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明如的劇場之路:從台北到魚池的藝術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明如的劇場之路與魚池戲劇節的誕生

「其實我從小並沒有看過任何劇場演出,因為魚池鄉的藝術資源比較少,當時誤打誤撞考上臺北藝術大學,才開始接觸劇場相關的所有事情。」

接觸劇場之後,明如體會到劇場的美好,發現這是一個很好傳遞文化的媒介,因此萌生了把劇場帶回家鄉的想法。她認為「以戲劇節作為入門是最有機會的,因為魚池有日月潭這個著名的景點。」明如進一步解釋,因為日月潭有許多遊客,所以當地居民對大型活動並不陌生,雖然日月潭經常舉辦各種活動,但多數是為了服務觀光客,與在地並沒有太多連結。因此他決定在魚池開始舉辦戲劇節,明如表示:「比起走進劇院的高門檻,魚池戲劇節希望帶給帶給當地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活動。」

因此,魚池戲劇節的演出安排在菜市場、街道等靠近居民生活的地點,既吸引來觀光的客人真正走入魚池鄉,也讓當地居民體會戲劇的美好。明如提到,曾經有飯店想要贊助戲劇節,不過要求在飯店裡演出,因此拒絕這次的邀請,她認為這並不符合當地特色,也背離了自己最初的理念。「但也因為有過這樣的經歷,才確立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與戲劇節的客群。」明如說。

明如提到自己主修的是表演,對於導演或策展一竅不通。因此在戲劇節的第一年時,她邀請到林座劇團作為策展合作夥伴,因為她知道自己無法像有經驗的劇團一樣,在第一年就獨立規劃策展內容。然而,明如也藉著自己的地緣關係與擅長溝通表達的個人特質,在各個地方打通關係、找到資源,「其實比起策展人,我更多時候像製作人或是公關」明如說道,正因為她十分了解魚池的地方運作,所以在籌備戲劇節的過程中,可以直接與合作的策展人討論各種突發的、大膽的想法,並更有效地與鄉長、議員或不同場館負責人溝通,思考作為一個地方青年該如何讓家鄉變得更好。

如今明如回到策展人的身分時,她認為這兩種身分的差異,在於策展人不用過度講好聽話,只要誠實地面對魚池真實的狀況:魚池是各種文化拼貼而成的。因此重點就是去主導討論,讓大家看見我們所描繪的魚池樣貌。


明如的決定與魚池的新機遇

二零二二年,在來回台北與魚池舉辦了五年魚池戲劇節後,明如與進修戲劇時結識的朋友Kim互相鼓勵,決定一起從台北返回魚池定居。

Kim帶著明如認識很多魚池和埔里的地方工作者,像是在地市集「森林好事多」和友善青年農平台「穀笠合作社」,這些地方工作者在地方上的耕耘與收穫,讓明如意識到回家鄉定居並沒有那麼困難。同時,她也發現當地缺乏藝文工作者,明如思索,如果自己先回來定居,是否有人會跟隨她的腳步回來,就像是在「森林好事多」身上看到的勇氣與光芒,而決定回來的自己一樣。

「魚池只有兩間診所,經常休息,牙醫也很難預約,如果要購買較少見的生活用品,得要到台中或埔里。」雖然明如坦言魚池的生活機能並不完善,但現在的她十分享受魚池優閒的活步調,這是大城市不能比擬的自在。


明如的藝術實踐與魚池戲劇節的未來

作為沒有真正框架與領域的戲劇節,明如清楚知道這是在整個魚池居民接納下發生的。「其實很多在地居民到現在都不太理解戲劇節在做什麼,畢竟藝術教育是需要時間慢慢讓人了解和感受其中帶來的美好。不過在地居民本來就受日月潭的觀光影響,蠻習慣遊客在自己的生活周遭穿梭,因此居民就算不一定會看或支持,大多也會同意讓我們表演,畢竟人潮變多也會為他們帶來經濟效益,算是一種各取所需,這也成為一種可能性。」明如坦言。而居民的接受度便成為戲劇節需要顧及的部分,在地民風純樸,所以可能會排斥某些話題。

「我曾在一次專訪過程中,不加思索地說出魚池戲劇節要辦十年,因為我認為藝術教育跟藝術啟蒙,至少要持續至少十年才會有一點成果。其實我說完有點後悔,因為每年都蠻累蠻煩的。」明如很真誠地對我們說。

她向我們解釋,籌辦一個大型的藝術節要有錢、有人、有創意。魚池戲劇節目前遇到的困境是沒有人,且資源大多集中在都市。第一年明如跟大學同學一起做,因為沒有足夠資金,所以大家都住在明如家裡,資源的消耗讓她感到疲憊。隨著同學們各自發展,加上願意待在魚池的青年不多,團隊的流動率很高,明如不得不在演員與策展人兩種身分之間來回穿梭,這也讓她疲憊不堪。

「演員像一個空的容器,裝牛奶就是牛奶,而且在裝東西進來前,要將前一個東西倒乾淨。但策展人像一個很大的收納箱,需要吸收全部意見並擺放整理,但也不能太容易受這些意見影響。」

在兩個角色之間來回切換十分消耗身心靈,但每年新團隊面前明如又得當個強的領導者,不能表現出自己的挫折,避免團隊擔心。還好這幾年開始有一兩個比較穩定的夥伴,也有一群暨南大學戲劇社的學生來實習。明如明白地跟學生們說:「念大學研究所也就這幾年,不知道你們畢業以後的規劃會去哪裡,但既然你們想學戲劇,我就帶你們到這,教你們製作、寫劇本、演戲。之後你們想要繼續留在魚池,還是到其他地方都沒有關係。」

明如也表示,接下來她想要慢慢退出策展人的角色,專心做好製作人、演員的工作,演好戲、顧好與各方的關係,其他事就交給其他人處理,這樣才可能長久做下去。明如知道若是繼續扛起大部分的事,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會被壓垮,無法承受所有事情。「等到那天,不只無法繼續經營戲劇節,可能連我自己都會消失。」明如體會到自己需要慢慢學會放鬆,若是背負太多別人的期待和目標,自己想要、喜歡的事情反而會漸漸消失。

明如提到,繼續將戲劇節做下去的動力,是那份十年的承諾,因為戲劇節演出的地點跟當地人生活環境很近,有些居民帶著孩子一起看戲,像是在菜市場演出時,在市場長大的孩子們就會在演戲的途中闖進演出空間並融入表演中,成為一幅有趣的景象。明如希望魚池戲劇節能成為孩子們對魚池的記憶之一,即使長大後到外地求學、工作,都還能回到魚池參加戲劇節。

「我不能失信於這些孩子。」明如說這些話時雖然樣子有些疲勞,但能從話語中感受到對孩子們的重視。明如也提到為了要長經營,她今年進修管理研究所,學習如何聰明地管理和經營。她認為必須誠實面對自己目前缺乏動力的狀態,因為唯有正視自己的現況,才能有所改變。


返鄉從交朋友開始

準備返鄉前,明如曾請教經營阮劇團多年的汪兆謙創辦人,他給明如兩個字:「盤撋(puânn-nuá)」,就是聊天、交朋友,明如現在想要把這句話傳承給想要返鄉從事地方創生的年輕人們,把一切都當是認識人、交新朋友,不要抱著功利的心態,覺得今天來這家咖啡廳是為了想使用他們的空間或是認識這家雜貨店老闆是因為表演需要。單純地去交朋友,你會慢慢發現,真正的地方創生或劇場運作,其實是一起完成彼此想做的事,這也是明如這幾年領悟的道理。

「或許可以用交換利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互動,但我更想把它當成交朋友,就像是坐UBER一樣,你要去上班然後我載你一程。」明如這麼形容。明如也建議想回家的人不要太著急要有所成績,只須慢慢前進、沿途交朋友。不要回頭,因為回頭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必要,重要的是把握當下的每一步,不要害怕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專注在你的每一步,看看身邊的風景,這才是重要的。


《好感∞》是一本來自中台灣的女孩誌,訴求「女子共感 ‧ 青春發聲」,由每一期的編輯種子共同企劃、採訪報導、美編設計,希望與讀者分享女性/性別議題,跳脫框架不設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多女孩們因為無法符合「理想」而放棄穿著自己真正喜歡的服裝,或者因為對自己外貌身材的不滿而喪失自信。這些壓力常來自對自我的苛求焦慮,或外界對於我們外表、服裝的要求,使得我們很難真正的對身材與外貌感到自在。 而接受自己的過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透過採訪林家妏,可以為更多女孩提供一份陪伴與力量。
這世界有一群以療癒別人為業,用專業知識和細膩心靈帶著受傷或迷茫的人走出困境的「療癒工作者」。除了療癒他人,他們也尋找療癒自己的方法,我們採訪了不同領域的療癒者,了解療癒工作者在修復一個又一個負傷的靈魂之後,又如何反過來療癒自己呢? 漢娜 人生教練 Q:請向讀者介紹一下人生教練的主要工作內
在繁忙的社會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有些人為了適應社會慢慢迷失自我,有些人則依舊能保有自己原本的樣子。相信你一定也在茫茫人海中,努力地生活著吧!但你是否在人海中,看見那個為了生活努力的你?今天邀請到三位女孩和我們分享她們的故事,想要透過她們的經歷帶給你溫暖與共鳴。
許多女孩對於獨居,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想像,有人也許已經實現夢想,也有許多人正在追尋的道路上,屬於自己的小小秘境,你們又有著怎樣的想像呢?
對內在的關照、探問,是通往「認識真實的自己」的小徑之一。而這期刊物內容,描繪了小徑的沿途風景。 刊物副標「日光癒」,以及封面中明亮的澄黃,是編輯種子們給讀者的祝福,希望這本刊物成為冬日暖陽般柔和又溫暖的存在。邀請大家翻開刊物,想像黃澄澄的陽光灑落在身上,一起來場「日光癒」吧!
許多女孩們因為無法符合「理想」而放棄穿著自己真正喜歡的服裝,或者因為對自己外貌身材的不滿而喪失自信。這些壓力常來自對自我的苛求焦慮,或外界對於我們外表、服裝的要求,使得我們很難真正的對身材與外貌感到自在。 而接受自己的過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透過採訪林家妏,可以為更多女孩提供一份陪伴與力量。
這世界有一群以療癒別人為業,用專業知識和細膩心靈帶著受傷或迷茫的人走出困境的「療癒工作者」。除了療癒他人,他們也尋找療癒自己的方法,我們採訪了不同領域的療癒者,了解療癒工作者在修復一個又一個負傷的靈魂之後,又如何反過來療癒自己呢? 漢娜 人生教練 Q:請向讀者介紹一下人生教練的主要工作內
在繁忙的社會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有些人為了適應社會慢慢迷失自我,有些人則依舊能保有自己原本的樣子。相信你一定也在茫茫人海中,努力地生活著吧!但你是否在人海中,看見那個為了生活努力的你?今天邀請到三位女孩和我們分享她們的故事,想要透過她們的經歷帶給你溫暖與共鳴。
許多女孩對於獨居,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想像,有人也許已經實現夢想,也有許多人正在追尋的道路上,屬於自己的小小秘境,你們又有著怎樣的想像呢?
對內在的關照、探問,是通往「認識真實的自己」的小徑之一。而這期刊物內容,描繪了小徑的沿途風景。 刊物副標「日光癒」,以及封面中明亮的澄黃,是編輯種子們給讀者的祝福,希望這本刊物成為冬日暖陽般柔和又溫暖的存在。邀請大家翻開刊物,想像黃澄澄的陽光灑落在身上,一起來場「日光癒」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潮水、律動、電波、蔓延」 來賓介紹👏👏👏 萬座曉劇場藝術總監aka. 艋舺國際舞蹈節策展人:鍾伯淵 萬座曉劇場營運總監:李孟融 舞蹈創作如脈動與潮流般襲捲全球,展開2024年精彩的艋舺國際舞蹈節 ✨PASS卡 =「舞蹈護照」三人同行享8折優惠!含護照、節目手冊、舞蹈節限定提袋
Thumbnail
🌿「一封遲來了三十多年的訣別遺書」 私訊同黨劇團粉專即可獲得購票優惠碼!! 來賓介紹👏👏👏 -- 演員:邱安忱 Idea有來自美國奇幻電影「大智若魚」(Big Fish)😳 布袋戲偶在阿爸手裡靈活醒轉,千面英雄廖添丁,遁入孫悟空、濟公、武松、潘金蓮曲折身世
Thumbnail
陳家聲工作室 —《馬文才怎麼辦?》 2024.01.04 臺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Thumbnail
大象體操發了新專輯《夢境》,在淡水雲門劇場辦了七場結合戲劇的專場。以「夢的運作」作為概念主軸,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及知名劇場導演王嘉明跨界合作,運用雲門劇場特殊複雜的場地結構,打造沈浸式演出場景,帶給觀眾獨一無二的聆聽感受。 僅以文字、照片和手繪插圖,描繪這場夢境的輪廓。
Thumbnail
生活和戲劇不同,生活中沒有人知道明確的幕起、幕落時間,也沒有人能預知在幕起、幕落之間,將會遇見了什麼事情。像是曾經鮮少人跡的魚池,而今是國內外觀光客爭相拜訪的景點;像是帶有爭議的破屋,成為魚池街上一個美麗的錯誤;像是童年時期的明如,也不曾想過今日會成為一名專業演員,會在家鄉辦戲劇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除了集體記憶,『劇場史』也可以是個人生命經驗的再回溯」 來賓介紹👏👏👏 -- 亮亮 aka. 行銷部侯小姐? -- 文瀚 aka. 行銷部黃先生? 喂~亂稱呼~人家一位是經理一位是統籌捏!🤣
Thumbnail
成為老師前的表演之路,宛如一場精彩的變裝秀。從傳統京劇到現代影視,從台前到幕後,再到培育新人,每一個階段都展現多才多藝和適應能力。這段奇幻旅程不僅體現了文化融合的魅力,更對表演藝術的執著和熱愛。經歷成長期待台灣表演藝術界一段獨特而精彩的篇章,一個跨越文化界限、勇於創新的聖希。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這篇藝評介紹了在觀賞《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及《在縫隙中拾起》兩檔展覽的感受和內容。
Thumbnail
🌿「潮水、律動、電波、蔓延」 來賓介紹👏👏👏 萬座曉劇場藝術總監aka. 艋舺國際舞蹈節策展人:鍾伯淵 萬座曉劇場營運總監:李孟融 舞蹈創作如脈動與潮流般襲捲全球,展開2024年精彩的艋舺國際舞蹈節 ✨PASS卡 =「舞蹈護照」三人同行享8折優惠!含護照、節目手冊、舞蹈節限定提袋
Thumbnail
🌿「一封遲來了三十多年的訣別遺書」 私訊同黨劇團粉專即可獲得購票優惠碼!! 來賓介紹👏👏👏 -- 演員:邱安忱 Idea有來自美國奇幻電影「大智若魚」(Big Fish)😳 布袋戲偶在阿爸手裡靈活醒轉,千面英雄廖添丁,遁入孫悟空、濟公、武松、潘金蓮曲折身世
Thumbnail
陳家聲工作室 —《馬文才怎麼辦?》 2024.01.04 臺大藝文中心遊心劇場
Thumbnail
大象體操發了新專輯《夢境》,在淡水雲門劇場辦了七場結合戲劇的專場。以「夢的運作」作為概念主軸,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及知名劇場導演王嘉明跨界合作,運用雲門劇場特殊複雜的場地結構,打造沈浸式演出場景,帶給觀眾獨一無二的聆聽感受。 僅以文字、照片和手繪插圖,描繪這場夢境的輪廓。
Thumbnail
生活和戲劇不同,生活中沒有人知道明確的幕起、幕落時間,也沒有人能預知在幕起、幕落之間,將會遇見了什麼事情。像是曾經鮮少人跡的魚池,而今是國內外觀光客爭相拜訪的景點;像是帶有爭議的破屋,成為魚池街上一個美麗的錯誤;像是童年時期的明如,也不曾想過今日會成為一名專業演員,會在家鄉辦戲劇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