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幾歲?在你的「人生存摺」中,除了金錢、專業知識,你有多少人脈?你的「人脈競爭力」有多強?未來,你打算讓這個存摺變成怎樣的資料庫?
在一片「專業至上」的台灣產業氛圍中,這是一個很另類的問題。
在投資銀行的殺戮戰場上,「專業是利刃,人脈則是秘密武器」,如何以極自然的、有創意的、互利的方式去經營人脈,是勝負關鍵。
史丹佛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八分之一來自知識、八分之七來自關係。這個數據是否令你震驚?
二十歲到三十歲時,一個人靠專業、體力賺錢;三十歲到四十歲時,則靠朋友、關係賺錢;四十歲到五十歲時,靠錢賺錢。
人脈是「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門票」,在十倍速時代,人脈是專業的支援體系。
許多人以為,只有保險、業務員、記者等行業,才需要重視人脈,因為,人脈是他們吃飯的傢伙,也是最大的資產。其實無論是科技、證券或金融等各個領域中,人脈競爭力都是一個日漸重要的課題。
過去,企業招募人才時,專業知識、學習能力都是首要條件,但漸漸的,在十倍速的知識經濟時代,技術、知識迅速更新,光靠一個人的力量無法達成任務。如果一個人懂得培養人脈網絡的支援體系,將強化他的個人競爭力。
善用人脈,「一分耕耘,數倍收穫」。每一次與人溝通,就為網絡多織一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