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篠宮紀子妃七五三照片爭議:歷史與文化誤解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陣子在X上討論火熱的秋篠宮妻子紀子妃的七五三照片。


哪裡有問題呢?

除了著裝方式很糟糕,議論最多的,就是腰帶下這一大塊白色的布。


先來說說小孩子的和服。

七五三的七歲女孩的和服裁剪方式叫做「四つ身」,是4~12歲女孩的和服,簡單來說是用身高的四倍左右的布料來製作。

基本上是直到長大都可以穿為考量,而且禮服不是天天穿的衣服,不可能準備好幾件,特別是還在成長的小孩,所以會比女孩的體型做得更大許多,多餘的布料會反摺內縫,在肩膀的地方會呈現看起來像假兩件的感覺,那叫「肩上げ」,為了方便女孩漸漸長大後,衣服不合身時可以拆開來調整。

 

現在的舞妓衣服也是這樣,袖子的部分也有為了長大後多縫的布料。

 

這是只有在發育期的女孩和服才會出現的特別現象,長大後的成人和服就不會有這樣的設計,所以看到肩上げ,基本上是小孩子的和服。

 

大家都知道和服是依照身形調整下擺長度,用來調整長度的部分,就是腰帶下那片「おはしょり」;標準是一根食指的長度,但依照和服的長度和種類,有時候甚至會沒有おはしょり,這要看當事人的體型跟和服長度是否跟他的體型接近。

 

七歲時的紀子妃

七歲時的紀子妃


紀子妃這張照片被熱烈討論的理由,很多人在說おはしょり太長、著裝技術很糟糕,不過如果想想這是五十年前的照片,其實我覺得是很合理的。

紀子妃那件和服應該是她自己的,為了長大後來可以繼續穿,刻意做大一點本來就是少女和服的習慣(現在也有人為了衣服可以穿久一點,刻意選大一點的尺寸),如果預設12歲的體型做的和服,給7歲小女孩穿的話,多出來的部分無法反摺只好露出來,也是合情合理的。

現在都是租借來的,大家都會選體型接近的和服,反而沒有這種問題。

再說到著裝手法,其實我覺得那個應該是阿嬤或家人幫忙穿的。

 

雖然日本現在有很多專業的攝影棚,不只拍照還會出租衣服跟著裝,不過還是很多人選擇穿好衣服後再去附近的相館拍照,這種時候幫忙著裝的通常不是專業人士,而只是會穿和服的鄰居家人之類的。

不只是小孩子的七五三,成人式或畢業典禮時的袴也是這樣。部長還在學藝時就幫茶道老師的朋友女兒穿過,主要還是為了省錢,畢竟找專業著裝師,基本就要8000日圓起跳。

 

我比較在意的是,其實現在的日本人有一部分也變得跟中國人一樣,搞不清楚自己的歷史卻還隨便亂罵人。

 

其實認真要說,和服著裝的各種規定,都是戰後才訂定的,去翻老照片就會發現,在昭和前期根本沒那麼囉嗦。

最誇張的就是居然看到有人因為糾正發文者而被罵是朝鮮人…

這不是很像之前有小粉紅嘲笑有人穿和服上街,結果人家穿的明明就是漢服一樣嗎?

 

這樣好像就不意外為什麼京都街上會有和服體驗店,讓外國人穿黑留袖拿武士刀外出了。--雖然現在京都很多和服體驗店是中國人開的--

說真的我超討厭那種把黑色系和服說是黑道千金或極道之妻,感覺很沒水準,也完全不了解和服跟日本的歷史,至少我是絕對不會想去這種店,自己也不會這麼做。

 

然後我覺得名人真是太辛苦啦!!!

50年前的老照片都還會被翻出來、被不認識的人說嘴,真是太可憐了。

妳好,這裡是玉響和服喫茶部。 我們是全台灣唯一的和服療癒所, 提供和服療癒服務。 沙龍內依照主題分成數個房間 喫茶部營業週記-每周更新一篇,分享喫茶部的營運日常及我的所見所思。 妳好,這是我們家的早餐店-紀錄父母經營的早餐店的日常 原創小說-我的小說創作 有空就讀書-分享我喜歡及深有感觸的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期,日本首相石破茂及其官房長官妻子的著裝引發廣泛爭議,其不符合正式場合的穿著被批評為失禮,甚至影響到內閣形象。文章詳細探討了衣著的重要性和日本網友的評論,指出服裝的得體與否直接影響公共形象。正確的穿著能使人看起來更年輕,而不當著裝則可能讓人形象大打折扣,反映出公眾人物對自我形象的重視。
近期,日本首相石破茂及其官房長官妻子的著裝引發廣泛爭議,其不符合正式場合的穿著被批評為失禮,甚至影響到內閣形象。文章詳細探討了衣著的重要性和日本網友的評論,指出服裝的得體與否直接影響公共形象。正確的穿著能使人看起來更年輕,而不當著裝則可能讓人形象大打折扣,反映出公眾人物對自我形象的重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這衣服實在是太適合她了,我們桜小姊姊。這是一套含有袴的和服👘覺得太有魅力了
Thumbnail
服裝,不僅是女性身體美的表面提升,也是身體肌理的延伸、意識的具象化、思想的投射。《紅衫淚痕》扣緊了女人和衣衫在身體與心靈上的連結關係,用一套又一套的戲服,來引導故事的發展。像是茱莉服裝上時常出現的格紋印花、以及格紋延伸出的各種網格裝飾,都代表著她的複雜心思。
Thumbnail
老師希望能將和服融入情境當中畫個喜歡的想像中畫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有關穿著奇怪道具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照片,讓人感到驚奇和好笑。但實際上,這個奇怪道具並不實用,只是用來拍照的道具而已。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Thumbnail
想去日本的你,是否和我一樣想試試和服(わふく)體驗?看到別人拍的美美的照片想像自己身在其境會是怎樣?聽到一堆和服的名字,振袖、浴衣、蕾絲系到底是如何?所以我看了這本「穿上和服,這樣拍超有FU」。哇!原來有這麼多種種類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衣飾無憂》是一本探討時裝風格、歷史和文化的書籍。書中描述了日本時尚的和風美學,反映了時代變遷對時尚流變的影響。除了文化歷史的描述,書中還從藝術和科學的角度探討了和風美學和侘寂的簡約之美。這些內容將吸引對時尚和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婚禮不僅是儀式,更是兩顆心靈的交融。中式婚紗與古裝婚服以其獨特魅力,時下備受新人喜愛。中式婚紗與古裝婚紗的推出,並不是對傳統的墨守成規,而是一種創新與傳承的完美結合。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不僅僅要活在當下,更要珍惜過去的美好,傳承文化的精髓。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這衣服實在是太適合她了,我們桜小姊姊。這是一套含有袴的和服👘覺得太有魅力了
Thumbnail
服裝,不僅是女性身體美的表面提升,也是身體肌理的延伸、意識的具象化、思想的投射。《紅衫淚痕》扣緊了女人和衣衫在身體與心靈上的連結關係,用一套又一套的戲服,來引導故事的發展。像是茱莉服裝上時常出現的格紋印花、以及格紋延伸出的各種網格裝飾,都代表著她的複雜心思。
Thumbnail
老師希望能將和服融入情境當中畫個喜歡的想像中畫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篇有關穿著奇怪道具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和照片,讓人感到驚奇和好笑。但實際上,這個奇怪道具並不實用,只是用來拍照的道具而已。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Thumbnail
想去日本的你,是否和我一樣想試試和服(わふく)體驗?看到別人拍的美美的照片想像自己身在其境會是怎樣?聽到一堆和服的名字,振袖、浴衣、蕾絲系到底是如何?所以我看了這本「穿上和服,這樣拍超有FU」。哇!原來有這麼多種種類和注意事項!
Thumbnail
《衣飾無憂》是一本探討時裝風格、歷史和文化的書籍。書中描述了日本時尚的和風美學,反映了時代變遷對時尚流變的影響。除了文化歷史的描述,書中還從藝術和科學的角度探討了和風美學和侘寂的簡約之美。這些內容將吸引對時尚和文化歷史感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婚禮不僅是儀式,更是兩顆心靈的交融。中式婚紗與古裝婚服以其獨特魅力,時下備受新人喜愛。中式婚紗與古裝婚紗的推出,並不是對傳統的墨守成規,而是一種創新與傳承的完美結合。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不僅僅要活在當下,更要珍惜過去的美好,傳承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