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貿易協會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已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這一變化在短短四年間發生。今年前兩個月,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累計達到50.74億美元,而在2022年5月,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首次出現逆差,標誌著自1992年建交以來的重大轉變。
根據數據,今年1月,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為39.33億美元,而在3月的前20天,對中出口年減36.2%,進口卻增加了9.1%。這一情況反映出中國的經濟政策和市場需求變化對韓國出口造成了影響。分析指出,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及封控措施拖累了經濟增長,進而導致韓國對中出口減少,但同時工業原材料價格上升使得自中國的進口額激增。
報導還提到,中國製造業的升級和轉型改變了中韓兩國的比較優勢。過去,中國主要從韓國進口中間產品,但現在已逐漸成為中間產品的出口國,這使得兩國之間的貿易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專家建議,韓國應調整出口策略,以適應新的貿易環境並促進雙邊經濟關係的平衡發展。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涵蓋了15個國家,包括東南亞國協的10個成員國及中國、日本、韓國、澳洲和紐西蘭。RCEP的實施使得中國在某些產業中逐漸成為出口國,這改變了韓國原本依賴中國市場的貿易模式。此外,由於RCEP促進了成員國之間的市場准入和關稅減免,韓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從而影響了其出口表現。
針對韓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問題,韓國企業和政府正面臨著調整策略的挑戰。韓國企業開始重新評估其產品線,尋找其他潛在市場,如東南亞、歐洲及美國等地,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同時,韓國政府推出出口補貼政策,推動產業升級計畫,並加強與其他RCEP成員國的合作,以擴大貿易機會。
許多經濟學家和研究機構預測,韓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可能成為常態。專家指出,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韓國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以及中國製造業競爭力的提升所致。韓方專家建議,為了應對日益擴大的逆差,韓國企業需要尋求市場多元化,以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中韓貿易從順差轉為逆差是一個複雜且多因素驅動的過程。未來幾年內,若無法有效調整策略和提升競爭力,韓國可能會面臨持續的貿易逆差壓力。韓國需要靈活調整其出口策略,以應對當前挑戰並抓住未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