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3C產業的高速變動環境中,企業人員異動頻繁,尤其在研發與資訊管理部門,離職與職位調整是常態。然而,多數企業在人員離職或職位變更時,往往忽略了資訊安全的延續性,導致機密資料外洩或資安責任斷層。
ISO 27002:2022條文6.5強調,企業應將資訊安全責任納入聘用終止或變更管理流程,確保即使員工離職,仍遵守相關的保密義務。然而,很多企業即使有這些規範,仍然會遇到離職員工私自保留公司資料、供應商外部人員工作變更後未解除存取權限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根源,往往不是因為規則不明確,而是資安習慣沒有真正內化。這就像減肥計畫,如果只靠短期的強制執行,而沒有建立長期的「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那麼一旦壓力解除,舊習慣就會回來。企業應該透過習慣養成的方式,讓「人員異動的資訊安全管理」變成自然而然的企業文化。
台灣某3C公司近期面臨了一場資安危機。一名研發工程師離職後,競爭對手推出了極為相似的產品,經內部調查發現,該名員工在離職前將大量產品設計文件存入個人雲端硬碟。雖然公司合約中有「競業禁止」與「保密義務」,但在執行上,管理層並未落實有效的離職流程,導致這次機密外洩事件。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3C公司決定不只是修訂制度,而是運用James Clear的「原子習慣四大法則」,讓人員異動的資訊安全管理真正落實在日常工作中。
這套「原子習慣式」的資安管理方法,讓3C公司在一年內人員異動的資安違規案例減少了80%,大幅提升了資安文化的成熟度。
目前多數ISO 27002:2022的研究聚焦於技術層面,例如:
本文的創新點在於,透過「原子習慣」理論,將資安管理內化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讓人員異動的資安風險管理不再是事後補救,而是自然而然的一部分。這與過去傳統「簽約+罰則」的資安管理方式有明顯區隔,提供更有效的行為改變策略。
資訊安全不應該只是稽核報告上的一行文字,而是企業日常運作的一部分。透過「原子習慣」,企業可以在不增加額外負擔的情況下,讓資訊安全管理變成一種自然行為,確保即使員工離職或職位變更,也不會讓資安防線出現漏洞。
透過這樣的方法,無論是資安人員、稽核員、講師,甚至是企業管理者,都能夠更有效地落實ISO 27002:2022的資安管理要求,真正做到「每天進步1%」,最終形成堅不可摧的資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