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鉤燈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灯鉤燈猴】

【灯鉤燈猴】


今年1月23日,是農曆十二月二十四,傳統上家家戶戶在今日要送神。前一陣子聽了燈猴,這個屬於台灣獨有的傳說故事,才發現原來跟送神、跟過農曆年的許多習俗有關,覺得挺有意思,與大家分享。

.

很久以前,神桌上的油燈架,台語稱「燈鉤仔」。漸漸取「鉤」與「猴」諧音(有另說燈架造型與猴相似),燭臺就喚作燈猴,終年舉著蠟燭。過去人們在冬至的時候,會在生活器具上黏上湯圓,慰勞它們在過去一年的貢獻,稱為「餉耗」。但人們不小心忘記在燈猴上黏湯圓,令燈猴相當不滿,就向玉皇大帝控訴台灣人浪費食物,將吃不完的食物到處抹。玉帝聽信燈猴的話,展現神通一看,果然如此,便命令龍王在除夕的時候降下洪水,要將台灣島淹沒。

.

土地公得知此事,急忙返回人間告知所有百姓,並拜託觀世音菩薩向玉帝求情。百姓得知台灣將沉沒,趕緊將家中供奉的神祇送返天庭,以免受波及 (送神的由來)。並且在除夕當天,烹煮家中所有的食物來祭拜並告別祖先,召回所有在外工作的家人,回到家裡團聚,圍成一圈吃最後一餐(祭祖和圍爐的由來)。晚餐後,將錢財分與下一代,期待年輕人有存活機會(壓歲錢的由來)。今晚家人也不再睡覺,一起等待最後一刻(守歲的由來)。而午夜過後,由於觀世音菩薩求情成功,百姓發現並沒有如預告沉入海底,於是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

.

隔天一大早,大家出門,看看其他庄頭是否有生還者。相遇時,互道「恭喜」慶祝重生,感謝神明庇佑(年初一拜年行春)。第二天,為了確認妻子娘家的安全而回去探望親戚(初二回娘家)。到了第四天,大家趕忙將神明迎回家中繼續奉祀(初四濟神),等到第五天,確認危機解除後,百姓恢復正常生活,開始了一年的工作。

.

沉島危機結束後,人們聽說一切都是燈猴搞的鬼,為了預防牠再惹禍,便將家裡的燈猴燒掉。除夕燃放鞭炮後燒燈猴,漸漸有了除舊迎新,寓意喜慶。習俗上舊燈猴燒後,要將灰堆成12堆卜來年各月天氣,並取燈猴灰放入家中烘爐,家長並唸道:「燈猴燒成灰,厝內逐項有」,寓意家裡各項器物充足無虞。燈猴的稱呼,最初是在福建漳州、臺灣一帶,慢慢發展成台灣獨特的傳說,與中國北方年獸的意象,漸漸有了區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賓小書房的沙龍
23會員
152內容數
感興趣的書籍,身心靈,心理,一般知識性,商業書籍等等,分享閱讀心得
2025/04/20
今日節氣交穀雨。俗云「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
Thumbnail
2025/04/20
今日節氣交穀雨。俗云「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
Thumbnail
2025/04/04
清明到了,清明節是民間幾個大節日之一...
Thumbnail
2025/04/04
清明到了,清明節是民間幾個大節日之一...
Thumbnail
2025/03/31
上巳節的習俗,源於周代水濱祓禊...
Thumbnail
2025/03/31
上巳節的習俗,源於周代水濱祓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正月初四是「接神」或「迎神」的日子。依民間習俗,在年前的臘月二十四日清晨要送神,把司管人間的神明送回天庭,向玉皇上帝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的行為善惡,然後在今天下午回到下界,繼續執行新一年的任務。民間於是要準備供品來迎接眾神的歸來。 從蠟月二十四日的諸神上天到正月初
Thumbnail
正月初四是「接神」或「迎神」的日子。依民間習俗,在年前的臘月二十四日清晨要送神,把司管人間的神明送回天庭,向玉皇上帝報告一年來下界人間的行為善惡,然後在今天下午回到下界,繼續執行新一年的任務。民間於是要準備供品來迎接眾神的歸來。 從蠟月二十四日的諸神上天到正月初
Thumbnail
明天就是農曆蛇年正月初一,今天是龍年最後一天,除夕家家戶戶團聚喜吃團圓飯,張燈結綵歡慶相互祝福,喜洋洋一起在蛇年第一天迎新春,在此先向大家拜個早年,祝福大家全家蛇年幸褔滿堂,新的一年一路發發發! (註)本篇圖文皆由本人親自拍攝撰寫,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出處後轉載分享本
Thumbnail
明天就是農曆蛇年正月初一,今天是龍年最後一天,除夕家家戶戶團聚喜吃團圓飯,張燈結綵歡慶相互祝福,喜洋洋一起在蛇年第一天迎新春,在此先向大家拜個早年,祝福大家全家蛇年幸褔滿堂,新的一年一路發發發! (註)本篇圖文皆由本人親自拍攝撰寫,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非商業使用歡迎載明出處後轉載分享本
Thumbnail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傳統上家家戶戶在今日要送神...
Thumbnail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傳統上家家戶戶在今日要送神...
Thumbnail
每年的歲末年終之際,正值點光明燈的時節,在觀音山點燈,可以累積無上殊勝功德,得到本尊的加持,護佑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Thumbnail
每年的歲末年終之際,正值點光明燈的時節,在觀音山點燈,可以累積無上殊勝功德,得到本尊的加持,護佑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Thumbnail
大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二):接灶神,安太歲 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俗稱「接神日」。傳說灶王爺回家後會點名,故不宜出遠門。另外,今年犯太歲的人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則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習俗與禁忌: 1.民間認為初四灶王爺回家會查戶口,因此盡量不出遠門,要待在家以鞭炮迎接。
Thumbnail
大年初四(2月13日星期二):接灶神,安太歲 大年初四是眾神重臨人間的日子,俗稱「接神日」。傳說灶王爺回家後會點名,故不宜出遠門。另外,今年犯太歲的人要在這天安太歲,沒犯太歲者則可點光明燈照亮前途。 習俗與禁忌: 1.民間認為初四灶王爺回家會查戶口,因此盡量不出遠門,要待在家以鞭炮迎接。
Thumbnail
在道教的習俗上每年農曆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送神日」,而這個日子有兩件關係著接下來全家運勢的事; 1.送神- 恭送 九天司命真君(灶神) 和 太歲星君 2.清黗- 一年一度在年終歲尾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及神像,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除了把髒東西清除,也像把一年的霉運、晦氣送
Thumbnail
在道教的習俗上每年農曆的 十二月二十四日 為「送神日」,而這個日子有兩件關係著接下來全家運勢的事; 1.送神- 恭送 九天司命真君(灶神) 和 太歲星君 2.清黗- 一年一度在年終歲尾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及神像,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除了把髒東西清除,也像把一年的霉運、晦氣送
Thumbnail
擬賦:「歲以新日易舊好,兔銜片春別黃貓。」 新的一歲,諸事未定,此心未平,劍與詩茶,仍待一火,或文或武,方碾其味,與君共飲。 在此,謹以〈除夕由來之燈猴神〉舊聞,祝各位新年快樂。
Thumbnail
擬賦:「歲以新日易舊好,兔銜片春別黃貓。」 新的一歲,諸事未定,此心未平,劍與詩茶,仍待一火,或文或武,方碾其味,與君共飲。 在此,謹以〈除夕由來之燈猴神〉舊聞,祝各位新年快樂。
Thumbnail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在中國,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猜燈謎」,人們會把一些謎語或腦筋急轉彎之類的問題寫到紙上,然後用細線把每個問題掛在房頂上,之後讓人們來猜謎。 有情人過騎人節、沒情人救過元宵前夕啦!
Thumbnail
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祭月、賞月的日子,也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這是傳統新春定義的最後一天。在中國,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猜燈謎」,人們會把一些謎語或腦筋急轉彎之類的問題寫到紙上,然後用細線把每個問題掛在房頂上,之後讓人們來猜謎。 有情人過騎人節、沒情人救過元宵前夕啦!
Thumbnail
臺灣民間有句俗話,「送神早,迎神晚」。其實大年初四整天,就是人們在準備祭物迎請神明從天宮回到人間的日子,通常迎神都是在午後進行,甚至有的直接到大年初五才進行迎神儀式。其實這也是表現人們對神明的恭敬心,希望神明能夠少操煩於人間的工作,能在天上好好過年休息。
Thumbnail
臺灣民間有句俗話,「送神早,迎神晚」。其實大年初四整天,就是人們在準備祭物迎請神明從天宮回到人間的日子,通常迎神都是在午後進行,甚至有的直接到大年初五才進行迎神儀式。其實這也是表現人們對神明的恭敬心,希望神明能夠少操煩於人間的工作,能在天上好好過年休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