《紅色一號》證明了我們都低估院線電影的串流潛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紅色一號》證明了我們都低估院線電影的串流潛力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8

raw-image

→報導摘錄→


Amazon:「我們始終深信(《紅色一號》的)院線行銷投入和該片的院線專屬空窗期只會進一步放大和強化我們原本預期該片能在串流服務上的強勁表現。」


→報導連結→


https://www.nytimes.com/2024/12/17/business/media/streaming-movies-theaters.html


→葉郎讀報→


Amazon 製作的串流專屬電影的《紅色一號》(Red One)在最後關頭臨時決定在電影院發行,並以2.5億美元成本換得了全球大約1.6億美元左右的平庸票房。由於發行商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票款(約8000萬元),而且還必須扣除最後一刻投入的數千萬美元行銷費用,因此當時被認為是非常糟糕的投資。


然而,幾天前電影終於在 Amazon 自家串流服務 Prime Video 上架之後,事情有了180度的轉變:


根據 Amazon 發佈的數據,該片在上架4天內吸引了全球5000萬用戶觀看,打破平台歷史紀錄,成為 Prime Video 歷來最多人觀看的電影。考量該片已經在全球超過6000個銀幕映演(並還有不少影廳還在演),這個強勁收視數據更加不可思議。


紐約時報昨天訪問了包含 Amazon 在內多家好萊塢片廠發行主管的說法,基本上非常一致的觀察是曾在電影院映演過的院線電影對於串流用戶來說,有非常強大的吸引力。《紅色一號》只是再度驗證了這個市場邏輯。


其中的關鍵因素可能與好萊塢長期以來對於院線電影實施的盛大且精巧的行銷有關係。這個行銷效果不止反應在正片上架串流之後,甚至在上架前觀眾就已經開始在串流上不斷搜尋相關內容,企圖提早消費廣告中接觸的那個熱門電影。比如 Paramout 過去的經驗是《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新片推出時,串流用戶對於前幾集的興趣會立刻激增181%。


因為「由串流經營者投資並在電影院映演的電影」仍是一個非常新穎的產品類型,整個產業都還在摸索評斷其成功失敗的標準,並經常低估它的財務潛力。比如許多人(包含我)都在幾週前太早推斷《紅色一號》已經註定敗北。


關鍵問題是:要在電影院映演多久之後上架串流,才能保有院線行銷的效果並且不會(因為太早上架而)過度傷害電影院的潛在票房?


已經過了整整兩年,大家都還在繼續爭論 Netflix 一週限定的《鋒迴路轉:抽絲剝繭》(Glass Onion: A Knives Out Mystery)是不是犧牲了太多潛在票房,白白把營收擋在(電影院)門外。監製兼男主角 Daniel Craig 幾週前還公開評論當時的上映策略讓人感到悲哀(sad)。或許是因為這個爭論,使得 Netflix 對於明年馬上要發行的第三集究竟採取什麼發行模式仍然非常謹慎地隻字不提。


《紅色一號》也有同樣的爭論。有不少娛樂產業媒體這幾天關注的是串流上架之後,《紅色一號》的第五週電影院票房竟然沒有出現雪崩,而只有下降39%左右。顯見觀眾仍有強烈動機前往電影院觀看那些明明串流上已經有的新片。有些人因此主張 Amazon 其實和 Netflix 一樣太早上架,白白浪費了明明可以直接入袋的潛在票房。


不過 timing 應該是 Amazon 決策的關鍵。《紅色一號》是完美的聖誕電影,因此他們不能再等幾個星期的院線空窗期才上架串流。那時候就來不及成為聖誕節全家收看的選項。


事實上,他們之所以把一部聖誕節電影安排在到11月映演,就是為了提前把《紅色一號》跟聖誕節大片的形象連結在一起,以便替代那些已經成為聖誕節電影必選清單的老片如《小鬼當家》(Home Alone)(Die Hard, any one? )。而那些提前一個月去到電影院看的觀眾扮演的就是,聖誕節返鄉之後負責拿起遙控器替全家人選片的重要角色。


表面上,這個出其不意的發行策略好像不太容易複製。但回頭想想,Amazon 似乎參透了1980年代以來好萊塢院線發行策略的經驗負責——週末票房從來不是營收的重點,真正的重點是貼上「X週票房冠軍」標籤後的錄影帶

、DVD、VOD 和有線電視授權能夠賣得更好、帶來真正翻本的營收。


院線發行老早就被好萊塢片廠當成一個行銷事件。串流業者只是青出於藍地衍生出了自己的策略版本,妥善運用了電影院這個巨大的行銷工具。

avatar-img
1.5K會員
273內容數
錄影帶不只是上個世紀的革命性科技媒介,也是一整個世代橫跨二、三十年的共同生活型態。我的首部數位連載作品《錄影帶生與死》,重溫 70 年代錄影帶工業的黃金年代與興衰跌宕,從錄影帶、DVD 到 Neflix 的數位崛起,錄影帶如何改變世界?一同探尋錄影帶的前世今生,走進電影工業後台,揭開幕後的文化革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葉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只星際效應,舊片重映正在變成一門大生意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7 →報導摘錄→ Fathom:「隨著 COVID 後主流片廠電影數量大幅下降和家庭中的串流消費選項激增,如今的觀眾在電影院裡尋找的是新鮮、與眾不同且具有獨一無二議題相關性的產品。」 →報導連結
▌美國真人實境秀產業今天迎來一個毀滅性的壞消息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3 →報導摘錄→ 原告律師:「本案將永久改寫電視真人實境秀產業的遊戲規則。理由是製片公司 Delirium 被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指控採用的不正當做法,實際上在整個行業裡無所不在。」 →報導連
▌YouTube 開始表現得像是電視機的統治者(而且他們真的是)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1 →報導摘錄→ YouTube on TV  資深產品總監 Kurt Wilms:「當人們成為某個創作者或是某特定內容的粉絲時,他們總會傾向投放在自己擁有的最大、最好的裝置來觀
▌再也沒有人買 DVD,所以導演 Michael Mann 把電影製作花絮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站資料庫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0 →報導摘錄→ Michael Mann:「我認為電影導演是人一生中能做的最有趣事情。像《法拉利》這樣的電影製作過程是個迷人的宇宙,讓
▌你可能已看過無數次的《星際效應》繼續創造票房紀錄,到底意味著什麼?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9 →報導摘錄→ Collider:「這部電影於美國國內的 IMAX 影廳獨家放映,最後在 166 塊銀幕上獲得了45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平均每塊銀幕獲得了非常驚人的2.7萬
▌新進作家 Taylor Swift 出道一週就即將成為今年全美最暢銷作家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6 →報導摘錄→ Fortune:「與大多數作者不一樣的是,Taylor Swift 決定跳過 Amazon、Walmart 和 Barnes & Noble 等通
▌不只星際效應,舊片重映正在變成一門大生意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7 →報導摘錄→ Fathom:「隨著 COVID 後主流片廠電影數量大幅下降和家庭中的串流消費選項激增,如今的觀眾在電影院裡尋找的是新鮮、與眾不同且具有獨一無二議題相關性的產品。」 →報導連結
▌美國真人實境秀產業今天迎來一個毀滅性的壞消息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3 →報導摘錄→ 原告律師:「本案將永久改寫電視真人實境秀產業的遊戲規則。理由是製片公司 Delirium 被國家勞動關係委員會指控採用的不正當做法,實際上在整個行業裡無所不在。」 →報導連
▌YouTube 開始表現得像是電視機的統治者(而且他們真的是)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1 →報導摘錄→ YouTube on TV  資深產品總監 Kurt Wilms:「當人們成為某個創作者或是某特定內容的粉絲時,他們總會傾向投放在自己擁有的最大、最好的裝置來觀
▌再也沒有人買 DVD,所以導演 Michael Mann 把電影製作花絮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站資料庫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10 →報導摘錄→ Michael Mann:「我認為電影導演是人一生中能做的最有趣事情。像《法拉利》這樣的電影製作過程是個迷人的宇宙,讓
▌你可能已看過無數次的《星際效應》繼續創造票房紀錄,到底意味著什麼?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9 →報導摘錄→ Collider:「這部電影於美國國內的 IMAX 影廳獨家放映,最後在 166 塊銀幕上獲得了45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平均每塊銀幕獲得了非常驚人的2.7萬
▌新進作家 Taylor Swift 出道一週就即將成為今年全美最暢銷作家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1206 →報導摘錄→ Fortune:「與大多數作者不一樣的是,Taylor Swift 決定跳過 Amazon、Walmart 和 Barnes & Noble 等通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年八月的 Netflix 好像滿值得期待的喔,Disney+ 也有強片續作要出來了!這期 awwrated Podcast 聊《龍捲風暴》ScreenX+4DX=Ultra 4DX 終極體驗,《熱辣滾燙》《正港分局》上架 Netflix,以及其他熱門影視話題。
Thumbnail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在接觸新時代的靈性訊息後,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並養成了每個月觀看15-20部以上電影的習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整理觀影記錄,也許直接使用影音檔是最方便且實際的方式。
Thumbnail
▌電影消費者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口味正逐漸疏散到好萊塢大片以外的地方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15 ■ 好萊塢躲掉了 Sony 併吞 Paramount 這場可能的災難 Skydance 併購 Paramount Global 的提案雖然已投票通過,但後者仍然享有45天競購期
Thumbnail
▌我們說不定快要有免費的 Netflix 可以用了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4 ■ 好萊塢從業人員也在遠離洛杉磯 從本世紀初以來好萊塢年年票房創新高的榮景已經嚘然而止。隨著串流大戰從熱戰進入冷戰階段,好萊塢片廠開始減少內容投資,並將製作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城市或國家。洛
Thumbnail
▌串流電影的大將軍掛冠求去——說好的支持電影院呢? ▌ #葉郎每日讀報 20240128 「和他們公開的說法完全背道而馳,Amazon 實際上對於支持電影院通路毫無興趣。」 上週好萊塢迎來一個又一個重大新聞,但最好看的莫過於《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導演 Dou
Thumbnail
說來有趣,因為手上有三張電影票買一送一券,偏偏年底爆忙,實在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下班也只想休息,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一天把工作趕完,可以放鬆。 結果去看了這麼沈重的片子…… 老實說,若不是衝著影帝,基本上這不是我會想去電影院看的片子,而看完之後,就覺得還好有來電影院看。 這樣說好了,這是個非常傳統
Thumbnail
串流大戰似乎顛覆了許多觀眾的觀影觀念,許多熱門電影如今上架串流平台的速度更快,不用出門,在串流平台上就有看不完的電影;而也仍然有許多觀眾,享受在電影院觀看大銀幕的戲院體驗。今天要來介紹一個特別的「線上+線下」觀影優惠方案:讓你到戲院不到一百塊就能看電影+ 上萬小時電影看到飽的串流平台方案。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今年八月的 Netflix 好像滿值得期待的喔,Disney+ 也有強片續作要出來了!這期 awwrated Podcast 聊《龍捲風暴》ScreenX+4DX=Ultra 4DX 終極體驗,《熱辣滾燙》《正港分局》上架 Netflix,以及其他熱門影視話題。
Thumbnail
還記得用電影陪你度過日常的《日日有影2023》電影日曆嗎?
我在接觸新時代的靈性訊息後,開始對電影產生興趣,並養成了每個月觀看15-20部以上電影的習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來整理觀影記錄,也許直接使用影音檔是最方便且實際的方式。
Thumbnail
▌電影消費者原本高度集中化的口味正逐漸疏散到好萊塢大片以外的地方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715 ■ 好萊塢躲掉了 Sony 併吞 Paramount 這場可能的災難 Skydance 併購 Paramount Global 的提案雖然已投票通過,但後者仍然享有45天競購期
Thumbnail
▌我們說不定快要有免費的 Netflix 可以用了 ▌ #葉郎每日讀報 #快讀版 20240624 ■ 好萊塢從業人員也在遠離洛杉磯 從本世紀初以來好萊塢年年票房創新高的榮景已經嚘然而止。隨著串流大戰從熱戰進入冷戰階段,好萊塢片廠開始減少內容投資,並將製作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的城市或國家。洛
Thumbnail
▌串流電影的大將軍掛冠求去——說好的支持電影院呢? ▌ #葉郎每日讀報 20240128 「和他們公開的說法完全背道而馳,Amazon 實際上對於支持電影院通路毫無興趣。」 上週好萊塢迎來一個又一個重大新聞,但最好看的莫過於《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導演 Dou
Thumbnail
說來有趣,因為手上有三張電影票買一送一券,偏偏年底爆忙,實在沒什麼時間看電影,下班也只想休息,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一天把工作趕完,可以放鬆。 結果去看了這麼沈重的片子…… 老實說,若不是衝著影帝,基本上這不是我會想去電影院看的片子,而看完之後,就覺得還好有來電影院看。 這樣說好了,這是個非常傳統
Thumbnail
串流大戰似乎顛覆了許多觀眾的觀影觀念,許多熱門電影如今上架串流平台的速度更快,不用出門,在串流平台上就有看不完的電影;而也仍然有許多觀眾,享受在電影院觀看大銀幕的戲院體驗。今天要來介紹一個特別的「線上+線下」觀影優惠方案:讓你到戲院不到一百塊就能看電影+ 上萬小時電影看到飽的串流平台方案。
Thumbnail
去年是大疫退散解封之年,生活回歸正軌,年初時的確有點報復性消費的觀影心態,但下半年後真的是有不少想看的作品。
Thumbnail
(以下為觀影次序) (內文有雷亦有個人獨斷感受還請慎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