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凱薩琳宮跟兩位名號是凱薩琳的名女人有緊密的關係,一位是凱薩琳一世,另一位是凱薩琳二世。
1691年,凱薩琳一世出生在現在的拉脫維亞,原名叫瑪爾塔,一聽就知道不是什麼家世顯赫的名門千金。她原本只是鄉下的洗衣婦,年輕時候嫁給了一位瑞典士兵,但因為戰亂被俘,最後輾轉到了俄國彼得大帝的宮廷,成為侍女。彼得大帝個性怪奇又剛硬,整個宮廷上上下下都怕死他,偏偏瑪爾塔不僅扛得住,還能逗他開心,這就叫做情商碾壓一切。後來劇情飛快的發展,大家都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就是這位原本在鄉下洗衣服的女孩迅速升級為彼得的心頭寶,沒過多久直接扶正,皈依東正教後的瑪爾塔改名凱薩琳,檔次整個提升到不同境界。
凱薩琳厲害的地方在於,她不僅僅只會耍風騷。有一次,俄國和鄰國起了衝突,結果糧草供應不夠,眼看就要吃了敗仗。凱薩琳一咬牙,掏出自己的私房錢給軍隊買物資,直接讓彼得扭轉了戰局。彼得大帝深受感動,回國之後馬上正式迎娶她為妻。從此以後凱薩琳在皇宮中的地位跟彼得大帝幾乎是平起平坐。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最重要的沙皇之一,被稱為「改革的先驅」和「現代俄羅斯之父」。他引進歐洲的技術和思想,對俄羅斯的軍事、工業、教育等各方面進行了現代化改造,讓俄羅斯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崛起為歐洲強國;他建立了俄羅斯的海軍,為帝國擴張和國際地位提升奠定了基礎。彼得大帝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有如上帝一般,在海上直接指著遠方的一片荒地說,「這裡要有聖彼得堡!」,於是千千萬萬的工人就像當初建造金字塔一般,在幾乎沒有人煙的的地方建造出俄國的新首都,象徵著俄羅斯融入歐洲的決心。然而,彼得大帝當然不是慈眉善目,他專制殘暴,對反對者極其殘酷,甚至下令拷打和殺害自己的兒子,這讓他的形象充滿爭議,他的改革伴隨著對農奴階層的巨大壓迫,使得下層人民的負擔更加沉重。
所以凱薩琳的重要性就浮現了,彼得大帝是一位情緒波動極大的人,經常陷入焦慮和暴怒,而凱薩琳能用她的溫柔和智慧撫平彼得的情緒,成為彼得生活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後來更演變為,彼得大帝非常倚重凱薩琳的意見,甚至會帶著她參與軍事和政治活動,再加上彼得去世前雖未明確指明誰是接班人,其他潛在候選人(如彼得的孫子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年幼且缺乏政治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彼得的親信多支持凱薩琳,讓他成為各方勢力妥協的最佳人選。
1725年凱薩琳在彼得大帝過世後當上沙皇後,也沒時間自戀。她知道自己根基不穩,於是選擇低調穩住國內局勢,把彼得大帝留下的政策接著執行,生怕稍有不慎就被人翻盤。雖然她在位只有短短兩年,但那份氣場足以讓宮廷裡的男人們閉嘴服氣。
最後,凱薩琳在1727年病逝,結束了她短暫但燦爛的一生。從洗衣房小姑娘到俄羅斯沙皇,她的人生大概就是一本寫滿「逆襲」和「機智」的手冊,告訴世人:出生低微又如何,靠智慧和膽識,還不是照樣活得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