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78的正統後繼機。」
GP01是鋼彈開發計畫的一環,作為地面泛用型MS,目標為改良一年戰爭中表現卓越的RX-78-2鋼彈。作為技術的試驗機,GP01的感測器有顯著的增加,其中有部分的感測器則因為臨時配置而外露。
與RX-78相比,GP01的感測器與平衡系統經過升級或重新設計,並追求更接近人類動作的運動能力,這一設計概念最終進一步發展為鋼彈MK-II的可動式骨架。為了確保駕駛員生存並保存戰鬥數據,GP01保留了核心區塊系統,但為了改善RX-78腹部結構弱點,採用了「水平放置於機體內」的實驗性結構。
GP01的主發電機、主推進器及控制系統皆整合於FF-XII核心戰機II內,且在合體狀態下,核心戰機的光束炮可作為光束軍刀使用,避免推進劑、推進器與武裝在合體時成為累贅。透過更換核心戰機,GP01可在地球與宇宙進行運作,但仍需額外調整與維護。憑藉此設計,GP01雖為泛用型MS,但其性能在地面與宇宙環境中可與專用機匹敵甚至有所超越。
GP01與其專屬的「全方位推進型」組件於U.C. 0083年9月29日自亞納海姆電子公司的馮布朗工廠正式出廠。10月7日,GP01與姊妹機GP02A被運送至「飛馬級」突擊航母MSC-07「亞爾比翁」號,準備前往澳洲特林頓基地進行重力環境測試。
在特林頓基地的攻防戰當中,「亞爾比翁」抵達特林頓基地後。在當日21:00,德拉茲艦隊發動突襲,GP02A遭阿納貝爾·卡多奪走。為阻止GP02A的竊取,基地測試駕駛浦木宏緊急駕駛GP01迎戰卡多,兩機短暫交戰後,卡多成功逃離。
21:46,基地殘存的MS部隊展開追擊,浦木加入南伯寧小隊,前往攔截準備搭乘穿梭機「Komusai II」逃往宇宙的GP02A。然而,在行動途中,部隊遭遇伏擊。10月14日凌晨,浦木成功摧毀「Komusai II」,但GP02A仍存活並成功脫逃。
隨後,GP02A轉移至海岸,準備登上朱貢級潛艦U-801,南伯寧小隊則持續追擊,浦木與卡多再次交戰。激戰之中,卡多壓制浦木,準備給予致命一擊,但在妮娜·帕普頓的提醒下,浦木攻擊GP02A盾牌內的冷卻系統。由於該盾牌是GP02A進行核打擊的關鍵裝備,卡多被迫撤退,搭乘U-801派出的登陸艇離開戰場。
在同日的稍後,浦木與伯納德·孟沙為爭奪GP01的駕駛權發生爭執,兩人決定進行模擬對戰,浦木駕駛GP01,孟沙則駕駛RGM-79N「GM特裝型」進行對戰。最終浦木獲勝,但兩人因擅自交戰而被關禁閉一週。同日傍晚,南伯寧正式成為「亞爾比翁」的MS小隊隊長,並指派浦木為GP01的正式駕駛員,隨即「亞爾比翁」啟航前往非洲追蹤卡多。
10月23日,「亞爾比翁」抵達非洲一週後,亞納海姆技術員尼克·奧維爾被揭露為德拉茲艦隊的間諜。他盜取「阿爾比恩」的備用核心戰機並試圖與當地吉翁殘黨聯繫,浦木與孟沙、查克·基斯受命攔截。然而,他們誤入敵方伏擊,被困於乾涸的河床。最終,浦木發揮GP01的機動性能,成功突破了敵軍的包圍。
隨後,浦木一行與「亞爾比翁」匯合,攻擊吉翁殘黨基地,發現GP02A已搭乘HLV火箭準備升空。儘管「亞爾比翁」試圖攔截,仍無法成功擊落HLV。當地吉翁指揮官諾因·比特隨後駕駛增設推進器的MS-06F-2薩克II F2型攻擊「亞爾比翁」艦橋,浦木及時使用光束步槍摧毀其機體,成功保護母艦。
10月31日,「亞爾比翁」進入宇宙,與兩艘「薩拉米斯改級」巡洋艦一同搜索碎石帶中的卡多。由於GP01尚未完成宇宙戰適應調整,被暫時撤出戰鬥的部隊。然而,12:19,「阿爾比恩」艦隊遭西瑪艦隊旗艦伏擊。違反命令的浦木駕駛GP01出擊,試圖使用自行編寫的宇宙戰鬥程式作戰。然而,由於數據不完善,GP01難以適應宇宙環境,遭遇西瑪的MS-14Fs「蓋爾古古海軍指揮官型」攻擊,陷入危機。最終,南伯寧不顧傷勢駕駛GM特裝型出擊相救,但GP01仍遭受嚴重損毀,完全失去功能。
11月2日16:00,「阿爾比恩」抵達馮布朗工廠,GP01殘骸被送往亞納海姆電子公司進行修復,並重新設計為GP01-Fb(全方位推進型)。
這次介紹的是0083星辰回憶的最初主角機,也是本系列的第二台機體,前一台可以參閱之前的GP03S的介紹,然而兩台模型都有共同的通病就是很多細節的部份過軟,特別是GP01背上的光束軍刀,如果後續做的星辰回憶作品都有這類的問題的話,高機率是這個系列的通病了,希望晚不少時間發售的GP02A有對這點做充分的調整。
然而,即便有著上述問題,不少部分還是可以看出模型的設計師對於這台機體算是十分有愛的,從單一零件上的刻畫細節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即便是早期的作品,在很多造型的稜角、刻劃上都有著充分的體現,舉例像是手臂的肩甲部分,左右肩就有著不對稱的刻線,在左肩上有著不同的刻畫,是當年的MS設計才會有的軍武特殊小細節。
胸口與腰際也有著不同層次的刻線,可見即便是千囍年的作品,在距今差不多20多年的時光背景下,當時的模型設計師也確實希望呈現出一些東西,雖然仍有不少需要補色的部分,但是是有用心的作品,從單一零件上的刻畫就可以看出來,只是結構設計的能力還沒有跟上他的期待,所以讓成品跟組裝過程不是那麼盡善盡美,只能說期待後續有新生的機會。
老樣子先來一個基本盤的正面照片。
盾牌部分用了大色塊的貼紙補色,還算好貼,但容易有不服貼的部分。
光束軍刀部分繼承了那個時代很常用的一體成形,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本身的正面細節是很飽滿的,製作過程中說明書部分看起來很不舒服,手感也不是很好,但很明顯在細節上很用心。
舉槍,套鍵上檢附有兩把槍,一把是光束步槍,一把是小型的光束機槍。
調整一下焦距。
比較大把的光束步槍。
附了一個額外的核心戰機。
A板件-50個零件
B板件-27個零件
C板件-17個零件,有兩片
D板件-29個零件
PC件-27個零件,1個廢件
貼紙-6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