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自從美國重拾大國競爭的戰略,將俄羅斯與中國視為對手以來,整個世界格局已出現非常顯著的改變。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不只加速了這樣的變局,戰事出乎意料的膠著,使歐美國家有時間達成共識,展開制裁,更讓歐陸的情勢出現大幅度的變化。德國與法國成為眾矢之的,不少輿論批評這兩國自私軟弱,未能積極援助烏克蘭並嚴懲俄羅斯。而德、法兩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除了之前談過的,歐盟與北約的競爭因素外,還有一個近期頗為流行的陰謀論,認為美國的全球戰略,正在故意弱化傳統的歐陸強權。
雖然這樣的陰謀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過去許多人認為英、美兩國的長期國家政策,就是阻止歐陸上出現新的強權,或是進一步延伸來說,美國這個海權國家最重要的戰略,是封鎖整個世界島。但近期的情勢增添了兩項新證據。其一是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制裁行動,批評者認為一旦德、法兩國全面中止向俄羅斯採購能源,將嚴重影響兩國的發展,只能被迫以更高昂的價格,從別的來源採購,無形中削弱了德、法兩國的競爭力。其二是美國對中國的圍堵,迫使各國企業與中國脫勾,讓德、法兩國喪失龐大的中國市場。
這樣的想法其實在德、法兩國國內有一定的市場,畢竟便宜的俄羅斯能源與龐大的中國市場,對這兩國近年來的發展頗有貢獻。但反過來說,德、法兩國與俄羅斯、中國的往來,在某種程度上也間接助長了獨裁者的野心。在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已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受到國際社會嚴厲的批評,認為在她多年執政的時間內,積極發展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成為俄羅斯總統普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好朋友,導致德國的政策常受俄羅斯與中國的影響,讓這兩個專制國家可以透過德國,來利用、拉攏、並滲透歐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法國總統馬克宏、新任的德國總理蕭茲近期進行的視訊高鋒會。
美國在反恐戰爭結束後,開始正視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推出一連串反制這兩個專制國家野心擴張的政策,結果間接打擊到德、法兩國。所以嚴格來說,這個陰謀論有其真實的一面,但德、法兩國不顧這兩個專制國家的惡行,選擇繼續與其往來,就必需承擔這樣的風險。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並不是近期才發生的事,過去八年間烏東戰爭一直持續者,而中國長期迫害人權,大規模關押維吾爾族人的事,也不是昨天才被外界知曉。德、法兩國為了利益,故意視而不見,現在受到影響才來跳腳,未免太過虛偽。
再退一步來說,並沒有人逼使普丁入侵烏克蘭,要俄羅斯挑起這場戰爭,這完全是領土擴張的野心,藉口克里米亞半島的歷史問題,與烏克蘭東部地區的種族糾紛,想要併吞整個烏克蘭。如果普丁沒有做出錯誤的選擇,這些經濟制裁就不會出現。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中國,沒有人逼習近平進行對外的擴張,發動戰狼外交,但中國卻選擇了這條路,就不能迴避這種行為所產生的後果。那些歐洲民主國家不能同時想要助紂為虐,卻又希望完全不必付出代價。
放眼未來,美、中兩國的競爭恐怕會越演越烈,在軍事、外交、經濟、科技上全面針鋒相對。美國所推出的印太經貿架構(IPEF),目前看來並不像是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更像是要重組供應鏈,簡單來說,就是將世界工廠搬到印太地區的其他國家。雖然這只是印太地區的重組,卻無疑將影響整個世界。德、法兩國未來必需要做出選擇,是將營運重心繼續留在中國,或是隨著這個印太經貿架構而轉向。這可能才是真正影響德、法兩國接下來發展的關鍵,甚至是決定整個歐盟在全球貿易市場中將扮演何種角色的十字路口。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德、法兩國的社會輿論,雖然已經有聲音在檢討過份依賴俄羅斯能源與中國市場,對國家安全是否造成了威脅?但多數都集中在能源價格與經濟衰退的現實問題上,未能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這也導致歐洲內部在討論制裁俄羅斯的問題時,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的東歐國家會不假辭色地嚴厲批評德、法兩國。愛沙尼亞國會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還諷刺說,希望德、法兩國不是因為害怕烏克蘭贏得這場戰爭,讓德、法兩國失去對歐洲的影響力。可謂一語中的,直接點出德、法兩國正面臨的危機。
東歐國家近來的友台動作,暗示了這些國家將會快速融入印太經架構中,在美國重組世界供應鏈時,搶佔關鍵的位置,這將撼動過去歐盟的印太政策。因此不論是在軍事或經貿上,接下來二、三十年將會有全面性的變化。這雖然與美國的全球戰略脫不了關係,但更明確來說,是美國與其盟邦,回應俄羅斯與中國擴張野心的結果。這並不是什麼陰謀論,因為方向已明明白白地擺在檯面上進行中,問題只在於沉迷過去美好時光中的人們,不願意正視未來早就改變的事實,這一點台灣社會甚至更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