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組織控制(Service Organization Control, SOC)是一套由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 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制定的報告標準,主要用於評估服務供應商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能力,特別是在資訊安全、財務報表處理、資料隱私及營運合規方面。
企業經常將部分資訊技術(IT)服務、財務管理、業務流程(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ing)或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委外給第三方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必須向客戶證明他們的內部控制足夠完善,以防止資料外洩、資安攻擊或財務舞弊。因此,SOC報告成為企業信任供應商的重要依據。
SOC報告主要分為三種類型,適用於不同的業務場景:
SOC 1:關於財務控制的審查
SOC 1 主要針對企業財務報表相關的內部控制,適用於影響客戶財務報表準確性的外包服務,例如:
這類報告適用於需遵循《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OX, Sarbanes-Oxley Act)的企業,確保財務交易透明、準確且無舞弊風險。
SOC 2 是最廣泛應用於資訊安全領域的標準,適用於:
SOC 2 報告以「信任服務標準(Trust Services Criteria, TSC)」為核心,從五個面向評估供應商的資安控制:
🔹 SOC 2 類型
SOC 3 報告是SOC 2 的精簡版,適合企業公開發佈,提供給非技術背景的客戶、供應商或消費者,以展示企業在資訊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合規性。
例如:
不同於SOC 2,SOC 3 報告不會包含具體的控制細節,而是以高層次的方式展示企業的資安能力。
SOC 報告與 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 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兩者的重點不同:
有些企業會同時取得 ISO 27001 和 SOC 2 認證,確保內部資訊安全體系完善的同時,也能滿足客戶對服務供應商的審查要求。
在台灣,隨著數位轉型加速、雲端服務普及,許多企業將業務外包給第三方供應商,因此 SOC 2 認證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
在台灣,金管會與資安法規也越來越關注 SOC 2,許多企業在選擇外包商時,會要求提供 SOC 2 報告作為評估標準。
台灣企業若想要提升國際競爭力,在與外包商合作時,應該要求 SOC 2 報告,並透過 ISO 27001 建立完整的資安管理架構,以確保資訊安全與合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