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後重讀天龍八部,許多細節都已忘記,一方面因為時間隔得久,二方面可能因為這次讀的是2005 年的版本,此次讀來感覺跟讀新書也相去不遠,幸而作者金庸在後記裡也替讀者說明了這個版本若干改動的地方。
天龍八部故事架構宏大,人物眾多,光是主角就有三個:段譽、喬峰、虛竹,從段譽衍生出大理國眾角色、四大惡人,從喬峰衍生出丐幫人眾、少林諸僧及遼國、慕容博與蕭遠山,再從虛竹衍生出逍遙派。再細分,從段正淳又衍生出其正室及情婦共六人、阿朱、阿紫二姝;從王夫人連結慕容氏一家以及與丁春秋的關係。多虧了金庸的改版,我以往一直沒弄懂慕容復為何會是王語嫣的表哥,這次完全懂了。
敝人參加的寫作會裡的同好向來認真閱讀彼此的作品,既然看得認真,自然對於小說故事裡的情節合理性多所要求。武俠小說多幻想與巧合,對於合理性的要求有時頗令我感到為難。金庸小說可說是敍事結構非常嚴謹的了,也難免有不少地方會被人評為不合理。暫且不論諸多事件巧合以及六脈神劍、凌波微步、生死符等等神奇武功合不合理,這次讀下來覺得有一處不合理很想要記錄下來,並與金庸迷分享討論,那就是段譽、蕭峰、虛竹一行人往西夏應招駙馬的人物安排。
話說少室山上的一場大戰之後,眾人聽聞慕容復往西夏應招駙馬,而段正淳又交代其家臣務必保段譽結親西夏公主,再加上西夏皇宮與靈鷲宮順路,阿紫求蕭峰一同前往靈鷲宮醫治自己失明的雙眼,於是帶同了被蕭峰打斷雙腿的莊聚賢(游坦之)往西夏一行。這趟驚奇之旅直接關涉到慕容復「為大業斷私情」的安排,是全書結局的重要轉折,但是這趟旅程沒有阿紫和游坦之的空間,於是金庸大師的安排是讓他們兩人離去。
這個安排是這樣的:在眾人闖過了由吐蕃武士把守的交通要道之後,見到王語嫣跳崖尋短見,三大惡人(葉二娘已死)吊在懸崖之外接成人龍拉住王語嫣,只靠段延慶以一根鋼杖搭住松樹,情勢千鈞一髮。但此時作者安排一名吐蕃武士持斧砍樹,只要樹被砍斷,四人皆墜崖死。段譽臨時六脈神劍不靈,向虛竹求助,而此時游坦之兩手撐木杖衝了出來不讓救,除非讓阿紫和他離開,否則就讓吐蕃武士將樹砍斷。段譽掛念王語嫣安危,只得同意。四人被救之後,阿紫和游坦之離去(而作者沒有讓阿紫說上一句話)。對此,蕭峰只是對段譽說了一句:「他們走了。你既答允了他,我就不便再加阻攔。」然後只是「一片茫然,不知阿紫將來究竟如何。」
阿紫是阿朱之妹,阿朱臨死前託付蕭峰照顧。阿紫在雪地裡為蕭峰失手重傷後,蕭峰盡心照顧,便是憑藉了這一點,阿紫得了蕭峰這大遼南院大王的靠山才能任性胡為。而當此阿紫雙眼失明之時,蕭峰卻放心讓她跟著斷腿的游坦之離開,誠為奇怪。阿紫與眾人一道原來是不願意和姊夫分開,同時也希望在姊夫主持之下虛竹回靈鷲宮後能治好自己雙眼,作者卻在這時安排他們兩人離開,顯然是西夏王宮一行沒有他們兩人的戲份。王語嫣尋死尚有因可循(慕容復重大業輕私情),吐蕃武士砍樹也是金庸巧妙安排,但游坦之和阿紫離去這段就比較不合理了。即便游坦之非常不情願和眾人一道,只要是阿紫不肯走,他原也無可奈何。但是作者沒有安排阿紫的想法,倒像是阿紫是被他挾持而去,而蕭峰也沒有出手制止。
金庸這部天龍八部已改了好幾個版本,這第三版中他自己在後記說明了改動的地方,以讓全書看來情節更完整:「無崖子、丁春秋與李秋水的關係,慕容博與鳩摩智的交往,少林寺對蕭峰的態度,段譽對王語嫣終於要擺脫『心魔』等情節」。連為了讓段譽擺脫王語嫣就是無量洞「神仙姐姐」的化身這樣的心魔,金庸大師在最新版中在段譽回到大理後加了不少篇幅,同時不惜在最後破壞王語嫣溫雅可親的形象,讓她為求青春永駐,憤而推倒玉像。只是不知在所有的讀者回饋中,有沒有人曾提到阿紫和游坦之中途離去的這一段?
讀小說原是為著讀著快樂,原本沒有必要到處找碴,只要是全書貫串,小細節忽略不計也是無傷大雅。只是這一來作書人免不了還是要斟酌再三,以免落入情節合不合理的糾結裡。只能說,寫小說真的是非常燒腦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