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有一群以療癒別人為業,用專業知識和細膩心靈帶著受傷或迷茫的人走出困境的「療癒工作者」。除了療癒他人,他們也尋找療癒自己的方法,我們採訪了不同領域的療癒者,了解療癒工作者在修復一個又一個負傷的靈魂之後,又如何反過來療癒自己呢?
Q:請向讀者介紹一下人生教練的主要工作內容?
幫助客戶自我提問、理解情緒,然後帶著客戶探索未來目標與規劃,並且不帶有主觀意見。
Q:你為何從事現在的工作?
因為看了一本書,叫《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我從中歸納出自己的價值觀是幫助人、樂於分享、帶給別人能量跟歡樂,書中提到把這些價值延伸到工作,會做得擅長且開心。
那時跟妹妹講了這件事,她向我分享「人生教練」這個職業,覺得很適合我,認識這個職業的當下感受很特別,有著「人生沒有過那麼確定要做一件事情,這是我的使命」的感覺。
Q:工作中有過哪些讓你感到負擔的時候呢?
我希望來找我的人可以真的被幫助、不要沒有收穫,所以在看到客戶沒有完成制定的目標時,會很自責沒有幫到對方,就會覺得有壓力。
不過我最近有個體悟:我的責任就是清空自己然後傾聽、陪伴、回應,然後帶他探索,但對方的決定並非我們能夠改變的,不必把責任擔在自己身上。
Q:近期工作中是否有遇到令你感到有壓力的事件?
我曾用教練的方式跟一個朋友聊天,持續了三個小時,雖然對方沒有一直帶給我負能量,但因為我一直把能量丟出去,所以即使能幫到他讓我很開心,內心卻感到空空的。
這個工作過程會消耗很多心理層面的能量,所以教練可能也沒辦法每天接太多工作吧!
當你意識到需要自我療癒時,第一個會做的事情是什麼?
我會想要自己靜一靜、想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通常會聽podcast或是去書局看書,我覺得聽podcast跟看書很超值!因為其中濃縮了創作者很長一段人生經歷,閱聽者只要花幾分鐘或幾天看完那本書,就可以收獲很豐富的經驗之談和啟發。推薦《大人學》、《靈魂相談室》這兩個podcast給大家!
【小編觀點】
漢娜與朋友交談三小時的經歷,讓我想到因為育兒所以宣布放棄斷捨離的物品整理師。都是先被磨損了,才感受到自己的需要(不管是知道下次需要先把自己整理好,又或者是知道自己需要先放棄一下),更真切地感受到助人工作者消耗的能量比想像中還有負擔。
Q:工作中有哪些讓你感到有壓力的時刻嗎?
我本身有潔癖,而接觸的個案有街友或是獨居者,他們可能很多天沒洗澡,有蒼蠅圍繞著他、排泄物都在床上。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當下很震撼,但還是要克服自己的性格,不能因為潔癖就不靠近、不跟他講話,以社工為業就必須學會克服某些心理上的障礙。
另外,之前感到較有壓力的經驗是身邊有一個憂鬱症的朋友,他知道我是社工專業,所以會跟我聊聊遇到情緒問題怎麼辦,然後我也會以專業角度分析問題並引導他思考、給他情緒上的支持跟輔導。但知道他有接受其他專業的身心與諮商治療,所以我就沒有過多干涉,不過後來他還是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因此感到很自責,也陷入一段時間的低潮。
Q:在那段很低潮的時間,你有嘗試過什麼自我療癒的方法嗎?
因為這個經驗讓我想了解「存在」以及「人在這世上的意義」,所以買了一本書叫《存在的藝術》,它在談人為什麼存在、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因為接受過社會學和社工專業的學習,所以我會思考社會的現象、議題或想法,接著找身邊的人聊聊,然後釋懷。
也有試著寫下來,藉由寫日記跟自己對話、分析自己的情緒,社工要療癒自己, 會先分析情緒,再想如何解決。
Q:意識到自己需要自我療癒的時候,你通常會做的第一件事是……?
去做之前沒有嘗試過,或是一直想做但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當下先把事情都拋開,去做會覺得開心的事,像是我看展覽時會覺得很放鬆,或者是出去走走、看看不一樣的環境。雖然問題還在,不過要先讓自己放鬆、擁有好的狀態,再去處理問題,如果用不好的狀態去面對,那更解決不了。
Q: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你是否嘗試過其他療癒方案?
我有試過冥想,原本覺得冥想是浪費時間,眼睛閉起來就會一直亂想,但專業老師告訴我∶冥想時要想什麼都可以,但如果一直想到讓你感到煩躁的事物,就要用主動的意識告訴自己不要亂想,可以去想一件很開心的事,讓腦袋逃離讓你焦慮的東西。
通常一開始會有帶領者說指導語引導大家冥想,幫助大家進入狀態,但如果沒有人指導你,可以放音樂並試著跟自己對話,像是「我知道你最近遇到了很多事情」、「你很辛苦啊」、「你是不是也很想哭?」然後想些開心的事,這是一種自我冥想的方法,要用主觀意識控制自己,好好地進入放鬆的狀態,最好的方法是搭配輕鬆的白噪音音樂。
【小編觀點】
冥想也是我一直很想嘗試,卻找不到方法的療癒方式之一,在這次採訪之後我嘗試過Ashley分享的冥想方法,的確讓我覺得焦躁不安的情緒漸漸被撫平,打結的思緒也重新被釐清。
Q: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街角家嗎?
我們是在台中服務無家者的社福組織,關注城市中不同類型的貧窮族群。
有針對貧窮者的直接服務也舉辦線下的倡議行動,幫助公眾理解不同面向的貧窮議題,減少對貧窮者的恐懼、污名和社會排除。
Q:你的工作通常涉及哪些類型的個案?
主要會接觸到無家者,其中有些身分會互相重疊,例如∶身心障礙者、中低收入戶、長者。
Q:請問你在街角家兼職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除了街角家的街頭服務,我目前也在參與今年的青年好政論壇,透過社會住宅,專注於「居住正義」這一主題。
Q:近期工作中是否有令你感到有情緒負擔的事件?
街角家的組織文化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後者是進到一個組織,有某個位置給你,要做些事情才能向委託者交代,但在街角家中,要交代的人只有自己,會擔心自己在這裡沒有價值感,或是出現 「要是我什麼都不做的話,這個地方還需要我嗎?」的衝突感。
Q:當這些情緒負擔出現時,你會有什麼樣的自我療癒方法?
我是很常自我對話的人。假設「覺得在街角家的自己沒有價值感」這件事造成我感到不舒服,這份不適感會讓我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想,為什麼會覺得一定要做那種事情,才是有地位的人、能被看得見的人。
這非常自我揭露,常會回到家庭層面,之前我覺得這樣自我覺察很沒有意義,因為一切覺察都沒有出路,但後來覺得對於自身來說,自我覺察能對自己更加瞭解,不再因為某些曾經很未名的情緒感到那很不像自己,或是學會接受有些時候我的情緒或反應是不像我自己的。
Q:除了自我對話之外,你是否會以其他形式進行自我療癒?
我最近會「讀夢」,它是精神分析的其中一種,因為榮格、佛洛伊德都認為夢是彰顯潛意識的一個重要來源。讀夢的方式是其中一人講述他的夢,然後其他人分享如果自己是夢的當事人,會怎麼理解它。
之前,我進行了一次讀夢,那時的夢境跟我的媽媽很有關聯,其他夥伴稍微講到我不夠獨立,聽到這個關鍵詞時,我原本是反對的,因為覺得自己從小就是成熟的人,怎麼會不獨立呢?不過夥伴提到我的不夠獨立是因為媽媽需要我依賴她。讀大學的時候沒有跟她一起相處,但回到家裡要切換成另一種模式,這件事情讓我覺得對自己很陌生,不是原本自我認知裡的樣子。
讀夢過程中,會有矛盾感出現,而矛盾感常是打開很多事的來源。聽到別人說我不夠獨立的時候,下意識會想否定,但沒想到我想否定的事,卻真的回應了我自己不舒服,或是我跟媽媽互動上不舒服的狀況,我覺得這是最近比較新的嘗試。
夢這個媒介很有趣,當別人訴說對這個夢的感受時,當事人其實是會有點抽離的,不會覺得對方是帶有針對性和批判性在指教自己,所以我覺得讀夢它更容易讓自己如實接受其他人的想法。
【小編觀點】
工作上遇到的負擔有時會與生活的壓力交雜在一起,像是本就難解的兩條耳機線又彼此相互糾纏,變成更為複雜棘手的問題,而讀夢是一個可以適用於兩方面的方法,讓看似無解的題有逐漸清晰的思路,是令人感到有趣的療癒方法。
採訪|康祐寧、鍾翰婷、林文平、陳淼昕
文字|林文平
美術編輯|陳淼昕
責任編輯|鍾翰婷
﹏﹏﹏﹏﹏﹏﹏﹏﹏﹏﹏﹏﹏﹏﹏﹏﹏﹏
《 好 感 ∞ 》 刊 物 販 售 中 !
﹋﹋﹋﹋﹋﹋﹋﹋﹋﹋﹋﹋﹋﹋﹋﹋﹋﹋
歡迎喜愛紙本刊物、或是想支持女孩培力的你訂購收藏!
✸ 訂購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