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案-avatar-img

我是文案

294 位追蹤者
黃思齊(Sunny Huang),專業文字工作者,追求大眾品味與形式美感的共存與平衡。經營我是文案粉絲頁,分享文案人的筆記與碎念給所有黑眼圈的、搜索枯腸的、見縫插針的、懷才不遇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你我。
專注美學與品味的風格邏輯、生活風格與質感設計、沈浸式體驗與地方創生。只有文字,能用細節打造出,比視覺和想像力更精確的——夢寐以求樣態。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最近飄來很多threads文章,在討論「寫作應由心而發」vs.「現實生活需要經濟支撐」——這個問題我從決定選念大學科系時就在想了,真的想了超過10年。 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 寫作者的核心困境:市場與創作理念的矛盾 ▌題材市場過小,難以吸引足夠受眾 如果寫作者熱愛的題材本身市場就小,
Thumbnail
紐約時報(NYT)正式允許編輯部門使用 AI 工具,從社群文案、SEO 標題到程式碼,AI 正式進入新聞編輯室。 然而,這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新聞產業的深刻變革。當 AI 成為生產流程的一部分,新聞的獨立性、內容價值與工作流程將如何演變? AI 介入新聞的方式:輔助還是接管? ​ 紐時的
Thumbnail
答案是:是的, 但不是因為前景看好,而是因為——沒什麼更低成本的副業了! 來講現實點的。 3個文字接案的目前優勢 進場零門檻,退出沒違約金 如果你今天想開一間咖啡廳,光是房租、裝潢、設備、人事,沒個幾百萬根本不用想。但寫作接案呢?你只要有一台筆電,甚至一支手機,開個 Google 文件就能開
Thumbnail
我喜歡的人類,是能平衡質疑和同意的比例的人類。 過年前讀完樂金文化出版《刻意歸零》一書,雖然看起來像是行銷商管教學書籍,但是對我而言娛樂成分更大一些,但尤其覺得一定很適合提案說服用,非常喜歡。 刻意歸零的內容是什麼? 書中用80個全球歷史上的小故事當作案例,講解看似簡單的創意道理,包括蘇格蘭格
Thumbnail
「文章提案是要給什麼?」 這是剛入行的文案新手經常會問的問題。寫文章似乎是文案的基本功,但當你需要為客戶提供切角與方向時,往往會感到迷茫。我在這邊將和大家一起探討「切角」的定義、如何找到切角。 剛剛我朋友問了我這個問題。 客戶要她提供品牌內容行銷的切角和方向,她整個人愣住。她之前都是直接拿到指示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還有行銷人來說,每逢生肖年的吉祥話,都是年初一定會碰到的挑戰。這幾年開始,吉祥話的風格開始年輕活潑化,不再只是往常常見的四字成語和詩詞(值得慶賀) 至於蛇年,看似有很多有趣的切入點,但其實因為蛇在傳統文化中的象徵較為複雜,反而讓人無從下手?別擔心,這篇文章就帶你從三個方向入手,讓你的
Thumbnail
謝謝分享,好實用喔!
從2007年接到第一個文字接案開始,已經過了非常非常久了(笑)還好,對文字的熱情依然還存在。這些年,我寫過數百篇品牌故事、廣告文案、社群貼文,也經歷過數不清的修改與挑戰。但每一次與文字的磨合,都讓我更靠近自己心中「專業文案」的定義。 如果你喜歡寫作,想讓它成為一份穩定收入來源,這篇文章會分享我從業
Thumbnail
「矛盾」往往是一個讓人避之不及的詞,但你知道嗎?文案的世界中「矛盾」如果用得好,反而能引發目標客群的好奇心,甚至讓品牌在千篇一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這就是「反直覺文案」的魔力!
Thumbnail
「寫文案要有個性、有溫度,就會有人追蹤?」 總有人說:「只要你寫作有溫度、有特色、有人味’,就一定會有人追蹤。」聽起來很感人,但我今天想來戳破這個迷思—— 這句話,根本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我也這麼相信過,直到我發現「真的做自己」的貼文總是被演算法打進冷宮,根本沒人按讚。
Thumbnail
在所有的職場情境下,溝通都是一門藝術,而小小的用詞差異,可能對溝通效果產生巨大影響。今天就來聊聊大家在回覆信件、交付提案時,經常用的一句回信句式: 如有任何問題,還請不吝跟我聯繫。 這句話哪有問題?有! 商務書信小訣竅:以「問題」為例 「問題」這個詞,雖然看似無害,但本質上卻帶有負面的情緒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