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類型的學科都有屬於自己的在思維上的誤區,應該說存在著對學科本質容易理解錯誤的地方。
學科類型大致可以分成3大類型 :1. 技能 (實作能力)2. 知識 (資訊、思考、聯想的基礎)
3. 方法、技巧 (邏輯、抽象化思考)
以達成目標而訓練技能,這樣的訓練容易形成思維機械化。理由是訓練過程中每次技能的學習、鍛鍊時都會下意識以最快捷徑、最高效率完成目標的念頭去訓練,某種意義上這是自我催眠,是自我約束的一種,如果沒有經常意識到這一點,時間久了會變得思維僵化,形成思想的框架與約束。
單純的資訊是無法提升智力。資訊或知識本身是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它們彼此是獨立的;智慧是只能讓自己邁向更好生活的知識。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在思考的過程中自如的運用知識,在思考的歷程中,知識不再是相互獨立的存在,彼此之間有了聯繫,形成一個緊密的知識鏈,思考鏈。
雖然思考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但如何思考來解決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與方法,有些人會花心思在挖掘這些技巧上,專注研究這些方法長此以往容易與現實生活脫離,在研究的過程中相關的知識確實也增長了,然而這些的知識卻基本與現實無關,或者說這些東西難以運用在日常經驗中。
參考 :
<<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作 : 約翰。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