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周思齊的《兄弟上場》,有感於黃衫軍走過40年的光陰,不論對這支球隊的好惡,它在台灣棒球史的地位不會被抹滅,也趁機就心中的一些念頭做些分享。
動手敲鍵盤之前有參考名球評曾文誠、CPBL及TML都是重要人物的梁功斌共同主持PODCAST節目—《台北市立棒球場》,其中第一季敘述CPBL的創立,第二季第1集訪問了洪瑞河領隊,第三季第9集則是兄弟象時期防護員衣思訓,推薦在看完本文的前、後可以聽聽CPBL的往事。
推薦給資深的象迷...回憶美好
《台北市立棒球場》連結:
https://player.soundon.fm/p/99f9a86d-92bb-45ac-bf2d-162a74b28c76
推薦先讀:
想法一樣寫在最前面,中信兄弟當然是象皮鯨,有人不習慣(看不慣),或許是CPBL跟日韓一樣隊名都有企業冠名吧。
CPBL今年要進入第36個球季,比起美日還沒到一半,可是球隊轉賣從俊國熊→興農牛開始已有好幾回,轉賣後總是隊名和吉祥物、球衣主色系都會更換,唯有辜家的中信金控買下兄弟象是例外...
辜家對經營職棒不陌生,職棒8年(1997)是CPBL第二次擴編後加入的球隊,當時隊名"和信鯨",職棒13年更名中信鯨,後來因為黑鯨事件在職棒19年結束後解散。職棒24年(2013)結束,兄弟象決定轉賣,最後由中信接手,他們做了一個CPBL成立至今唯一的決定—隊名和主色系不變動,以「中信兄弟」重回職棒圈,吉祥物還是大象,一樣是「黃衫軍」。
當時中信要入主兄弟象的消息披露,即有戲謔地"象皮鯨"聲音出現,噗浪上還有設計了"象皮鯨"的圖樣,有部份的象迷因為中信接手後洪家建立起來的球隊文化、風格的差異沒再支持中信兄弟...十多年過去,這樣的聲音慢慢稀微,但是沒有止息。
新聞報導
就這個議題表態之前,先提一個日職的例子,去年太平洋聯盟優勝球隊—軟體銀行鷹隊,從2005年開始經營,可是在2018年有舉辦「ホークス球団創設80周年記念」的活動,因為這支球隊從1938年開始,合計南海、大榮和軟銀三間企業的經營所累積(這點和富邦一樣,之前是俊國、興農及義大)有80年,雖然母企業不同,但是隊史是連貫的,況且每間企業的策略、思維自然不一樣,中信集團賣下兄弟象之後自然有不同的經營方針,而中信買下兄弟象後沒有改回中信鯨或是做隊名、主色系、吉祥物的更換,自然就是上一篇最後提到的關鍵—"兄弟"兩個字在台灣職棒是很值錢的,不論票房、產值加上支持的球迷遍佈全國,中信高層肯定知道和鯨隊時期互比是更高的。其實不用說到公司、組織,如果一間餐廳老主顧發現主廚換人、料理手法跟之前不同,那自然就會發生有的選擇不再去消費,有的還是願意繼續光顧,純粹是個人的喜好,這沒有必要好去挑剔。
還有一個差異比較巨大,中信再次對職棒產業有興趣,和鯨隊時期不同之處在於躍上檯面、操盤的人是辜仲諒。
記憶中辜仲諒在鯨隊時期是財經、政治或司法新聞才會出現的人物(若記憶有誤請指正),但是中信兄弟時期相關爭議不再纏身(去年還有新新併),辜董決定投入職棒產業,可說是話題、曝光度最高的球團老闆。
一樣對棒球有熱誠,可是中信金控比起兄弟飯店更有資源,加上辜董也願意投入金錢,幫助球隊軟硬體都升級,因此不用共體時艱就能夠留住、培養優秀選手(周董曾提過有機會轉隊),成果反應在最直接的戰績,中信兄弟雖然經歷七年六亞的"安心亞魔咒",但是11個球季中只有4季全年勝率低於5成(2014、2017-2018、2023),再加上8次季冠軍以及最近4年3奪總冠軍的,比起兄弟象24球季起伏較大的走勢更加穩定(11季勝率低於5成、11次季冠軍、總冠軍7次)。
後來辜董還成為台灣棒協、亞洲棒協理事長和WBSC副會長,影響觸角更大更廣,這次12強奪冠,他的付出有了好的回報。
周思齊曾經申請過FA(從18:30開始看)
和洪家一樣有好就有壞,辜董擁有這支CPBL人氣最高的球隊,其言論自然舉足輕重,五虎將事件、換助事件和近期的中生團滲透事件,還有12強開打前「 一流守備、三流打擊』的言論,引起不少爭論,以前辜董會親上火線發言,最近選擇冷處理,然後再抓準象迷『不離不棄的精神』挺過危機(也是情勒的一種),或許與洪家的作風相較,辜董不近人情的作風讓人覺得以前的兄弟精神不在,才有象皮鯨的批評吧。
當然身為球迷有針眨、批評的自由,然而這支球隊實質由辜董領導,某種程度來說他要負責的對象其實是股東、董事會,這個部份只能做不能說...
總結來說洪家的兄弟飯店、辜家的中信金控成功的創建、延續CPBL最具代表性的球隊,有了這樣的頭銜,自然要為這個聯盟帶來更多正向的作為,希望這支球隊在50年隊慶時,能有更多精彩的事可以回味!
歡迎來棒球樂園逛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