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知名電視台M6於2025年1月12日播出的紀錄片《法國—中國:秘密戰爭》(France-Chine, la guerre secrète)引發全球關注。該紀錄片揭露中國在參與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計畫期間,涉嫌從事監視和技術竊取行為,對歐洲科技產業和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場隱秘的科技戰不僅加劇了中歐關係的緊張,也引發全球對科技安全與合作的深刻反思。
「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歐盟於1999年提出並於2003年啟動的獨立衛星導航計畫,旨在減少對美國GPS和俄羅斯GLONASS系統的依賴。中國自2003年開始參與該計畫,名義上是促進中歐科技合作,但根據紀錄片揭露,中國工程師疑似暗中監視歐洲團隊,並大量影印涉及衛星導航算法、訊號處理技術與系統架構設計的機密文件。
當歐方察覺異常後,迅速採取應對措施,包括架設繞過中方辦公室的網路纜線,並限制中方人員進出敏感區域。法國情報機關最終確認,中國利用竊取的技術加速發展其自主的「北斗」導航系統,並在完成後搶先佔用關鍵頻段,導致與伽利略系統的頻率衝突至今無法妥善解決。
中國於1994年啟動北斗導航系統的研發,初期僅提供區域性服務,至2012年擴展至全球,並於2020年全面運行。北斗系統的全球覆蓋不僅強化了中國的軍事與民用導航能力,更在全球導航市場上挑戰美國GPS的主導地位。此次透過伽利略計畫取得的技術加速了北斗系統的成熟,為中國在軍事戰略、經濟競爭及外交影響力上帶來深遠影響。
北斗系統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不僅提升解放軍在導彈精準打擊和無人機操作上的能力,也為中國企業打開全球導航市場的大門,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許多參與國家已採用北斗技術,進一步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紀錄片播出後,法國國防情報暨安全局(DRSD)首次公開回應,確認中國對法國的滲透行動極為嚴峻,已採取包括限制中方人員進出敏感區域在內的反間諜措施。法國政府亦考慮針對中國實施制裁,並加強對敏感技術合作的審查。
這一事件對全球衛星導航領域帶來重大衝擊,各國開始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科技合作,並加快自主導航技術的研發,以減少對外部系統的依賴。歐洲可能尋求與美國、日本等科技強國深化合作,確保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
中國涉嫌在合作項目中進行技術竊取,可能違反了國際法與合作協議中的誠信原則。歐盟或將透過法律手段追究中國責任,並加強技術保護措施,避免未來類似事件重演。
此次事件也重創了國際科技合作的信任基礎。歐洲國家對與中國的科技合作態度轉趨謹慎,未來可能限制中國參與涉及敏感技術的合作項目,並促使其他國家檢討與中國的合作模式。
技術洩露對法國及歐洲科技產業帶來直接經濟損失,包括市場競爭力下降、研發成本增加與投資信心受損。面對中國北斗系統的迅速崛起,歐洲企業須加大研發投入,以維持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地位。
導演普拉多(Vincent Prado)歷經一年的調查製作,深入揭露中國在法國的滲透與間諜行動。紀錄片播出後在法國社會引發廣泛討論,媒體與公眾紛紛關注國家安全與科技自主的議題,並對政府的應對措施提出更多期待。
《法國—中國:秘密戰爭》揭示了一場隱秘的科技角力,突顯國際科技合作中潛藏的風險與挑戰。這場事件不僅改變了中歐科技合作的格局,更讓全球各國對技術安全與自主創新有了更深刻的警覺。面對技術滲透與經濟競爭,各國需加強技術保護、推動自主創新,確保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