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暖石板橋位於四城火車站附近,石橋最初是由六塊長條的壓艙石所搭建, 石板與石板間以榫接銜接成穩固的橋樑結構。百年來,附近的農民經過此橋時,都將它做為磨刀石, 順便磨砥鐮刀等農具,因此;這座橋梁的存在形成一個有趣的畫面。
武暖石板橋相關資訊::
地址:宜蘭縣礁溪鄉光武村武暖路
電話:
03 988 1311
備註:
旅遊點、縣定古蹟
武暖石板橋歷史






橋址位置在現今宜蘭縣礁溪鄉光武村武暖路,北邊則有武暖石橋頭福德廟、旁邊則是三個蓮花池的造景,附近有宜蘭線鐵路經過。這裡是一個廟宇與公園構成的一個小型旅遊點。


武暖石板橋為長條石板舖成而搭建,相傳是石材來自壓艙石,長度四公尺、寬度二點六公尺,建造於清朝光緒十七年(SINCE 1891)當時利用河道將石材自河口運至此地。
建築結構的重要性

二座石墩支撐三段石板共十條石板,以榫卯相互銜接方式建造而成。此橋跨越宜蘭河支流武暖港仔,是昔年宜蘭通往礁溪古道的主要橋梁,當時該地貨物、人、耕作農田生畜等等都需靠人挑過此橋運銷。可說是清朝光緒年間重要的交通要道。橋梁通行範圍區域可自武暖港仔由水路經得子口溪來往烏石港、礁溪鄉內重要的要道。


橋畔還有一座光緒十七年(1891年)所立、名為「重修石橋捐款銀員碑」的石碑文,捐款人中以當地大姓氏吳姓最多人捐款興建。因質地堅硬,常被附近耕作農民作為磨刀石,久而久之,碑上緣與右側都有彎月狀凹痕。因此;光武村民也捐款興建新的碑文與地圖來說明此一橋梁。
改建經過



到民國八十八年時候此橋列為宜蘭縣定古蹟。宜蘭縣政府編列新台幣三百五十六萬元,委由久鎮營造公司依傳統工法重修此橋、古道和河岸,於民國九十一年九月十九日舉行修復啟用典禮。在當地光武村民、光武村社區的志工維護下,也積極營造武暖大排成綠美化的水畔景點。


相鄰的武暖石橋頭福德廟管理委員會出資購買橋頭兩側土地,供作景觀設施,同時擔負往後石板橋管理維護工作。信眾共集資新臺幣七百餘萬購買鄰近農地,無償提供給縣政府建設,作為景觀公園使用。目前橋梁因為是公園範圍內重要地景、旁邊則是三個蓮花池的興建來陪襯此一歷史性橋梁。

橋重修後,縣府也在一旁規劃古蹟公園,這裡因為武暖大排水地流經成為光武村的觀光地景。隨著交通的便利性與時代變遷下;武暖時板橋成為觀光旅遊用途不再具有交通之通行功能。由此可看出;武暖橋之保留為後人留下了不只是觀光旅遊地點、更是清朝重要建築的歷史考據。
全台灣唯一座的石板材料橋梁



總結:光武村位於宜蘭縣礁溪鄉四城區域內。老橋梁保留放眼台灣各地真的是彌足珍貴,因為台灣很多地方橋樑地改建很多都是使當初橋梁的景觀破壞殆盡。這座全台灣唯一座的石板構成的建築材料真的是古蹟。從歷史到現在該橋樑之轉變是很大的。
武暖石板橋相關資訊::
地址:
宜蘭縣礁溪鄉光武村武暖路
電話:
03 988 1311
備註:
旅遊點、縣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