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虎尾的某個巷弄裡,藏著一間充滿文化氣息的書店——虎尾厝沙龍。這個空間的誕生,源於一次偶然機會,知道辣董熱愛老房子的好友,介紹了這間剛裝潢完成的空間給辣董,她對這個空間一見如故,便決定買下這裡。這個老空間位於虎尾鬧區中的小巷裡,一不注意,就容易錯過通往虎尾厝沙龍的巷口,在這,讓這間書店彷彿成為了鬧區裡的一處秘密基地。辣董一眼看中這裡的潛力,深感這樣的文化空間,理應成為書籍與思想的交流中心,而非單純的餐飲場所。辣董希望透過這裡,傳遞出書籍的力量,並推動女性主義的理念,延續著她們在社會運動中的努力。
「虎尾厝沙龍」中的「沙龍」寓意深遠,它源於歷史上貴族女性的文化交流聚會,那些女性在封建社會中找到自己的聲音,提升社會地位。辣董的書店正是要在這樣的文化脈絡中,讓每位來訪者都能在知識與藝術的交流中獲得啟發。
這裡的每一個角落都流露著歷史痕跡,從古董家具到藝術家的創作,辣董用心營造了一個溫馨而雅致的氛圍。她不僅收集了許多來自歐洲的古董,也親自栽種了店外的植物,讓這個地方更具生活的氣息。在興亞式建築中,你可以看到來自各地的古董家具、別緻的燈具,再到滿牆的書籍和不定期的展覽,都自然的生長在這棟老房子裡,有著同樣的氛圍。
虎尾厝沙龍不僅僅是一間書店,它也是一個文化活動的舞台,每週都會舉辦新書發表會、藝術展覽,甚至邀請母語為越南、印尼文的東南亞詩人主持分享會,吸引許多熱愛閱讀與文化的朋友們。在這裡,大家不僅能找到書籍,更能感受到思想碰撞的火花,與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拓展視野。
對於喜愛探索的你,虎尾厝沙龍無疑是一個值得一探的隱藏寶地。在這裡,閱讀不再只是靜靜翻頁的過程,而是一次次生動的文化體驗。
過去三、四十年間,性別議題漸漸成為人們討論的重心,而在雲林、嘉義地區,辣董認為同志、酷兒運動和女性主義是迫切的需求。另外,地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問題也是農業重鎮必須面對、反思的焦點。將生態問題和全球化趨勢進行整合,可能成為農業未來發展方向,同時也是將生存策略與社會變遷、環境變化等核心主題緊密結合,甚至是將在當地脈絡揉合進議題中,使人們對於這塊土地有更多的關心並延續在地發展機會。
經營一間書店,或說推動性別意識的過程中,必定面臨著一些挑戰,當我們詢問辣董,她卻從容又自信地反問:「妳會害怕反對嗎?」在書店內只鋪著地毯的過去,常常播放一些性別主題的電影,而部分「敏感」的國高中生們常常來往這私密性空間,看著「他們」的電影。這也許是少數人的啟蒙,或者多數人的共鳴,同時也是書店存在的必要性。在成立書店之前,辣董也經營著女性主義電台,並期待各界給予意見並抱持開放、尊重的態度交流與討論。
許多人專程來訪虎尾厝這樣的文化地標,遊客的到訪往往超過在地居民。在地人則通常是帶外地朋友來,或者參加各種活動,例如歷史導覽和社區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大家認識當地文化,也讓書店成為社區的文化中心。活動的主軸圍繞生態療癒和女性主義,強調生態與另類全球化的結合,反對過度商業化的經營模式,鼓勵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的關係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面對當代年輕人的虛無感和生活困境,辣董認為回歸根本是首要之事,重新認識自我與土地的連結。而實驗教育剛好扮演著重要角色和方向,讓孩子們學習實用技能,培養對土地的認識和責任感。金錢在現實中只是一種工具,尋求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才是重要之事,在面對氣候災難等全球性挑戰時,找到真正且適合的解決方式更為實際,也能運用所學。透過實體的工作坊和走讀活動,年輕人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生態問題,並激發對未來的關注與行動,打破現代教育的枷鎖,重新建立與自然和社會的聯繫。
虎尾厝沙龍書店不僅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場所,更是社區力量與人們思想碰撞的象徵。在這裡,閱讀不再僅僅是個人的靜態行為,而是一種動態的文化體驗,讓每位訪客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自我、反思社會。在面對全球化與氣候變遷的挑戰時,辣董及其團隊的努力提醒我們,只有建立與自然和社會的深厚連結,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方案。未來,虎尾厝沙龍將繼續成為一個鼓勵創新與思考的空間,啟發更多人關心社會與環境,共同推動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