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速寫:關西羅家書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關西羅家書院

清晨的陽光灑在關西小鎮蜿蜒的街道上,羅家書院的輪廓在日光中清晰顯現。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靜靜伫立在街角,彷彿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注視著這片土地的變遷。

書院的大門是厚重的木門,上面嵌著古色古香的銅環,門框上懸掛著一塊題有「羅家書院」四個大字的匾額,字體蒼勁有力,彰顯出書院昔日的風華。牆壁上的青磚略顯斑駁,似在訴說歲月的滄桑與文化的積淀。

門口的石階上,有幾個孩子在嬉鬧,他們的笑聲與不遠處賣豆花的攤販聲音交織,為寧靜的書院增添了一絲煙火氣。小販推著木製車,車上的銅鍋裡冒著熱氣,吸引了來往的行人駐足品嚐。

書院內部依然保有它的樸素與莊嚴。院落中央是一片寬闊的空地,周圍種植著幾株高大的榕樹,枝葉茂密,為書院帶來了綠意與陰涼。老榕樹下的石桌石椅上,坐著幾位長者,他們一邊品茶,一邊聊著當年的故事,聲音低沉卻充滿懷舊的味道。

不遠處的講堂裡,有一位白鬍子的老人正在講述地方的歷史。十來個青年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提出問題,老人微笑著一一解答。牆上掛著的老照片與書法作品,默默記錄著書院的榮光。

日落時分,夕陽的餘暉染紅了書院的屋瓦,也為這座百年建築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人們三三兩兩地離開,留下書院再度回歸靜謐,只剩風輕輕吹過榕樹葉的沙沙聲。

關西羅家書院,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段歷史與文化的承載體。它是這座小鎮的靈魂,靜靜見證著時代的更迭與人們的生活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普普文創
491會員
4.1K內容數
普普文創、水彩速寫、迷你短篇、文創漫談、心靈雞湯、踏青步道、智慧音樂、美食天堂、超級房間。
普普文創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苗栗大湖八份山野 沿著蜿蜒的山路駛入苗栗大湖,城市的喧囂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翠綠層疊的山巒與微涼的風。這裡是八份,一塊藏身山野間的小天地,不浮誇、不張揚,卻有著讓人一眼難忘的自然韻律。 下車後,腳踏在略帶濕意的土徑上,晨間的露水仍在草葉上閃著光。山風輕拂,夾帶著淡淡的草木清香與泥土氣息。遠處有
Thumbnail
2025/04/26
苗栗大湖八份山野 沿著蜿蜒的山路駛入苗栗大湖,城市的喧囂逐漸遠去,取而代之的是翠綠層疊的山巒與微涼的風。這裡是八份,一塊藏身山野間的小天地,不浮誇、不張揚,卻有著讓人一眼難忘的自然韻律。 下車後,腳踏在略帶濕意的土徑上,晨間的露水仍在草葉上閃著光。山風輕拂,夾帶著淡淡的草木清香與泥土氣息。遠處有
Thumbnail
2025/03/08
這樣的地方,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懷。卓蘭鎮雖然沒有繁華都市的高樓大廈,但卻保留了一種屬於自己節奏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可以容納幾十輛車子的廟前廣場上,四周的老房子靜靜地佇立,彷彿訴說著時光的故事。 這裡的發展緩慢,房子的更新速度也很慢,或許是因為地主的堅持,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地方還未被快速的城市化浪潮席捲
Thumbnail
2025/03/08
這樣的地方,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懷。卓蘭鎮雖然沒有繁華都市的高樓大廈,但卻保留了一種屬於自己節奏的生活方式。在這個可以容納幾十輛車子的廟前廣場上,四周的老房子靜靜地佇立,彷彿訴說著時光的故事。 這裡的發展緩慢,房子的更新速度也很慢,或許是因為地主的堅持,也可能是因為這個地方還未被快速的城市化浪潮席捲
Thumbnail
2025/01/07
新竹關西崑崙七星殿 這是一幅充滿生命力與文化氛圍的街頭速寫,生動描繪了新竹關西崑崙七星殿及其周邊的獨特景緻。七星殿的屋頂設計極具層次感,色彩斑斕的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屋頂上精緻的裝飾,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神獸和吉祥圖騰,彷彿述說著廟宇背後的悠久歷史與深邃文化。 自然與人文的交融 廟宇周圍
Thumbnail
2025/01/07
新竹關西崑崙七星殿 這是一幅充滿生命力與文化氛圍的街頭速寫,生動描繪了新竹關西崑崙七星殿及其周邊的獨特景緻。七星殿的屋頂設計極具層次感,色彩斑斕的琉璃瓦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屋頂上精緻的裝飾,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神獸和吉祥圖騰,彷彿述說著廟宇背後的悠久歷史與深邃文化。 自然與人文的交融 廟宇周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臺北國父紀念館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第一眼所見的,是那座莊嚴對稱、帶著濃厚中華風格的大殿建築。屋頂的金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就能感受到它的沉靜與威儀。這裡不僅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場所,更是一座融合歷史、文化與市民生活的城市綠洲。 從光復南路側入口走進來,馬上被寬闊的廣場與成排整齊的林
Thumbnail
臺北國父紀念館 走進臺北國父紀念館,第一眼所見的,是那座莊嚴對稱、帶著濃厚中華風格的大殿建築。屋頂的金黃色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遠遠就能感受到它的沉靜與威儀。這裡不僅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場所,更是一座融合歷史、文化與市民生活的城市綠洲。 從光復南路側入口走進來,馬上被寬闊的廣場與成排整齊的林
Thumbnail
一股樸實莊嚴的氛圍 清晨,薄霧瀰漫,台北關渡宮的山門在晨曦的光影中若隱若現,猶如一幅水墨畫。這座百年廟宇座落於關渡山腰,俯瞰著淡水河與關渡平原,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風景,散發出一股樸實卻莊嚴的氛圍。 台北關渡宮,是一處集文化與自然之美於一身的地方,吸引了無數遊客和藝術家。而當你提到在水門旁速寫關渡
Thumbnail
一股樸實莊嚴的氛圍 清晨,薄霧瀰漫,台北關渡宮的山門在晨曦的光影中若隱若現,猶如一幅水墨畫。這座百年廟宇座落於關渡山腰,俯瞰著淡水河與關渡平原,融合了自然與人文的風景,散發出一股樸實卻莊嚴的氛圍。 台北關渡宮,是一處集文化與自然之美於一身的地方,吸引了無數遊客和藝術家。而當你提到在水門旁速寫關渡
Thumbnail
關西羅家書院 清晨的陽光灑在關西小鎮蜿蜒的街道上,羅家書院的輪廓在日光中清晰顯現。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靜靜伫立在街角,彷彿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注視著這片土地的變遷。 書院的大門是厚重的木門,上面嵌著古色古香的銅環,門框上懸掛著一塊題有「羅家書院」四個大字的匾額,字體蒼勁有力,彰顯出書院昔日的
Thumbnail
關西羅家書院 清晨的陽光灑在關西小鎮蜿蜒的街道上,羅家書院的輪廓在日光中清晰顯現。這座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靜靜伫立在街角,彷彿一位飽經滄桑的長者,注視著這片土地的變遷。 書院的大門是厚重的木門,上面嵌著古色古香的銅環,門框上懸掛著一塊題有「羅家書院」四個大字的匾額,字體蒼勁有力,彰顯出書院昔日的
Thumbnail
第一銀行老宅 北平路上的第一銀行是一棟與時間抗衡的老宅。這棟老宅雖不起眼,卻有著一種讓人無法忽略的韻味。黃色的窗框彷彿是它最鮮明的標誌,為灰白斑駁的牆面增添了一絲活力。 老宅的屋頂上鋪著紅色的瓦片,隨著歲月的洗禮,部分已經泛白,甚至微微翹起,像是在講述它的故事。牆壁則滿是風霜留下的痕跡,隱約可見
Thumbnail
第一銀行老宅 北平路上的第一銀行是一棟與時間抗衡的老宅。這棟老宅雖不起眼,卻有著一種讓人無法忽略的韻味。黃色的窗框彷彿是它最鮮明的標誌,為灰白斑駁的牆面增添了一絲活力。 老宅的屋頂上鋪著紅色的瓦片,隨著歲月的洗禮,部分已經泛白,甚至微微翹起,像是在講述它的故事。牆壁則滿是風霜留下的痕跡,隱約可見
Thumbnail
街頭速寫:理學堂大書院 踏進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理學堂大書院。它佇立於古老校園之中,彷彿是一位經歷了百年風霜的長者,用它獨特的建築語言述說著當年的故事。 古樸的建築風格 理學堂大書院是一棟中西合璧的建築,它的樣貌既不像傳統的中式建築那般飛檐翹角,也不完全符合西式建築的
Thumbnail
街頭速寫:理學堂大書院 踏進這片歷史悠久的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理學堂大書院。它佇立於古老校園之中,彷彿是一位經歷了百年風霜的長者,用它獨特的建築語言述說著當年的故事。 古樸的建築風格 理學堂大書院是一棟中西合璧的建築,它的樣貌既不像傳統的中式建築那般飛檐翹角,也不完全符合西式建築的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崇仙堂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莊園,位於山區不起眼的產業道路旁,園區廣闊,普植林木花果。 前從它是一座為信眾消災解厄的宮廟,幾年前搖身一變,成為一所身心靈工作室。 入口有一道生鏽的老鐵門,幾乎要被漫生的長春藤淹沒,有著經過歲月歷練的的滄桑感。走進大門,有一面茂密的曼陀羅花牆迸入眼簾,紫、藍、粉、白的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中正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為一處融合文學、歷史與自然景觀的文化地標。這裡的玄關入口具有獨特的設計風格,讓人一踏入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 玄關處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建築風格,木質的門框與瓦片屋頂,散發出一種古色古香的氣息。入口處設有精心佈置的花園,植栽與石燈籠相映成趣,營造出寧靜而優雅的氛
Thumbnail
淡水教堂往上走到真理大學的路上, 還留有幾間早式的建築, 看起來沒人居住, 衰敗破舊, 可那磚紅色的牆在陽光下是如此耀眼奪目, 宛如是昨日剛砌上去似的, 屋內雜草叢生, 跨上房瓦超出牆頭, 努力爭取陽光, 估計要不了多久這老宅就會同邊上的一樣, 被改建成高樓, 再也不留痕蹟, 於是畫下來做為紀念.
Thumbnail
淡水教堂往上走到真理大學的路上, 還留有幾間早式的建築, 看起來沒人居住, 衰敗破舊, 可那磚紅色的牆在陽光下是如此耀眼奪目, 宛如是昨日剛砌上去似的, 屋內雜草叢生, 跨上房瓦超出牆頭, 努力爭取陽光, 估計要不了多久這老宅就會同邊上的一樣, 被改建成高樓, 再也不留痕蹟, 於是畫下來做為紀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