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追的設計師35
這次我們先不介紹設計師,來介紹一下影響工業設計很深的學校包浩斯!!!!提到設計與建築領域的革命性變革,包浩斯(Bauhaus)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名稱。這所於1919年創立於德國的設計學校,不僅對20世紀的設計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更成為現代主義的象徵之一。以下將介紹包浩斯的起源、理念以及其對後世的影響。
包浩斯全名為「國立包浩斯學校」(Staatliches Bauhaus),由建築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瑪創立。當時的歐洲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重建時期,社會對實用性、功能性與創新的設計需求高漲。
包浩斯起初的目標是將工藝、美術與技術結合,打破傳統學術與實踐的界線。它強調設計應以服務社會為目的,並致力於將藝術與日常生活連結。
在短短14年的運作期間,包浩斯先後遷至德紹(Dessau)與柏林,並於1933年因納粹政府的壓力而關閉。然而,其教育與設計理念透過教師與學生的全球擴散,在國際上延續其影響力。
幾個包浩斯的核心理念在於:
*功能至上:設計應以功能性為核心,去除多餘的裝飾,實現簡潔與實用的美學。
整合藝術與技術:藝術家、設計師與工匠應攜手合作,運用現代工業技術提升產品質量。
*教育創新:包浩斯的教學方式強調實驗性與多學科結合,包括建築、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攝影、織品與陶藝等領域。
經典設計與建築
包浩斯風格強調幾何形狀、簡潔線條與中性色彩,許多經典作品至今仍被奉為設計典範。例如: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由馬歇爾·布魯爾(Marcel Breuer)設計,是第一款使用鋼管結構的現代椅子。
*包浩斯校舍:位於德紹的包豪斯校舍由格羅皮烏斯設計,以簡約、功能性與模組化建築聞名。
*字體設計:包浩斯字體以其清晰、易讀的幾何特徵成為視覺設計的標誌。
包浩斯對設計界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其理念促使現代主義設計的興起,並深刻影響了北歐設計、極簡主義及後來的高科技風格。包豪斯的精神也延續在全球各地的設計教育之中,成為許多設計學院教學方法的基石。
即使在今日,包浩斯的簡約與實用美學依然是設計師們追求的方向,其「形式追隨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理念也不斷激發創新與啟發。
包浩斯是一場不僅改變了設計,也影響了文化、教育與工業的運動。他是一種對設計的全新思考模式,鼓勵設計師以創意和技術應對現代社會的需求。從家具到建築、從字體到城市規劃,包浩斯的影響深遠且無處不在。它不僅是過去的里程碑,更是一直對設計未來潛移默化的改變。
台灣書本都寫包浩斯,大陸翻譯包豪斯,可以利用這兩個查詢很多相關資料
via https://imgcdn.cna.com.tw/www/webphotos/cnaweekly/culture/2019/2784x1856_73825631066.jpg
📎網頁
📷哀居
必追的設計師36
必追的設計師36: Verner Panton:丹麥設計的革新者
有一張椅子,台灣很多設計師都會買放在家裡,經典中的經典,復刻版也是模仿到爆炸的一張超級經典椅-Panton Chair
今天就來介紹這位經典大師-
Verner Panton
在現代設計史中,這位丹麥設計師是一個備受矚目的名字。他以創新的設計理念、大膽的色彩運用以及未來主義風格,挑戰了傳統北歐設計的美學規範,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以下將介紹Verner Panton的生平、設計理念與經典作品。
Verner Panton於1926年出生於丹麥的根特福特(Gentofte)。他早年在丹麥皇家藝術學院(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學習建築,並曾在著名丹麥設計師阿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工作室任職。在雅各布森的指導下,Panton參與了標誌性的「螞蟻椅」(Ant Chair)設計。
然而,Panton的設計理念與其北歐設計師前輩們的簡約與自然材質風格不同。他傾向於打破常規,探索未來主義的設計語言,使用塑膠、金屬與合成材質,並以鮮豔的色彩與有機造型表現設計的藝術性與趣味性。
Verner Panton的設計理念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核心:
大膽的創新:他擅長運用新材料與新技術,尤其是塑膠,將其轉化為功能性與美學兼具的產品。
色彩心理學:Panton認為色彩具有強烈的情感影響力,能夠改變空間氛圍,因此他的作品常以鮮豔而前衛的色彩組合為特徵。
全方位的空間設計:他將家具設計與室內設計結合,致力於創造沉浸式的空間體驗,讓使用者感受到設計的多重層次。
經典作品
Panton的作品涵蓋家具、燈具與室內設計,以下是幾個經典代表作:
Panton Chair(潘頓椅):
這是世界上第一款以整塊塑膠製成的一體成型椅子,於1960年推出。其流線型的S形設計不僅突破了技術限制,也成為現代設計的經典象徵。
Flowerpot Lamp(花盆燈):
以簡單的圓形結構與鮮豔的顏色命名,這款燈具展現了Panton對幾何形狀與色彩的深厚興趣,至今仍受設計愛好者喜愛。
Visiona系列(幻象系列):
在1968年至1972年的科隆家具展中,Panton設計了「Visiona」未來生活展示,利用有機形狀與大膽色彩,構建出充滿實驗性的未來家居空間。
Verner Panton的設計風格在1960至1970年代掀起熱潮,尤其在流行文化與室內設計領域中,他的設計語言影響了當時的年輕一代。他的作品象徵了設計的解放與創新,擺脫了傳統實用主義的限制,將設計提升為一種情感表達與藝術實驗。
即使在今日,Panton的設計依然廣受推崇。從復刻的Panton Chair到花盆燈,他的作品不僅出現在設計博物館,更進入了現代家居,繼續激勵新一代設計師探索材質、色彩與形狀的無限可能。
總結
Panton是一位真正的設計革新者,他突破材質與工藝的界限,以富創意與前瞻性的方式塑造了現代設計與定義。他的作品不僅是對未來的展望,更是一場與傳統對話的相遇。透過其設計,我們看到設計不僅是一種實用技術,更是一種探索未來可能性的藝術形式。
via https://uploads0.wikiart.org/00335/images//verner-panton-166.jpg!Portrait.jpg
📎網頁
📷哀居
#設計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