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期間,連神明也有「放假」和「上班」的安排喔!農曆臘月二十四稱為「送神日」,民間相信這天眾神會回天庭參加年度述職大會;等到正月初四,就是「接神日」,神明們結束假期、回到人間繼續護佑大家。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供品,熱情迎接神明歸位,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遂。
接神的傳統習俗非常有趣:
有句老話叫「送神早,接神遲」。送神儀式要在清晨、天未亮就進行,愈早愈好,象徵讓神明可以早點回天庭「卡位」;接神儀式則講究「過午後」才舉行,好像讓神明在天庭多留一會兒再回來,也代表人間不急著「催神明上班」。
台灣還流傳一句有意思的俗諺:「送神風,接神雨」。意思是:- 送神這天最好起風,焚燒金紙、甲馬時紙灰飛得高高的,好像神明搭著「順風車」迅速返回天界。
- 接神這天若遇下雨,被視為大吉,象徵天降甘霖、神明帶回滿滿的福氣,為來年招來好運。
俗謂「送神早接神遲」,民間一般認為送神應在黎明之前,越早越好,反之接天神的祭儀最好在過午之後舉行。台灣有句諺語:「送神風,接神雨」的說法,也就是說焚燒金紙、甲馬時,希望有風神助威,好讓神明能快速回天。而正月初四接神日,最好能下雨,滋潤大地,這些都是吉日之兆。
初四這天台南鹿耳門的天后宮則會舉行「迎喜神」與「迎春采街」的活動。上午迎喜神後,下午接著有熱鬧的迎春采街活動,由天后宮媽祖御駕引導,象徵天降鴻福,喜氣臨門。一切活動都依循古禮舉行,排場不輸給祭孔典禮。
在歲時民俗裡,正月初四的「接神」提醒我們:新年不只是熱鬧的慶祝,也是對未來的期待與規劃。透過慎重的禮儀和誠心的祭拜,我們為新的一年立下了最吉祥、最溫暖的起點。
正月初四如何接神?
農曆正月初四是傳統民俗中「接神」的重要日子,又稱「接神日」。這一天標誌著諸神從天界返回人間,繼續保佑人們一年的平安與順利,因此家家戶戶會進行隆重的祭拜儀式,以示恭迎與感恩。
一、祭拜時間
- 接神:農曆1月4日。
- 時辰建議:下午4時後。
二、祭拜地點
- 家宅:如果你家供奉的神明中有灶神則同家神一起祭祀。若廚房設有灶君神位者,在神位前祭拜。( 廚房沒供灶君神位者則在灶旁或瓦斯爐旁設供祭拜 )
三、準備供品
- 半生熟的三牲:雞一隻 、豬肉一大塊、煎或油炸的魚一尾。
- 水果:數樣。
- 甜食、糕點:年糕、發糕、桂圓、糖果、米果、麻粩、寸棗糖、生仁糖、冬瓜糖等。
- 蘿蔔糕、發糕:蘿蔔糕 ( 好彩頭 ) 、發糕 ( 事業發達 )。
- 紅圓:3碗,代表圓滿、喜氣。
- 茶、酒:各3杯。
- 金紙:壽金、刈金、甲馬。
- 其它:各式包裝食品飲料。



- 上供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迎神(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家中有天公爐者,先焚香朝天祭拜天公)
【祈願文參考】
「今逢歲首,正月初四接神良辰,恭迎諸神聖眾返回民間,安座本宅,保佑闔家平安順利、財源廣進、事業興隆、身體健康。弟子(信士)誠心奉供,香花清茶金紙,以表敬意,伏望神明鑒納,庇佑一家大小四時無災、八節有慶。誠心上稟 .........。」(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請示眾神是否都已歸位
- 若得聖筊,即可開始燒化金紙。
- 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神明
- 燒金(壽金、刈金、甲馬)
◎先燒甲馬再燒壽金、刈金 - 撤供
正月初四如何接灶神?


- 祭拜時間:農曆正月初四日下午四時後
- 祭拜地點:廚房灶君神位前,將原本供奉的紙印灶君神像於中午過後撕下來焚化,在接神時重新換上一幅新的灶君神像。(廚房沒供灶君神位者則在灶旁或瓦斯爐旁設供祭拜)

- 上供
- 點燭
- 獻茶、酒
- 焚香迎神(一或三柱香)並祈求平安 (家中有天公爐者,先焚香朝天祭拜天公)
【祈願文參考】
「恭迎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尊神:弟子/信女○○○(姓名),今日正月初四,誠心備辦香燭供品,恭迎灶神爺從天庭返歸本宅。祈求灶君保佑全家平安健康、財源廣進、諸事順遂,並繼續監察弟子一家善惡,多言好事,下界降福........。」(祈求事項因人而異) -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擲筊請示眾神是否都已歸位
- 若得聖筊,即可開始燒化金紙。
- 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灶王爺
- 燒金(壽金、刈金、甲馬)
◎先燒甲馬再燒壽金、刈金 - 撤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