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觀察人類的「消費」。
1.塑膠商品崛起
塑膠製造的商品相對成本低、重量輕,價格可以賣得較低。所以深受製造商與消費者喜愛。
塑膠讓商品變得容易交到消費者手上,購買門檻降低,製造門檻也降低。
現在放眼幾乎所有商品都有包含塑膠,衣服中的人造纖維也是塑膠製品。
塑膠製品脆弱又堅強,也許不小心踩到就裂開了,不過沒關係,因為便宜,再買新的就好了。
也許用了許多年發現都沒壞掉,但是想換新的,只好將完好的東西丟掉,因為便宜,一點都不心疼。
2.湊滿額、低價的陷阱
網路購物盛行,通常會有滿額運費優惠。店家有時也會推出滿額送的活動。
許多人會為了湊金額而購買不需要的商品,尤其是便宜小東西最適合湊運費了。
很多時候買回來才發現商品品質不佳、根本用不到。
有些商品發明讓人匪夷所思,真的需要這種東西嗎?(我覺得馬桶套很奇怪,為什麼要幫馬桶套墊子?不是反而更難清洗嗎?當然這見仁見智)
有時覺得實體店比較貴,為了省錢到網路購買,卻為了湊運費花了比去實體店更多的金額。
一分錢一分貨,製造商勢必要壓低成本才能給低售價。
而這樣的商品也易壞,消費者必須更高頻率的購買。
3.過度消費造成的垃圾
有消費就會有垃圾,就連洋芋片的袋子也是塑膠垃圾。
有些塑膠很難被回收再利用,就算可以回收,成本也較高,業者不如直接製造新的塑膠。
舊的塑膠難以被分解,有些要長達數百年才能完全分解。
這些塑膠垃圾山在大自然中沒有消失,只是沒有丟棄在我們眼前而已。
人們總以為垃圾丟掉、回收就已經妥善處理了,其實這些垃圾只是從這裡移到那裡。
燃燒的垃圾變成空污、酸雨回到我們身邊。
它們停留在地球某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所不在。
在《BBC知識》的某篇報導顯示,現代人的血液中已經可以驗出塑膠微粒。
透過我們吃進去的海鮮等,塑膠垃圾以其他方式重新回來找我們,世代傳承留給後代。
我們很難要求別人,只能從自己做起。
在購買商品前先審思,是否真的需要這個東西?購買商品的用意是什麼?
不要衝動消費,如此一來還可以幫你省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