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島(日語:霧島/きりしま kirishima)是大日本帝國海軍的軍艦。建造時原為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後來改裝成戰艦,金剛型戰艦的4號艦。
排水量:36668 噸(標準)
長:222.65米
寬:31.0米
吃水:9.72米
動力:136000匹
裝置:8 × 船艦式重油專用鍋爐;4 × 艦本式渦輪引擎;4 × 推進器
航速:29.8節
航程:9850海浬/15節
編製:1360人
武器:4 × 356mm連裝砲;16 × 單裝152mm副砲;4 x 127mm連裝高射砲;10 x 25mm連裝高射機槍;2 x 13mm四聯裝機槍
裝甲:水線:203mm;甲板:19mm;主砲前盾:250mm;副砲廓:152mm
艦載機:3 × 零式水上觀測機
艦名是以宮崎縣與鹿兒島縣縣境內的霧島山來命名,艦內神社是從霧島神宮分祀出來。日本海軍的命名慣例為參考日本艦船命名慣例。另外,該艦名現由海上自衛隊的金剛型護衛艦2號艦「霧島」(きりしま)所繼承。 與川崎造船所所建造的金剛型3號艦「榛名」同樣,為初次由民間造船廠所建造的日本國產戰艦。1號艦「金剛」為英國維克斯船廠建造,而2號艦「比叡」則為橫須賀海軍工廠。
於1912年(明治45年)3月17日,作為巡洋戰艦在三菱合資會社三菱造船所(現在的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動工,較「榛名」遲了一日。於1913年(大正2年)12月1日下水(榛名為12月17日),並在1915年(大正4年)4月19日服役,艦籍為隸屬佐世保鎮守府。金剛型3號艦「榛名」的下水日雖然在12月14日較「霧島」遲,但竣工日卻與「霧島」同為日4月19日,在戰艦史中算是異例的姊妹艦。 於1930年(昭和5年)進行第一次近代化改裝。同年10月26日,在神戶近海實施的特別大演習観艦式中,昭和天皇乘坐被指定為御召艦的「霧島」,與先導艦「足柄」、供奉艦「妙高」、「那智」及「羽黑」同為觀艦式的主角。1月19日,因陸軍特別大演習御統裁的關係,天皇在岡山縣宇野港登上「霧島」乘艦,21日到達橫須賀軍港。 其後於1936年接受第二次近代化改裝。在第一次改裝期間,進行了擴闊艦身、加設增強水平及水中防禦的裝甲、以及裝備應對魚雷攻擊的船腹等工程。雖然亦強化了引擎的馬力,但由於排水量增加,所以極速仍然下降。而在第二次近改裝期間,不但加強裝甲防禦,亦同時更換了引擎。而對比改裝之前,其馬力增強近倍達136,000匹,一躍成為擁有近30節高速的高速戰艦。 1937年8月21日、「霧島」與伊1、伊2、伊3、伊4、伊5、伊6、戰艦「長門」、「陸奧」、「榛名」、輕巡洋艦「五十鈴」同共在多度津港出港,在長江河口沿岸執行作戰行動到23日為止。
於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與「比叡」共同組成第3戰隊第2小隊,由於擁有高速,因此作為南雲機動部隊(後來的第三艦隊)的隨伴護衛艦,並參與了珍珠灣攻擊、斯里蘭卡近海海戰及中途島海戰、第二次所羅門海戰及南太平洋海戰等各場海戰。7月14日,於艦隊再編期間,「比叡」、「霧島」一同從第3戰隊轉動到第11戰隊。
1942年11月上旬,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計劃對瓜達康納爾島(以下為瓜島)的亨德森飛行場進行艦砲射撃及對瓜島進行登陸作戰。以第11戰隊(比叡、霧島)作為核心編成挺身艦隊(司令官阿部弘毅中將)並前往瓜島方面,「霧島」等各艦並與迎撃的美國艦隊交戰。
11月12至13日,挺身艦隊與丹尼爾‧J‧卡拉漢少將及諾曼·史考特少將所指揮的美國艦隊之間發生夜間戰鬥。戰鬥前、挺身艦隊的「長良」、「比叡」(旗艦)及「霧島」以縱陣作為中心,旗艦右舷側則有第6驅逐隊(曉、雷、電),而旗艦左舷側為第16驅逐隊(天津風、雪風)及第61驅逐隊(照月)作團子狀航行,旗艦右前方有第2驅逐隊第2小隊(夕立、春雨)作先鋒,旗艦右後方也有第4水雷戰隊「朝雲」、第2驅逐隊第1小隊(村雨、五月雨)同行。在「夕立」報告發現美國艦隊後戰鬥立即開始,「比叡」、「曉」隨即使用探照燈進行照射。混戰中,「比叡」、「霧島」及各艦共同擊破了重巡洋艦舊金山號(USS San Francisco, CA-38)及輕巡洋艦亞特蘭大號(USS Atlanta, CL-51)。不過,「比叡」因受到集中攻擊而在薩沃島附近陷入不能操舵的狀態。 在混亂的夜戰下「霧島」迴避了數枚魚雷,也對美艦進行砲擊,期間與「比叡」分離向北方退避。其後,為了替陷入危機的「比叡」進行曳航,「霧島」開始南下。起初朝雲號與霧島號同行,其後與「霧島」匯合的天津風號因損傷而與長良號同時分離並北上。同時,「霧島」也受美軍潛艦的攻擊,當中1枚魚雷命中(未引爆),前進部隊的命令停止救援並北上,15時25分,與春雨號匯合。由於失去了曳航的機會,而應急修理亦失敗,更受到美軍軍機的空損傷不斷擴大,比叡號不得不放棄,後於13日傍晚沈沒。為金剛型戰艦最初的喪失艦,也是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軍最初喪失的戰艦。
由第11戰隊執行的亨德森飛行場砲擊失敗後,山本五十六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向外南洋部隊下達對瓜島飛行場進行壓制射擊的命令,同部隊與以第7戰隊(司令官西村祥治少將:鈴谷、摩耶)作為核心的支援部隊(第7戰隊、天龍、夕張、巻雲、風雲)奉命進行飛行場砲擊任務。支援隊及主隊(第8艦隊:鳥海、衣笠、五十鈴、朝潮)於13日上午從肖特蘭泊地出撃並航向瓜達康納爾島,於13日深夜,「鈴谷」與「摩耶」成功對飛行場進行砲擊。不過對飛行場的損害十分有限,14日上午6時後從該飛行場起飛的美軍軍機對日本艦隊進行空襲,衣笠號沈沒、鳥海號、摩耶號及五十鈴號受損。另外,於14日夜收到登陸命令的增援部隊(司令官田中賴三少將、第2水雷戰隊/田中少將兼任:早霜、親潮、陽炎、海風、涼風、高波、巻波、天霧、望月、及11艘運輸船)也受到美軍軍機的波狀攻擊,有6艘運輸船沈沒、1艘中彈後撤退。低速的運輸船如前往瓜達康納爾島及卸載物資,必先要破壞美軍飛行場的機能,以下是聯合艦隊在14日8時30分為止所發佈的兵力部署。 ○射撃隊(前進部隊指揮官直率)司令官:近藤信竹中將(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旗艦愛宕 第4戰隊(重巡洋艦:愛宕、高雄) 第11戰隊(戰艦:霧島) 第10戰隊(輕巡洋艦:長良/第4戰隊直衛) 驅逐艦:(電、五月雨)
○直衛(第4水雷戰隊司令官) 第4水雷戰隊(旗艦/驅逐艦:朝雲) 第11驅逐隊(白雲、初雪) 第61驅逐隊(驅逐艦:照月/霧島後方警戒)
○掃討隊(第3水雷戰隊司令官) 第3水雷戰隊(輕巡洋艦:川內/前路掃蕩) 第19驅逐隊(驅逐艦:浦波、敷波、綾波)
另一方面,美軍的南太平洋部隊指揮官小威廉·海爾賽中將,及其轄下的第16特遣艦隊/司令官托馬斯·金凱德少將所指揮的航空母艦企業號、戰艦華盛頓號(USS Washington, BB-56)及南達科他號(USS South Dakota, BB-57)投入戰場。面對沒有放棄增援瓜達康納爾島的日本軍,海爾賽中將把艦隊分開,命令威利斯·李少將率領第64特遣艦隊以水上戰鬥以擊退日本艦隊並防衛飛行場。第64特遣艦隊的主要戰鬥力為與大和型戰艦同期建造的新鋭北卡羅來納級戰艦華盛頓號、南達科他級戰艦南達科他號2艘,皆搭載了威力較金剛級之14英吋艦砲強大的16英吋艦砲。對於進行艦隊決戰,美國艦隊兵將的士氣非常高。另外,日本軍也察覺到美軍投入2艘戰艦到瓜島,宇垣纏聯合艦隊參謀長的手記戰藻錄中,有「收到敵方在薩沃島以西15浬有驅逐艦4艘、大巡或戰艦2艘在羅盤方位70度的電報。敵方也判斷我方攻擊隊南下亦派戰艦進入,戰艦對戰艦的夜戰大既在今夜發生」。不過近藤前進部隊指揮官於14日15時35分下令「(一).今夜敵方的數隻巡洋艦及驅逐艦,很可能在薩沃島附近出現 (二).如出現右方(原文)的情況就暫停陸上砲擊,在消滅敵方後將再進行」,但來自索敵機的報告卻有另一個說法,認為敵方主力艦隊不會在瓜達康納爾島海域出現。
11月14日深夜,在瓜達康納爾島至薩沃島海域(通稱鐵底海峽),旗艦愛宕號及下轄的日本海軍前進部隊與美軍第64特遣艦隊交戰。海戰從魚雷戰開始,並由前進部隊的驅逐艦「綾波」沉沒、第64特遣艦隊全部4艘驅逐艦喪失戰鬥能力作為序幕。此時,南達科他號因引擎出現漏電而發生大規模停電,但在3分鐘成功修復。同時間,旗艦「華盛頓」號為了迴避美軍驅逐艦的殘骸而向左轉舵,而「南達科他」號向右轉舵,但重新往西航行時,已落在「華盛頓」號的右後方1.7公里。面對2艘各自失散的美國戰艦,首先第3水雷戰隊的「川內」、「浦波」及「敷波」再向「南達科他」號進行砲擊,使其再次發生停電。不過還未曾以魚雷攻擊給予致命性打擊前,近藤中將命令除了救援綾波號的「浦波」外,其餘的3水戰則航向薩沃島東南偏東方面進行海域掃蕩。 後續為「愛宕」、「高雄」、「霧島」與南達科他號及華盛頓號交戦。起初照月號和朝雲號在「霧島」後方航行中,但因調頭關係日本艦隊射撃部隊以朝雲號、照月號、愛宕號(旗艦)、高雄號、霧島號的次序變成單縱陣。近藤中將亦因錯誤分析美國艦隊已經敗退,所以這時「霧島」主砲塔只準備了用以攻擊亨德森飛行場的三式彈。就此「霧島」在沒有替換對艦戰鬥用的穿甲彈,直接使用三式彈進行砲擊。10時01分,「愛宕」、「霧島」使用探照燈照射並發現6000米外的新型戰艦南達科他號。南達科他號因早前與前進部隊水雷戰隊交戰而受損,在雷達發現4.8公里外的近藤艦隊時剛好受到日本艦隊的照射攻擊。威利斯·李少將立刻詢問南達科他號的格茨艦長「不要緊嗎?」,而格茨艦長則回覆「一切漸入佳境」,不過被大量砲彈命中的南達科他號因雷達失靈及第三砲塔無法使用而被迫撤離戰場。而發射了大量氧氣魚雷(愛宕號就射了19枚、朝雲號4枚、水雷戰隊各艦亦大量發射)的日本艦隊,誤將擊中美國驅逐艦殘骸及因波浪而自爆的當作命中,而實際上1枚也沒有命中。 愛宕號及轄下的日本艦隊由於集中攻擊被探照燈照射到的南達科他號,所以遠離南達科他號並在接近瓜島航行中的華盛頓號沒有受到日本艦隊的攻擊。雖然華盛頓號上的雷達不能分辨捕捉到的大型目標究竟是南達科他號還是日本戰艦(霧島),但在使用探照燈後成功將目標識別,9門16吋砲立刻展開了砲擊。更甚的是美國戰艦所發射的照明彈將日本艦隊的輪廓完全展示出來。「霧島」僅在7分鐘間就被9枚16吋的砲彈擊中。霧島戰鬥詳報中,記錄著前部電信室被6枚以上擊中全毀,三號四號砲塔無法動彈,加並上舵機故障損傷不斷加重。22時08分,「霧島」因跟不上追擊美國戰艦的愛宕號、高雄號的艦隊運動而落伍掉隊。後來雖然成功控制火勢,機械室及鍋爐室也沒受損,但是因舵取機室已完全浸沒所以方向舵固定在面舵(向右)10度,右舷亦因傾斜而不能直行。愛宕號、高雄號也因在戰場失去方向而留下「霧島」獨力繼續與「華盛頓」號戰鬥,其後日美雙方也從戰場撒離。朝雲號及照月號因替「霧島」進行護衛而留下來。
而「霧島」因不能操舵,在只能向左迴旋的情況下從戰列中掉隊。雖然「霧島」以人力操舵及全力滅火力求復歸戰列,但是由於蒸汽導管破裂,噴出的高壓蒸汽導致大部份機關科員(輪機科)戰死等嚴重損害,雖然後來成功滅火,但「霧島」卻停止前行,艦長隨後下令進行自沈處理及全員退艦。於0130(15日上午1時30分),「霧島」在薩沃島以西11哩的地點,從左舷後部開始沈入海中,退艦後的乘員由驅逐艦「照月」所接收。 留在戰場上的「霧島」因蒸汽導管破裂,噴出的高壓蒸汽導致大部份機關科員(輪機科)戰死及重傷,另因火災而陷入彈藥庫隨時發生誘爆的危機之中,所以進行注水作業。由於向右舷傾斜,為求恢復平衡而向左舷注水,不過有證供指反而一口氣變成向左傾斜。而潛水員所進行的水底作業亦都失敗,也判斷使用輕巡洋艦長良號作曳航為不可能。23時50分,不斷向右傾斜的「霧島」請求朝雲號救援。亦傳達了『艦內嚴重損毀無法操舵』『預計稍後可微速航行』。收到該情報的朝雲號報告「霧島」的狀況為艦尾被魚雷命中而入水(應該是華盛頓號的40厘米砲彈)。由於「霧島」的狀況只是不斷惡化,於00時42分艦長決定全員退艦。在軍艦旗降下後,霧島乘組員開始移乘到接舷的驅逐艦朝雲號。早上1時,五月雨號到達。由於發出了處分命令,五月雨號開始進行砲擊,「霧島」隨刻大幅向左傾斜。11月15日午前1時20至25分左右,「霧島」在薩沃島西方(265度)11浬地點從左舷後部開始覆轉沈沒。朝雲號、照月號、五月雨號這時仍留在沈沒海域進行救助。2時30分,在完成救助後向北方開始撤離,被救起的生存者為準軍官以上69人、士官士兵1031人。 因為這場海戰,田中増援部隊指揮官在美國艦隊撤退的空隙將4艘運輸船送到達瓜達康納爾島塔沙法朗加的沙灘上擱淺,兵員幾經辛苦成功登陸。但是軍需物資在搬上陸地前受到美軍軍機的空襲,在轟炸後有大部分損失。宇垣聯合艦隊參謀長在著作中記有「夜來暴風黃菊折六枝(追悼損失的比叡、霧島、衣笠、夕立、曉、綾波)」「暴風過後流星光影暗淡(像失去兩艘戰艦一樣)」。在前天失去「比叡」後,再喪失「霧島」受到日本海軍產生很大衝擊﹐在以後的海戰中對投入戰艦作戰變得十分慎重,而在太平洋戰爭後期,戰艦雖為有效戰力但為此失去作戰機會。另外,在大本營發表中,1艘戰艦(沒有公開「比叡」艦名)沈沒,1艘戰艦嚴重損毀,隱瞞了「霧島」的喪失。同年12月20日除籍,亦於同日從第十一戰隊中除籍。
1992年(平成4年)夏天,海洋考古學家羅伯·巴拉德的調査隊在鐵底海峽發現了沈沒的「霧島」。沈沒地點的水深為900米。而實際位置在當年記錄位置的西方約1.5公里,以完全覆轉的狀態沈於海底。殘骸中沒有艦首部(到前方上部構造物附近為止)及艦尾先端,右舷外側的螺旋槳則被錨纏著。調査隊推斷,「霧島」的艦橋與上部構造物因重心而覆轉沈沒,在沈沒期間彈薬庫爆炸時也沒有讓艦身回復。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