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嚴重的「通貨膨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知識不是沒有門檻

知識曾經從貴族專屬變得人人可得。
但如今因書本與課程昂貴,又回到了少數人手中。

我最近回了一趟馬來西亞。
每去到一個地方,我就喜歡進到書店,看看這裡流行什麼書。
一進門我就看到最近很熱門的投資相關的書本。書店無打折的價格是RM97.80,相當於NTD730左右。這本書在臺灣原價是NTD600。但通常網路會有優惠價,於是我上網一看。價差還是有,但是你說這個價差很小嗎?畢竟加了國際運費,當然加起來是合理的。
但是2025年開始馬來西亞的最低薪資是RM1700。對這些讀者來說,若真想要認真閱讀、買這本書給自己,可能就得忍痛拿出1/17的薪水買一本(不知道對自己有沒有用處)的書。

raw-image

雖然說不是每本的價格都是這樣,但是以中文書來說,平均都是RM60起跳。對於一個普通收入的人來說,價格很高。

在知識逐漸被商品化的今日,書籍、課程甚至線上資源的成本,正將深度學習與批判性思考排擠出一般人的生活。

知識如何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概念很簡單,價值被稀釋、門檻被提高。

我越想越覺得,知識的取得成本似乎正在某種程度上「通貨膨脹」。它不是單純的價格上漲,而是獲取知識的門檻被整個社會與市場一起推得更高。這種膨脹,不只關乎荷包,更牽涉到我們如何繼續進修、學習,以及成長。

不是只有錢可以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貶值。在金錢通貨膨脹中,貨幣購買力下降,日常用品變得昂貴,導致人們的生活成本上升;在知識通貨膨脹中,書籍、課程、甚至數位資源的成本增加,使得獲取知識變得更加困難,學習的門檻提高。

通貨膨脹讓低收入群體更難購買必需品,而知識的通貨膨脹則讓經濟條件較差的人更難負擔深度學習的成本。

速成知識的誘惑與代價

當書籍與課程的成本逐漸攀升時,速成知識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短影片、講書類型的內容以精簡的方式呈現書本的核心思想,為時間緊湊的現代人提供了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這些內容看似能滿足知識需求,但卻也帶來不少隱憂。

有時候,創作者也會因為想要增加流量或吸引眼球,而故意放大某些觀點,省略其他內容,導致我們得到的知識可能是片面的。如果要靠這些快速的資訊管道就想替代紙本閱讀,可能還是會失掉某些關鍵細節,甚至誤解作者的本意。

作者在用書本做「再創作」的時候,無意識地會加入一些自己想法——從選材開始,爲什麼「我」要選這本書?

短影片盛行

短影片盛行

速成知識的本質,是將複雜的思想與觀念進行過度簡化。這樣的學習方式,常常缺乏深度與連貫性,難以啟發真正的思考。而習慣於速成內容的消費者,或許會逐漸喪失對長時間深度閱讀的耐心,甚至誤以為「知識」就是碎片化資訊的堆砌。

錢決定了這個市場

很多時候錢的流動就決定了這個市場會走向哪裡。我們的每一分錢,都在塑造這個社會會變成如何。

雖然罵歸罵,我還是看到過往臺灣還是花了很多預算在推動文化創作。在知識成本日益高漲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與數位資源很重要。我覺得這部分臺灣做得還不錯,佈滿全臺的圖書館網絡與線上預約系統。當然熱門書很難預約到,但是至少讓書籍轉化為公共資產。協助降低了知識的經濟門檻。

但是最近好像看到文化部的預算遭刪?我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走……

我在臺灣生活後,常常在圖書館的系統查詢自己想看的書。查到就點幾下滑鼠就能預約,然後在假日的時候去圖書館取書。因為不需要花大把錢買書,也不用擔心買書後書櫃擺不下的問題。對於很多學生和社會新鮮人來說,更是省下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raw-image

回到馬來西亞,看到預算大部分都花在基礎建設上——醫院、交通建設、學校、大家都能負擔的房子……要輪到文化資產,可能還有一大段路。馬來西亞的許多地方幾乎沒有公共圖書館可以選擇,唯一就是學校的圖書館(不對學校與老師之外的人開放),這樣畢業後的需求呢?

希望以後會越來越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有隻小老虎找你
31會員
90內容數
這裡是偶爾聊商務偶爾翻書偶爾胡說八道的日常分享,不論你是喜歡商業話題、投資話題還是愛翻書的靈魂,隨便坐下來聊聊吧,或許會找到一些啟發你的新點子!😊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知識曾經從貴族專屬變得人人可得。 但如今因書本與課程昂貴,又回到了少數人手中。
Thumbnail
知識曾經從貴族專屬變得人人可得。 但如今因書本與課程昂貴,又回到了少數人手中。
Thumbnail
書籍放置久了,一天它終於跟我看對眼,我將它整理、整理後,網路上架販售之前,查了一下各個網路銷售平台書籍價格,發現我這本全新未拆封模書籍價格已經水漲船高,最高的價格我看見約有五~六倍之高,或許有更高?只是我已經懶得看書籍到底能賣多貴? 把書籍保存一段時間後,等絕版後或在自己想售出時間點,另外訂出一個價
Thumbnail
書籍放置久了,一天它終於跟我看對眼,我將它整理、整理後,網路上架販售之前,查了一下各個網路銷售平台書籍價格,發現我這本全新未拆封模書籍價格已經水漲船高,最高的價格我看見約有五~六倍之高,或許有更高?只是我已經懶得看書籍到底能賣多貴? 把書籍保存一段時間後,等絕版後或在自己想售出時間點,另外訂出一個價
Thumbnail
知識有價,這個道理無庸置疑,只是對於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簡易而破碎」的。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買知識,是因為覺得「有必要」,但是面對隨處亂炸的知識亂象,你買到的是知識?還是只是一份資訊而已?
Thumbnail
知識有價,這個道理無庸置疑,只是對於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簡易而破碎」的。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買知識,是因為覺得「有必要」,但是面對隨處亂炸的知識亂象,你買到的是知識?還是只是一份資訊而已?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對於知識價值的想法是什麼呢? 在經歷過網路知識大爆炸的衝擊之後,感覺知識好像已經被定義為毫無價值或價值偏低,歸類為隨手可得的東西。 這樣的想法,因為立場和觀點不同,很難說是對或錯。 但在我看來,知識價值變相來說,其實就是專業價值,這個部分,我想大家應該就深有所感了吧。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對於知識價值的想法是什麼呢? 在經歷過網路知識大爆炸的衝擊之後,感覺知識好像已經被定義為毫無價值或價值偏低,歸類為隨手可得的東西。 這樣的想法,因為立場和觀點不同,很難說是對或錯。 但在我看來,知識價值變相來說,其實就是專業價值,這個部分,我想大家應該就深有所感了吧。
Thumbnail
最近“買書要不要看價錢”這個問題登上了Matters的熱點榜。我其實沒有在跟這個話題,所以不是很了解大家在談什麼。不過作為一個沒什麼收入的網路遊民,我還是談談買書要不要看價格這件事情好了。 我在我大學的時候,買書真的是完全不手軟,設計、哲學、社科的書籍,信手拈來就是幾百起跳。所以在我學生時代,買書的
Thumbnail
最近“買書要不要看價錢”這個問題登上了Matters的熱點榜。我其實沒有在跟這個話題,所以不是很了解大家在談什麼。不過作為一個沒什麼收入的網路遊民,我還是談談買書要不要看價格這件事情好了。 我在我大學的時候,買書真的是完全不手軟,設計、哲學、社科的書籍,信手拈來就是幾百起跳。所以在我學生時代,買書的
Thumbnail
知識          何謂知識?            舉凡書本上,報紙 、 文章、社群媒體上(FB, Youtube,IG, 抖音)、新聞媒體, 電視媒體中,文字、音頻、視頻 ,凡我們用五感感官獲取的訊息都算是知識, 所以我們這世紀是所謂知識快速且爆炸的時代, 每天都要接受到很多資訊。但對於知
Thumbnail
知識          何謂知識?            舉凡書本上,報紙 、 文章、社群媒體上(FB, Youtube,IG, 抖音)、新聞媒體, 電視媒體中,文字、音頻、視頻 ,凡我們用五感感官獲取的訊息都算是知識, 所以我們這世紀是所謂知識快速且爆炸的時代, 每天都要接受到很多資訊。但對於知
Thumbnail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
Thumbnail
依稀記得人生中第一次買書事在學校與書商舉辦的書展上,我買了一本和成語有關漫畫,一回一回的漫畫搭配一個個不同的成語,作者用幽默搞笑的簡單情節解釋成語的意思,那本又厚又中的粉紅色漫畫對當時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我而言簡直是本寶典!   當時的班導師很喜歡在上課時發問,答對的人可以獲得一瓶飲料當獎勵,每次我總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