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3年的鳥海號
鳥海號(IJN Chōkai)是一艘高雄級重型巡洋艦,配備十門200公分(8吋)火砲、四門120公分(吋)火砲、八管九三式魚雷發射管以及各種防空砲。鳥海號以鳥海山命名,其設計充分考慮了日本帝國海軍「決戰」大戰略,於1932年由三菱長崎造船廠。
鳥海號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期間的許多行動,包括瓜達爾卡納爾島附近的薩沃島海戰,在這場海戰中,她與其他日本巡洋艦一起擊沉了重型巡洋艦阿斯托里亞號 、文森斯號和昆西號 。1944年10月,她在薩馬島海戰中沉沒。

碧藍航線 鳥海
▪︎船艦數據
排水量:11,350 噸(標準)
長:203.76米
寬:19米
吃水:6.11米
動力:133100匹
裝置:12 × 呂號艦本式重油鍋爐;4 × 艦本式渦輪引擎;4 × 推進器
航速:35.5節
航程:8000海浬/14節
編製:760人
武器:5 × 203mm連載砲;4 × 120mm單裝高角砲;2 × 毘式40公厘單裝機砲;4 × 雙聯裝610mm魚雷發射管(16 × 九〇式魚雷)
(1944年最終狀態)5 × 203mm連裝砲;4 × 120mm單裝高角砲;8 × 25mm連裝高射機槍;18+4 × 25mm高射機槍;2 × 13mm單裝防空機槍;4 × 雙聯裝610mm魚雷發射管(16 × 九三式魚雷)
其它:3 × 水上偵察機;2 × 彈射器

鳥海號的指揮室
|設計
高雄級巡洋艦是先前妙高級設計的改良型,融合了實驗性輕型巡洋艦夕張號開發過程中學到的技術元素。她們具有獨特的外形,有一個大型傾斜的主煙囪和一個較小、筆直的第二個煙囪。為了解決妙高級的問題,高雄級擁有更厚的裝甲、可用於對付飛機的雙用途主砲,魚雷發射器移至上層甲板以提高安全性。然而,與前輩一樣,高雄級也是頭重腳輕。 鳥海號排水量16,875噸(16,608長噸),長203.8公尺(669英尺),艦寬20.4公尺(67英尺),吃水6.32公尺(20.7英尺),最高時速35.25節。 推進力來自12台Kampon鍋爐,驅動四組單脈衝齒輪渦輪發動機,四個軸轉動三葉螺旋槳。該艦的裝甲有127毫米(5.0英寸)厚的側裝甲帶、35毫米(1.4英寸)厚的裝甲甲板;艦橋的裝甲板厚度為10至16毫米(0.39至0.63英寸)。 鳥海號的主砲為十門20 cm/50 三式艦炮,是當時世界上重型巡洋艦中最重的武器,安裝在五座雙聯裝砲塔上。其次要武器包括四門十式 12 公分高平兩用砲,配有四個單獨砲架,每側兩個,以及四個雙聯發射器中的 8 枚九零式魚雷,其中 16 枚為重新裝填式。她的防空能力非常不足,只有兩門 40 毫米(1.57英寸)防空砲和兩挺 7.7 毫米機槍。她在最後一次改裝中拆除了兩門 40 毫米和 7.7 毫米高射砲,換成了總共 38 門九六式 25 毫米(1.0英寸)高射砲,分佈在四個雙聯裝砲架和 22 個單聯裝砲架上。她的魚雷升級為威力更大的93型魚雷。鳥海號的獨特之處在於,她沒有像其姊妹艦那樣進行大規模改裝,而是保留了 12 厘米火砲和四具雙聯裝魚雷發射管,而其姊妹艦則配備了 89 式 127 毫米(5.0英寸)火砲和四具四聯裝魚雷發射管。

1933年,「鳥海號」在演習中發射 20 公分主砲
|作戰歷史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鳥海號支援入侵馬來亞,參與追擊英國海軍戰艦Z艦隊。1942年1月至2月,鳥海號參與了奪取石油資源豐富的荷屬東印度群島和婆羅洲島的行動。1942年2月22日,鳥海號在聖雅克角附近航行時撞上礁石,船體受損。2月27日,鳥海號抵達新加坡進行維修。 修復後,鳥海號再次被指派在入侵中擔任支援角色,這次是在蘇門答臘島伊里島登陸,以及入侵安達曼群島並在幾天後奪取布萊爾港。隨後,鳥海號航行至緬甸丹老。 1942年4月1日,鳥海號離開丹老,參加對孟加拉灣商船的攻擊。首先,鳥海號用魚雷擊沉了美國貨輪「比恩維爾號」,隨後於4月6日又擊沉了英國輪船「恒河號」。隨著行動成功結束,鳥海號於1942年4月22日返回橫須賀。

停泊的鳥海號,載有三菱 F1M水上飛機
▪︎薩沃島海戰
到1942年7月中旬,鳥海號成為海軍中將三川軍一及其第八艦隊的新旗艦,她繼續向拉包爾前進。1942年8月7日,瓜達爾卡納爾島已被美國人入侵,鳥海號載著海軍中將三川前往瓜達爾卡納爾海域。在薩沃島戰役中,三川的重型巡洋艦艦隊,包括鳥海號本身,以及重型巡洋艦古鷹號、加古號、青葉號和衣笠號,給盟軍巡洋艦艦隊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首先,鳥海號和青葉號瞄準了澳洲重型巡洋艦堪坎培拉號,隨後古鷹號和加古號也加入進來,四艘艦都用砲火擊沉了坎培拉號。隨後,鳥海號襲擊了美國重型巡洋艦阿斯托利亞號,隨著青葉號、加古號和衣笠號加入攻擊,阿斯托利亞號沉沒。最後,在其他巡洋艦炮擊美國海軍昆西號巡洋艦並將其擊沉的同時,鳥海號用其長矛魚雷兩次命中美國海軍文森斯號重型巡洋艦。薩沃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最具破壞性的勝利之一,四艘盟軍重型巡洋艦沉沒,另有數艘艦船受損或癱瘓。然而,鳥海號遭到昆西號和阿斯托利亞號的數次攻擊,導致其「A」砲塔失效,34人死亡。鳥海號返回拉包爾進行臨時維修。在所羅門群島戰役的剩餘時間裡,鳥海號與美國海軍進行了一系列夜戰,遭受了各種損傷,但大多是輕微的損傷。

薩沃島戰役期間,美國海軍昆西號巡洋艦被「鳥海號」的探照燈照亮。
|後續行動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最終撤離後不久,鳥海號被接替擔任第八艦隊旗艦,並於1943年2月20日返回橫須賀。在1943年剩餘時間和1944年上半年,鳥海號負責執行各種次要任務。1944年8月3日,鳥海號成為第四巡洋艦戰隊(CruDiv 4)的旗艦,該戰隊由高雄號、摩耶號、愛宕號和鳥海號組成,這四艘船都參加了菲律賓海海戰。

1942年11月20日,鳥海號停泊在特魯克,左側背景中可見大和號戰艦
▪︎萊特灣海戰
「CruDiv 4」是海軍上將栗田健男指揮的日本海軍大型艦隊的一部分,該艦隊由戰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並參與了菲律賓萊特灣海戰的各種戰鬥。 1944年10月23日,「CruDiv 4」遭受了慘痛的潛艇襲擊,摩耶號和愛宕號(愛宕號是栗田的旗艦,但她倖存了下來)沉沒,而高雄號永久癱瘓,鳥海號成為「CruDiv 4」中唯一未受損的船。 隨後,鳥海號被轉移到第五巡洋艦戰隊,並在1944年10月24日的一次空襲中倖存下來,而戰艦武藏號則被擊沉。

碧藍航線 鳥海 時裝
▪︎在薩馬島海戰中沉沒
10月25日上午,鳥海號在薩馬島海戰中與美國護航航空母艦、驅逐艦和驅逐艦護航隊交戰。在接近美國護航航空母艦時,鳥海號左舷中部被這支艦隊的護航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的5吋/38口徑火砲多次擊中。當時人們認為其中一次擊中可能引爆了甲板上的八枚日本九三式「長矛」魚雷;然而,2019年的RV Petrel探險隊發現鳥海號的魚雷仍然完好無損。在一架來自美國海軍艦載「復仇者」俯衝轟炸機向鳥海號前機械室投下一枚500磅(230公斤)炸彈之前,鳥海號上發生了爆炸。大火開始肆虐,鳥海號隨即翻覆在水中。當天晚些時候,她被日軍驅逐艦藤波號發射的魚雷擊沉,該艦還救起了部分船員。兩天後的一場空襲,藤波號沉沒,所有船員遇難,其中包括鳥海號的倖存者。
|破壞
鳥海號直立於菲律賓深淵邊緣 5,173 公尺(16,972英尺)深的水中。 海底探險船於2019年5月5日發現了鳥海號的殘骸 ,並於2019年5月30日透過ROV潛入水中觀察。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