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 AI 這麼猛,我還鼓勵大家用「文字接案」賺錢嗎?

現在 AI 這麼猛,我還鼓勵大家用「文字接案」賺錢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答案是:是的,
但不是因為前景看好,而是因為——沒什麼更低成本的副業了!

來講現實點的。

3個文字接案的目前優勢

進場零門檻,退出沒違約金

如果你今天想開一間咖啡廳,光是房租、裝潢、設備、人事,沒個幾百萬根本不用想。但寫作接案呢?你只要有一台筆電,甚至一支手機,開個 Google 文件就能開始寫。

就算後來覺得不適合,最多就是刪掉接案平台的帳號、低調關閉 IG 簡介,沒人會來討錢(只有稿債),沒有違約金,沒有壓力。

AI 很厲害,但品牌出事時還是要人擦屁股

這幾年 AI 文案能力狂飆,企業的自動化內容產出效率提高,但有個現象也變得更明顯:品牌危機管理的需求上升了。AI 再會寫,它還是無法預測一篇貼文會不會出事,一場輿論風暴來了,最後還是得靠人來收拾。

品牌調性、跨文化溝通、在地市場的語言微調,這些地方 AI 還沒那麼精準。一句「我們深感遺憾」被發現是AI回覆的,該炎上的還是會炎上。

這也是為什麼高階文案和品牌顧問的價值仍然存在,因為機器再精準,也比不上人對情境的判斷力。

這是一條「可以邊走邊換鞋」的路

一開始只是幫人寫貼文,寫著寫著開始做行銷策略、品牌顧問、內容經營,甚至有人一路寫到開公司。寫作本身並不是終點,而是一種技能,它能成為各種不同工作的跳板。如果今天你想測試一條創業路線,寫作接案是風險最低的方式,讓你邊做邊摸索,邊嘗試不同方向。

但我要說,現在的文字接案,已經不是「寫得漂亮」就能賺錢的時代,
而是要寫給對的人看,產生對的結果。


文字接案的隱藏劣勢?算機會成本給你聽

但沒有什麼賺錢的方式是輕鬆的,如果有,那一定是對方想詐騙你。有些人覺得會寫字就能接案,後來才發現這條路的時間黑洞,比想像中還深。

1/ 你覺得在寫,其實都在改

接案的第一個震撼教育就是:「可以麻煩你再調整一下嗎?」 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免費加班三小時。很多時候改稿的時間比寫稿還久,時薪直接被拉低。原本以為兩天交稿,結果因為改來改去,變成一週。

2/ 你覺得在寫,其實都在等

寫稿本身的時間有限,但等待客戶回信、確認、對稿的時間,才是真正的消耗。最常見的情況是,原本預計三天內能結案的工作,硬生生拖了三週,影響的不只是時間,還有現金流。

3/ 你覺得在寫,其實都在找案

接案最辛苦的不是寫作,而是「找案源」。一天投 10 封信,可能 9.5 封石沉大海,等來的回覆是:「這個我們暫時沒有需求,但會保留你的資料。」然後再也沒消息。找案的時間沒算進去的話,接案收入看起來很美好,但實際時薪未必漂亮。

4/ 你覺得在寫,其實都在學

很多案子都是「邊寫邊學」,客戶會問:「可以寫 XXX 產業的文章嗎?」、「可以幫我用更有 SEO 的寫法嗎?」、「可以寫得跟某某品牌一樣有畫面感嗎?」

理論上都可以,但前提是你要先學會。

這代表,除了寫稿,你還在無償進修,學新領域、研究 SEO、分析市場趨勢……這些隱藏成本,都是新人接案時沒想到的。

但為什麼我還是鼓勵大家寫字變現?

因為,這是成本最低、入門門檻最小的自由職業之一。只要有筆電,加上願意練習的時間,就能開始變現。但如果不懂這些隱藏成本,可能會走很多冤枉路。

好消息是,這些問題都有解,但三言兩語講不完。

所以,如果你想知道怎麼提升寫作收入,避免低時薪陷阱,接下來會陸續分享更多接案攻略。 或者,想要快速入門?我的《新手文案入行包》課程 / 諮詢一次幫你搞懂。



avatar-img
我是文案|讓讀寫美學著陸的實踐者
329會員
93內容數
專注美學與品味的風格邏輯、生活風格與質感設計、沈浸式體驗與地方創生。只有文字,能用細節打造出,比視覺和想像力更精確的——夢寐以求樣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個時代,理論上最會用 AI 的族群,卻超多人在反對 AI。你猜對了,我說的就是寫作者。為什麼寫作者是最適合學 Prompt Engineering 的人?最近,我經常看到創作者抱怨:「AI 簡直就要取代我們。」 我想了一下,這個反應可以理解;但也有點可惜。因為,寫作者反而是最有優勢進
內容經營者都經歷過這一刻:坐在電腦前,看著早就該交的社群排程表,卻一句也寫不出來。不是廢,是大腦處理素材的方式出了問題:靈感本來就稍縱即逝,商業寫作中,它不是我們要依賴的技能。 很多人會建議去看新聞、追熱點、找梗圖。但這些方式很容易變成焦慮循環: → 沒有靈感 → 拚命刷網路 → 一堆好像不相關
昨天,我在 Threads 上跟人小吵架(呃)。是關於「文字作品影視化時,該選擇好拍/好故事」的主題,其實不是嘲諷的心態,更像是恨鐵不成鋼、很希望大家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情緒,這種感覺吧? 在當代創作環境中,許多創作者對市場抱有矛盾的態度—— 一方面,他們希望市場可以提供資源,讓創作者能夠生存與
這個時代,理論上最會用 AI 的族群,卻超多人在反對 AI。你猜對了,我說的就是寫作者。為什麼寫作者是最適合學 Prompt Engineering 的人?最近,我經常看到創作者抱怨:「AI 簡直就要取代我們。」 我想了一下,這個反應可以理解;但也有點可惜。因為,寫作者反而是最有優勢進
內容經營者都經歷過這一刻:坐在電腦前,看著早就該交的社群排程表,卻一句也寫不出來。不是廢,是大腦處理素材的方式出了問題:靈感本來就稍縱即逝,商業寫作中,它不是我們要依賴的技能。 很多人會建議去看新聞、追熱點、找梗圖。但這些方式很容易變成焦慮循環: → 沒有靈感 → 拚命刷網路 → 一堆好像不相關
昨天,我在 Threads 上跟人小吵架(呃)。是關於「文字作品影視化時,該選擇好拍/好故事」的主題,其實不是嘲諷的心態,更像是恨鐵不成鋼、很希望大家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情緒,這種感覺吧? 在當代創作環境中,許多創作者對市場抱有矛盾的態度—— 一方面,他們希望市場可以提供資源,讓創作者能夠生存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