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地打開了一部古裝劇《玉氏夫人傳》,想起上一次全然投入的古裝可能還是22年的《紅丹心》,再上一次是21年的《衣袖紅鑲邊》。這麼一看,《玉氏夫人傳》的海報也把“紅”拍得很漂亮~
大概是我對把“紅”拍得漂亮的劇有偏愛吧,故事開篇的一抹紅色,就深深吸引我繼續看下去——
第一場戲,身穿一襲紅裙的女子與被押送官府的囚犯們一起前行,看起來格格不入,而路邊百姓議論紛紛,在“一女侍二夫”、“奴隸出身的貴族女子”的議論聲中,女子面不改色、昂首前行。其間一個奴隸被鞭打在地,她上前去攙扶,並用《大明律》告誡試圖捆綁她的官兵,自己只是去接受調查,並非罪人。
短短的一段路程,蘊含的信息量卻是巨大的,首先是視覺上的信息。人物初登場給觀眾的第一印象要強烈,全身明豔的紅色自然有最強烈的視覺印象,但不僅如此,要將這抹紅色,放進一個最“不搭”的場景裡,即押送罪人的路。為什麼這名女子會出現在此?
在一群白色素衣中,格格不入的紅衣,首先在視覺上就形成了強烈的衝突感,引發好奇心。然後才是語言。
但在這裡,先于主角本人所說的語言,聽到的是旁人的議論,這裡也有個小技巧——人們對他人私生活的八卦、窺探欲,總是最能引起共鳴。圍繞著女主貴族/奴婢身份階級和一女侍二夫的謊言,正是後面的兩大主線劇情,等於是一上來就明牌,放出揭示核心懸念的“鉤子”,勾住了觀眾的心。
接下來,攙扶奴隸動作和反對捆綁的小情節,可以說是人物性格特質以及身份職業的濃縮表現,前者是愛助人,後者是懂律法。尤其後者是用法律當做武器維護自身權益、不屈的樣子,放進朝鮮時代的背景中,絕非等閒之輩。
以上內容僅僅是開頭不到3分鐘的畫面!
導演開篇採用倒序手法,利用紅色製造了強烈的視覺初印象、借他人之口拋出了“鉤子”,揭示全劇兩大核心懸念,又用肢體動作和三言兩語勾勒出“大女主”人設,加之多角度、絲滑流暢的場面調度。一個好看的開頭就是如此完成。
不只開頭,整部劇中導演的鏡頭盡顯嫺熟功力,譬如一鏡到底的打鬥場面、千昇輝的舞臺設計,最驚豔我的是小破屋“說書”的場景——
兩人對坐,千昇輝說書給太永聽,說著說著,畫面正中的門後突然亮了燈,映出兩人的影子,門後演繹著的他想像中的二人生活,也正是他所說的書中情節。
這裡兩人因為身份無法在一起,只能靠說書來想像一番,千昇輝越是說得深情,現實就越襯得悲傷······
隨後太永離開了小屋,兩人隔著一道門背對而坐,想像中亮著燈的溫馨甜蜜終究是幻象,與現實相悖,兩人的冷暖對比也更顯出女主不能隨自己心意而行動的無奈心酸。
但是在未來,這種生活真的實現了,太永床頭放著一排千昇輝寫的書。丈夫離家的七年來,這些書恐怕是她唯一的慰藉。如今即使是冒名頂替離家的丈夫歸來,他能再次說書哄她入睡,也算值得了。
正因為有前面的對比,這來之不易的幸福才顯得格外珍貴。
細膩又真摯的感情線總是能打動人。千昇輝的每次告白都很深情,無論是寫在書裡,還是親口對太永訴說衷情。
我很喜歡這部感情線的最大原因是兩人不僅精神共鳴,且都是有話直說的類型,沒有不必要的誤會,雖然長久以來因身份階級、太永已婚種種現實因素不能在一起,但是一直都心意相通,尊重彼此的選擇,虐也虐得明明白白······
尤其是男主人設,別說是古裝劇,恐怕連現代大女主劇也很難找到這種程度的“戀愛腦”男主了——
懂得尊重、深情專一、會提供情緒價值,最難得的是,他願意為女主放棄所有身份。不僅是說書人千昇輝的,還有他原本的兩班身份宋諝仁,只為和太永在一起,不惜違背王命,冒著揭穿就是一死的風險,假冒太永的夫君成允謙。
“今日與你相見,真是我人生一大幸事,我什麼時候能再和你對話?你的愛好是什麼?你的夢想是什麼?”即使後面也有很多深情告白的臺詞,我卻總是想起他第一次和太永對話的場景。
他是第一個把她當成獨立的個體對待,而不是低賤的奴婢狗德。因此,女主的第一個貴人並不是真正的玉太永小姐,而是她作為奴婢狗德賣花生時第一次遇到的男主。
同理,她也是他的第一個知己和貴人,雖然是兩班,卻因為私生子身份不被待見、被稱作瘋子的宋諝仁,因為狗德的一番話領悟了說書人存在的意義,初見的對話,也是藝人千昇輝誕生的起點。
因此當他放棄千昇輝的身份後說“我只是跳上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舞臺”——說故事的人,縱身一躍,成為那個他說了又說、她讀了再讀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世俗名分又有什麼重要呢?
太永對愛的回應則是前面兩人提及的“棄履”,那一晚她又一次說狠話推開他,又怕他真的走了,連鞋子都沒穿就跑出來找他。這裡她暫時忘卻了苦心維持的貴族身份,只怕他離開的迫切心情再也無法隱藏。
這部劇真摯又帶有厚度的感情線,久違地讓我沉浸其中。兩位演員也很有cp感。《黑暗榮耀》“妍珍”——林智妍首次“大女主”劇,演技不必多說,我覺得能把反派都演得很討喜的人,演什麼都沒問題。 驚喜的是最近出演了《重症外傷中心》的新人演員秋英宇。一人分飾兩角、在不同身份和感情之間切換也完全駕馭得當,尤其千昇輝假扮成允謙時分寸的拿捏,專屬於千昇輝的小動作和看向太永那深情的眼神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豐滿立體的群像塑造也是本劇成功的關鍵,從早早下線的白怡,到令人惋惜的萬石,我永遠會被韓劇中刻畫的小人物反復打敗~
整體上,雖然《玉氏夫人傳》的劇本不乏套路,狸貓換太子的情節已經屢見不鮮,很難玩出新花樣,但是用到極致也是別有一番趣味~畢竟,誰能想到男女主夫妻倆全是假冒的呢? 或許一些情節本身不夠創意或深刻,但大女主設定、快節奏敘事既滿足部分觀眾的追劇習慣,也有真摯的感情線和唯美的鏡頭語言帶來情感和視覺上的享受;雖是史劇背景,卻和現代劇一般有著破除身份階級和性別偏見的立意,特別是主要人物中有性少數者設定,在古裝劇裡難得一見。 我認為這部劇是充分能滿足不同受眾的一部誠意之作。正如第一集所說——那些說了又說、百看不厭的故事,為辛勤工作的人們帶來快樂、讓老百姓暫時忘卻煩惱,正是藝術家的力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