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金山寺,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九份,是一間主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的寺廟,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基隆顏家獻地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昭和五年(1930年)。每年舊曆中元、觀音菩薩成道日有法會。
本廟景色優美清幽,可遠眺臺灣海峽,海景壯闊,成為九份的旅遊勝地。
九份金山寺,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九份,是一間主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的寺廟,為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基隆顏家獻地建於台灣日治時期昭和五年(1930年)。每年舊曆中元、觀音菩薩成道日有法會。
廟宇周邊景色優美清幽,可遠眺臺灣海峽,海景壯闊,成為九份的旅遊勝地。
金山寺原為龍華教道場,為法號德禮的溫士儀與法號普聖的江阿妹居士創建,部分土地屬於基隆顏家族捐獻。1930年,普義法師在24歲接任時轉為佛寺,他並至曹洞宗兩大本山臺灣別院授在家菩薩戒,之後入靈泉禪寺研究佛學,畢業後二度赴日本福井縣永平寺參學。戰後時期,普義法師著手擴建,至1973年重建大殿後,寺容漸具佛教梵剎。1976年,普義法師後退隱並將寺務交予修熏法師。
位於九份頌德山的金山寺,創於民國19年(公元1930年),原為龍華齋教道場,系出台灣四大法脈月眉山靈泉禪寺,由溫士儀居士(法號德禮,依止月眉山靈泉禪寺開山住持善慧和尚為師)及江阿妹居士(法號普聖,皈依月眉山靈泉禪寺第二代住持德馨和尚為師)父子倆人結廬創建,部分土地係台陽礦業公司董事長顏姓家族捐獻,殿內供奉觀世音菩薩,近百年來伴隨著居民從淘金、採礦到沒落,回歸平靜後再成為今日著名風景區,為北台灣的佛教名剎。
現任住持修熏法師
第一任開山住持普義法師,依止月眉山靈泉禪寺第三代住持德融和尚為師,二十四歲始接任寺務,隨後至台北曹洞宗別院授在家菩薩戒,之後入靈泉禪寺禪林研究佛學,畢業後二度赴日本曹洞宗本山—永平寺參學。台灣光復後,著手擴建拜殿、廂房、圖書室及講堂,民國45年(公元1956年)獲當時副總統陳誠先生賜『清淨莊嚴』匾額(現懸掛於殿門上),民國62年(公元1973年)重建大殿,寺容漸具莊嚴佛教梵剎,民國64年(公元1975年),時普義法師六十三歲,赴樹林吉祥寺受具戒,後退隱並將寺務交其方外女—修熏法師接任,之後獨居於寺剎後方花園內小屋中,專心修禪用功至終老。
第二代住持(現任)修熏法師,十九歲就讀靈泉禪寺正覺學苑,二十歲禮隆泉和尚座下披剃出家,經研三年教理基礎,民國56年(公元1967年)至台中慈明寺受具足戒,後至基隆寶明寺、羅東菩提寺,熏習叢林生活及領導蓮友共修,民國62年(公元1973年)赴香港九龍「竹圍覺蔭園」並於九龍中醫學院就讀,民國65年(公元1976年)接任住持。修熏法師受正統佛教理念,對過去民俗兼龍華混合、諸多不適佛教方式進行改革,除保存優良民俗傳統,如地方信仰一年一度的觀音大齋會,更積極發揚正信佛教,以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主,大雄寶殿主祀華嚴三聖,建立專修道風。民國66年(公元1977年)起,每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初八,舉辦華嚴共修法會,至今從未間斷;民國77年(公元1988年)起,每逢初一、十五早上,禮拜大悲懺,每月第二星期日,為信徒傳授八關齋戒,弘揚佛教律儀,引導信眾正信。
經多年歲月景物,寺宇漸破舊剝落。民國90年(公元2001年),修熏法師及信眾決議,將寺剎全面拆除重建,承蒙十方信眾大德諸多護持,鼎力捐助,於民國95年(公元2006年)竣工,落成之日海內外高僧雲集,瑞芳小鎮佛光燦爛熱鬧非凡,煥然一新清幽的新寺宇,莊嚴殊勝,成了北台灣休閒與修行最佳道場。
修熏法師從民國68年(公元1979年)迄今,多次擔任國內外寺剎及大陸等地傳戒工作,一路走來從引贊師父始至教授阿闍黎、尼部開堂大師父等職務,培訓出很多優秀戒壇師資人才,深受教界肯定,民國95年(公元2006年)榮獲聯合國佛教傑出婦女獎,在泰國接受表揚,為僧尼楷模,更增添金山光耀的歷史一頁,而金山寺收藏著豐富戒壇文物法寶及珍貴的律學典籍儀軌資料,也於同年在寺中展出,被稱譽為教界之創舉。
金山寺(新北市)
224新北市瑞芳區頌德里汽車路142號
影片
https://www.tiktok.com/@user5239560612246/video/745333401717419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