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凡 (楊謹華 飾) 和薛亞之 (謝盈萱 飾) 友情決裂,因周凡大鬧薛亞之的婚禮,深探其咎周凡過度干預了薛亞之的人生重大選擇,以及薛亞之對周凡一直默默存有「比較心」,倘若好奇心會殺死貓,那麼「比較心」絕對是摧毀友情的頭號殺手。
薛亞之認為自己的演藝發展不如周凡,然而伴侶李子齊 (薛士凌 飾) 卻覺得事業成就不如她。周凡、薛亞之和李子齊三人,由「單向的比較心」形成一道互斥又相依的關係隱形線,促使周凡和薛亞之的情感流動,時而看來曖昧、不明其理。
好友結婚 我就失戀了
周凡得知薛亞之即將結婚自始,便情緒異常起伏,多半失落,像極了失戀。
『能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只是為我高興就好。』薛亞之對周凡說。
薛亞之知道周凡不喜歡李子齊,但她知道「好友被搶走的感覺」嗎?
『是不是怕她結婚後,就剩妳一個人?』連旁友都看出周凡對薛亞之的心思,不是戀人似戀人關係的強烈依存感。與一路的玩伴走至岔路口,不是不愛了、不是不挺了,不過是「不如自己想像中的,她走往別條路。」
「朋友」是會吃醋朋友跟別人好的,大人式的友誼仍免不了把吃醋的情緒藏得好好的,這就是所謂包容的愛吧。一旦關係界線拿捏不當,無法愛屋及烏,甚至展現「如果你跟他好,我就不跟你好。」幼稚的情緒勒索,對於任何情感關係都會變質。
『這女人可以為了愛情放棄一切』難道周凡只是為了羞辱薛亞之不堅持志業?難道不再是演員的薛亞之就不是薛亞之?周凡單單站在這角度替薛亞之著想足以去鬧一場婚禮?想來動機弔詭,難道不是因為「她也放棄了她」? 「放棄了我們」 ? 薛亞之選擇的可惜不是周凡?
周凡鬧彆扭不僅僅薛亞之不演戲,是不能再一起演戲、一起叛逆了,「身為演員的滋味」少了好友的持續共感。
妳怎麼會在我當新娘的這天 都要當主角
周凡太想與薛亞之待在一起,可是薛亞之和周凡在一起時有著說不出口的自卑感。
『因為在妳面前,我永遠都是第二名。』始終於聚光燈下的周凡沒有察覺到薛亞之這樣的心情,或者說沒有料到薛亞之會把它說出來。
即使再好的朋友,無論是否待在同一個跑道,誰無閃過一絲「比較心」,再歷經羨慕、嫉妒、自卑、自憐、重新保持心理平衡,直至遺忘比較過什麼等創傷階段。或許對方無意與你競爭,你的自卑感早已自動將自己與對方丟進沿路裝載數個時光風景的跑道裡,當回過神那刻,沉重地喘不過氣。
心理平衡建設的啟因,為求踩下陷入無盡競爭迴圈的剎車?「良性競爭」益助關係成長,若產生「惡性競爭」,得須好好審視關係透露的病徵(訊息)。薛亞之非常投入惡性競爭的獨腳戲,她竟脫口贏不過周凡,等同在演藝上努力徒勞。
離開周凡的確心理能好過些,但是不代表薛亞之的人生從此可免於競爭,抽絲剝繭薛亞之真正的盲點不是害怕競爭,而是她不想與好友競爭、不想總是輸給好友,她否定自己在珍貴的友誼上附帶比較心和嫉妒心,討厭那個和周凡在一起只有她在乎這種事的自己。
藉由周凡越界霸道地評判她退居幕後的抉擇,這份糾結順勢透過爭執不吐不快,目的絕非指責周凡搶盡她的鋒頭,她更想坦白與周凡相處確實有壓力。
我怎麼可以嫉妒好友?拉開距離可能會好一點。好友怎麼會嫉妒我?拉開距離可能會好一點。
「否定感覺」解決不了問題,「正視感覺」在關係上才可能有正向的轉機,薛亞之說出來之後,她們並沒有因此再也當不成朋友。
『妳其實比較喜歡那個配不上妳的我』
李子齊沒得導演獎就無法為薛亞之得演員獎高興,周凡從這點論定李子齊配不上自己的好友。李子齊心裡與薛亞之比較,後來也將薛亞之想成會與他比較,並且想成她帶上優越感地來收他的爛攤子。薛亞之和李子齊的結局終究還是被周凡說中了。
夫妻同職場職務分配反映他倆互動的個性,薛亞之做為李子齊的保母製作人,做回她以為的普通女人,與導演夢遲遲沒多大起色的先生繼續拼搏,放下演員明星身段,搞定導演工作以外的所有事。
李子齊之於薛亞之,自卑感做祟。首先他也覺得自己配不上她,再者愈感她凌駕於自己之上,導演權力面對薛亞之是倍受挑戰的。
薛亞之背地裡幫他捋平與工作人員之間的矛盾等等,這些看在他眼裡顯得自個兒被視作無能的感受勝過對她的感謝。「故意忘記」感謝以掩飾「真心不願意」感謝,李子齊內心複雜的思維,部份來自他不要她做那麼多,他要證明自己可以。
喜歡上比我優秀的人 我該如何與自己相處
薛亞之和李子齊各自的競爭壓力是自己給自己的,周凡錯愕聽見薛亞之與她比較,薛亞之當然也沒跟李子齊比。
好友或夫妻如果「單方競爭」,貼切說法應是「單方追逐對方」,往最糟方向演變推測為自慚形穢、打退堂鼓結束關係(退出競賽)、懷疑自我和懷疑對方、過度犧牲、過度自憐等等。
破除「惡性競爭」,試著釐清以下,我在競爭的是什麼? 贏了能獲得什麼?撇除一段關係,單身的自我價值是什麼?那麼有伴的自我價值是什麼?最重要的是我喜歡和好友或伴侶在一起時的自己嗎?
自卑脆弱的時候,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重整一下喜歡人的本質,「輸給喜歡的人」這件事可以是關係裡可愛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