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你買的是知識,還是資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05.15
2012年,中國音樂人高曉松的《曉說》與媒體人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這兩種以單人脫口秀的演藝方式點燃了中國大陸「知識付費」的火種,隨之,各式各樣以販售知識、問題解答型態的音頻、視頻網站、APP便如野火般迅速的燎原開來。
知識經濟
2016年,中國大陸「知識付費」正式形成了風口,且快速成長。根據《2018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產業規模約49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將成長至235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所有的浪口風潮都必將經歷起伏轉折的過程,然後,或是繼續向前湧進;或是隨之掩滅。
經過了三年的波濤洶湧,如今知識付費這個產業,建立出何種知識經濟模式?真的解決了知識焦慮的問題嗎?
總體來看,發展至今,中國大陸有關知識付費的商運模式,大致可歸納為三種型態,
一、藉由邀請各方專家駐站開發課程,販售知識。以經營「知識內容」為主體,藉而形成聚眾形式的知識分享社區,如分答、知乎、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平台。
二、獨立品牌,不依附社區平台,純以個人的知識或魅力為主線,經營個人品牌,形成另一種聚眾銷售的能量。羅振宇的思維邏輯、得到,便是其中的代表。
三、技術平台服務商,如「小鵝通」本身並不生產內容,專注於為內容生產者提供內容上架管理服務以及付費金流等技術服務平台。
第一類經營者,
藉由邀請大量知名專家進場開課候教,衝高網路流覽量,達到吸引會員付費為經營目的。此時「專家課程」至為關鍵,因此在收費拆分比例上,大多歸屬專家,甚至還有不拆分,全部歸專家所有的例子。
那麼你可能會認為,這一類經營者所能倚賴的獲利模式,就只剩下最原始的網路廣告收益了。
其實不然,舉凡分答、知乎、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這類的大型內容平台經營者,其經營結構背後大多不乏市場天使投資者的影子,而市場投資者的操作模式永遠是「逢低進場,見高脫手」,只要網站能夠持續維持高流量,衝高會員數,然後幾經ABCD多輪的加碼注資後,過程中所有該賺錢的人都賺到了。
至於網站的未來是否能夠獲利自足?還能維持多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第二類經營者,
打得是個人魅力品牌的經營方式,只要能夠持續個人的影響力,便可以不斷創造話題,銷售魅力(而非銷售知識)。
這類經營者「成在自己,敗也因自己」,網路中的關注者浩如繁星,千奇百怪,一個不小心,便有可能擦槍走火,引發集體撻伐。
成名者如羅振宇,便曾在2017年間遭網友發文「羅振宇的騙局」,表示大部分知識付費都是一種騙局,羅振宇只是在販賣「焦慮感」而已。
該文中表示:「羅胖確實十分懂你的焦慮,但他永遠無法治好你的焦慮,他只會不斷挑逗你,給你製造焦慮,比賣知識更高明的,是賣焦慮感。」
第三類經營模式,
聰明者如是也,仿效網路商城店家開店模式,標榜「讓您一分鐘擁有自己的知識店鋪、讓企業擁有自己的企業大學」。
以完整的平台技術,提供想要販售知識內容的人一個簡便快速,一條龍服務的商業平台,賺的是按年收取系統服務的費用。
根據「小鵝通」官方所公佈的資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底止,小鵝通已經擁有68萬個在線註冊店鋪、750萬個知識商品課程,用戶總數約4億人,交易金額達55億人民幣。
在台灣「PressPlay」也是此類以提供「專家知識上架與消費者內容訂閱系統服務平台」的新起之秀。
PressPlay 的前身為 HerO 募資平台,於 2016年3月轉型成內容訂閱暨知識網紅經紀服務平台。
根據 PressPlay 共同創辦人 林鼎鈞表示:「PressPlay 的營運經驗為,為個人教育與出版的混合體,所呈現的型態則是內容加上服務。創作者定期交付內容服務給訂閱者,獲取穩定收入。而訂閱者則能獲得內容,提高自己的能力。」
知識亂象,你買到的是知識?還是觀點資訊?
消費者之所以願意掏錢買知識,是因為覺得「有必要」。
這一份對知識需求的必要性,可能是基於工作所需、生活學習,是一種對自我技能或知識不足,所產生知識焦慮的消費行為。
正如學習金句所言:「唯有投資自己,才是最正確的投資標的!」
知識經濟的浪頭,因此而起。
但如同所有產業型態的發展邏輯一般,市場上總是會出現一窩蜂的蛋塔效益,商品的同質性越來越高,品質卻越來越良莠不齊,抄襲、侵權的行為隨之而起,結果是,呼攏了消費者,也傷害了這個產業。
試想,數十年潛心鑽研的專家知識,豈是幾堂課程,片段時間所能盡述,便得精髓的?但如果,你只是想得到某些簡單的觀念資訊或小技巧,那就另當別論了!
此外,就更別說如今許多「課程」竟被包裝成網路傳銷的商品,利用網路分享、關注等工具,進行多層次業務傳銷。
知識有價,這個道理無庸置疑,
只是對於知識的學習,不應該是「簡易而破碎」的。
知識經濟未來的發展,最大的考驗還是在「內容」。
專業性、完整度以及學習的可親近性,決定了這門課程的知識含量與價值。
知識付費這條道路,勢必會繼續發展下去,只是如何形成真正的「知識經濟產業鏈」,則還有待市場考驗。
完整而系列化的「數位課程」、「電子出版」,這些具有一定知識含量的內容,未來將如何朝系統化整合,進化發展,或許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會員
40內容數
生活,就該隨心所欲。 自由無束地遊走於巷弄,可遇驚喜! 在運行不墮的時空裡,不同的城市間,任何一次的相遇,都是一種不可預測,亦不可多得的驚艷讚嘆。 透過每一次不同形式的接觸,看見這城市裡的萬般形色,駐築在平凡生命中的不可多得。 一個閒散於城市中的漫遊者,遊走於不同的城市。 邀請您來,看見感動,細心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r.July's Salon 的其他內容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我熱愛我的工作嗎? 我該如何提升工作效能? 我該如何帶領變管理好我的團隊? 我的人際關係為何會如此糟糕? 我該如何找回自信心與工作熱情? 面對這一連串問題的解決方案,試試《靜下來工作》吧!
「破布子」,一種從前鄉下地方常見的樹籽,小孩子拿來當成竹製沖炮的子彈玩耍,母親們則用來作為煮食入菜使用。 破布子,令我回想起母親一生的辛勞,以及那一輩婦女普遍坎坷的命運。 「破布子清蒸吳郭魚」,這是已逝母親的一道拿手家常菜 ...
職場霸凌,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若,事件發生在,被自己口中所稱的「阿姨」不顧情誼,無理的欺壓,這...又該如何呢? 這是個真實事件,「其奇」努力了大半年,到了年終,期待已久的業務開發獎金竟然被「阿姨」給吃掉了,理由竟然是 ......
「沒辦法啦!現在的年青人,寧願騎車送便當,也不願來當學徒。以後你會找不到人來幫你維修喔!」已經72歲的水電老師傅,一邊換修著馬達,一邊無奈的唸叨著,而老師傅心中的疑惑,正反映出如今台灣社會的兩大問題! 「 傳統技藝已成為記憶、年青人的價值觀正在改變 ... 」
「您好,請問您是XXX先生嗎?我是XX銀行理財專員王小明,由於您是我們銀行的優質客戶,因此現在有一筆30萬元,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可以提供您使用......」 相信對於這樣的騷擾電話,您已經感到厭煩! 網路科技提供了各種便利的線上服務,相對的也讓消費者不自覺的洩漏了個資 ...
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於四月22日自拍影片,發出「蘋果告急」訊息給讀者,表示因長期廣告遭受打壓,再加上近期疫情的衝擊,僅管自己已經墊付了5.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21億),但依舊面臨著巨大危機,訂閱人數已從80萬人大幅下降到不足60萬人,希望讀者幫幫手,讓報紙能夠繼續撐下去 ...
我熱愛我的工作嗎? 我該如何提升工作效能? 我該如何帶領變管理好我的團隊? 我的人際關係為何會如此糟糕? 我該如何找回自信心與工作熱情? 面對這一連串問題的解決方案,試試《靜下來工作》吧!
「破布子」,一種從前鄉下地方常見的樹籽,小孩子拿來當成竹製沖炮的子彈玩耍,母親們則用來作為煮食入菜使用。 破布子,令我回想起母親一生的辛勞,以及那一輩婦女普遍坎坷的命運。 「破布子清蒸吳郭魚」,這是已逝母親的一道拿手家常菜 ...
職場霸凌,從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若,事件發生在,被自己口中所稱的「阿姨」不顧情誼,無理的欺壓,這...又該如何呢? 這是個真實事件,「其奇」努力了大半年,到了年終,期待已久的業務開發獎金竟然被「阿姨」給吃掉了,理由竟然是 ......
「沒辦法啦!現在的年青人,寧願騎車送便當,也不願來當學徒。以後你會找不到人來幫你維修喔!」已經72歲的水電老師傅,一邊換修著馬達,一邊無奈的唸叨著,而老師傅心中的疑惑,正反映出如今台灣社會的兩大問題! 「 傳統技藝已成為記憶、年青人的價值觀正在改變 ... 」
「您好,請問您是XXX先生嗎?我是XX銀行理財專員王小明,由於您是我們銀行的優質客戶,因此現在有一筆30萬元,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可以提供您使用......」 相信對於這樣的騷擾電話,您已經感到厭煩! 網路科技提供了各種便利的線上服務,相對的也讓消費者不自覺的洩漏了個資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媒體人,他們報導的投資訊息是「讀者想看的」,如散戶大多已經上車做多時,這些媒體就會鼓勵做多,讓讀者看得很爽,當散戶一片偏空時,這些媒體就會報導許多負面新聞來安慰散戶,若不小心看走眼時,這些媒體就把責任怪到ㄚ扁。 當所有的弱手都持有時,高點就不遠了,這個觀察意義在台灣就是看成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Thumbnail
在舊時的認知,授課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經歷非凡,爬到了這個位置,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創造了,但在現代,卻是不一樣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現實的職場出現了一些狀況。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商品販售的基本結構是消費者花錢購買商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進化,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從實體物擴展到了服務或體驗。但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尤其在新興科技,我們注意到,一些地方開始提供起了免費的服務。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知道這裡存在蹊蹺。「免費的最貴」,他們肯定會用其他方法讓我們付錢。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Thumbnail
常常有人說讀書有啥用? 你看檯面上的老闆哪幾個是高學歷最後才能賺大錢的,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可以來看看中國知名付費專欄《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萬維鋼怎麼跟你說的,他說買彩券中頭獎的人,最終還是會敗光財富,這是因為認知不到位。 所以想成為高手一定要讀書,讀書是才能增加你的認知,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媒體人,他們報導的投資訊息是「讀者想看的」,如散戶大多已經上車做多時,這些媒體就會鼓勵做多,讓讀者看得很爽,當散戶一片偏空時,這些媒體就會報導許多負面新聞來安慰散戶,若不小心看走眼時,這些媒體就把責任怪到ㄚ扁。 當所有的弱手都持有時,高點就不遠了,這個觀察意義在台灣就是看成
作者覺得學習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理由會在本文中說明清楚論點。
Thumbnail
在舊時的認知,授課代表的是一個人的成就與經歷非凡,爬到了這個位置,已經沒有事情可以創造了,但在現代,卻是不一樣的局面,這其實反映了現實的職場出現了一些狀況。
Thumbnail
每個年代都有屬於每個年代的悲哀,我認為現代知識焦慮是一個象徵性的悲哀圖騰,也是許多人面臨的困境。 我最早聽到知識焦慮一詞,是在網路上曾經很火熱在討論羅振宇「販賣焦慮」的話題。當時提及販賣焦慮,並沒有特定指某一段內容,更像是在指責,把透過讓現代人焦慮,來宣傳知識付費的各種行銷手段,都稱為販賣焦慮。
  商品販售的基本結構是消費者花錢購買商品。隨著社會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進化,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從實體物擴展到了服務或體驗。但從某一個時期開始,尤其在新興科技,我們注意到,一些地方開始提供起了免費的服務。   但另一方面,人們也知道這裡存在蹊蹺。「免費的最貴」,他們肯定會用其他方法讓我們付錢。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學習不在於快樂或不快樂,更不是僵化的教育體制比開放符合人性與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課程好,而是要讓學生有韌性能夠處理自己的挫折與壓力才是重點。 學習過程的瓶頸是挫折,課業之外有趣好玩的誘惑又太多了,如何對抗自己好逸惡勞的天性也是很大的挑戰,同時如何舒解無所不在的壓力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課題。
Thumbnail
常常有人說讀書有啥用? 你看檯面上的老闆哪幾個是高學歷最後才能賺大錢的,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可以來看看中國知名付費專欄《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萬維鋼怎麼跟你說的,他說買彩券中頭獎的人,最終還是會敗光財富,這是因為認知不到位。 所以想成為高手一定要讀書,讀書是才能增加你的認知,
對於知識的學習與轉化,我們常使用各種方法,從閱讀書籍、參與課程到聆聽Podcast和觀看短影音分享等等,希望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想到了日本學者竹內弘高與野中郁次郎在「創新求勝」(Managing the Fields of knowledge)提出的「知識螺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