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藍歷史】曾參與空襲台灣行動 - 貝爾號驅逐艦

【碧藍歷史】曾參與空襲台灣行動 - 貝爾號驅逐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943年6月的貝爾號驅逐艦

1943年6月的貝爾號驅逐艦


貝爾號驅逐艦(USS Bell,DD-587)是美國海軍的一艘弗萊徹級驅逐艦,也是第二艘以海軍少將亨利·H·貝爾(1808-1868)命名的海軍艦艇。


▪︎船艦特徵

排水量:2050噸

:114.7公尺

:12.1公尺

吃水:5.4公尺

動力:60,000馬力(45,000千瓦),2個螺旋槳

航速:35節(65公里/小時;40英哩/小時)

續航力:15節時速時6500海浬

搭載:329人

武器:5 × 5吋38口徑火砲、4 × 40 毫米防空砲、4門20公厘防空砲、10 × 21吋(533毫米) 魚雷發射管、6 ×深水炸彈投射器、2 × 深水炸彈履帶


碧藍航線 貝爾

碧藍航線 貝爾


|建造

貝爾號於1942年6月24日由查爾斯頓海軍船廠下水;由海軍上將貝爾的曾侄孫女克莉·庫克·赫爾斯(Clea Cooke Hulse)夫人主持,並於1943年3月4日服役。

|服役歷史

直到1943年11月,貝爾號一直在北大西洋執行巡邏和護航任務,並於8月航行至英國一次。她於11月6日啟程前往太平洋,並於11月27日抵達珍珠港。隨後,貝爾號加入第58特遣艦隊(TF-58),對新愛爾蘭的卡維恩實施攻擊(1943年12月25日、1944年1月1日和4日)、入侵馬紹爾群島誇賈林島(1月29日至2月2日)、特魯克罷工(2月17日至18日)、突襲馬裡亞納群島(2月21日至22日)、攻擊卡羅來納州(3月30日至4月1日)、霍蘭迪亞登陸(4月21日至24日)、塞班島入侵(6月12日至24日)、第一次博寧突襲(6月15至16日)、菲律賓海海戰(6月19日至20日)、第二次博寧攻擊(6月24日)第三次博寧突襲(7月3日至4日)、入侵關島(7月21日)、西卡羅來納突襲(7月25日至28日)、第四次博寧突襲(8月4日至5日)、帛琉突襲(9月6日至8日)、菲律賓群島突襲(9月9日至24日)、沖繩空襲(10月10日),並與快速航空母艦特遣部隊(TF-38)一起參與了空襲台灣行動(10月12日至17日)


碧藍航線 貝爾

碧藍航線 貝爾


貝爾號參加了休士頓號坎培拉號從台灣海峽到烏利西環礁的護航(10月15日至29日)。隨後,她重新加入第三艦隊,襲擊呂宋島(11月5日至12月16日)併入侵呂宋島林加延灣(1945年1月4日至18日)。 1945年1月31日傍晚,她與奧班農號(O'Bannon)和烏爾弗特· M·摩爾號(Ulvert M. Moore)一起擊沉了日本潛艇Ro-115號貝爾號返回普吉特灣海軍船廠進行維修,於2月27日抵達。她於4月22日離開西海岸,並於5月29日抵達萊特島。從那裡她航行至汶萊灣(6月7日至10日)在婆羅洲的巴厘巴板(7月1日至3日)登陸。貝爾號在菲律賓巡邏並護送船隊直至戰爭結束,然後在沖繩、中國和韓國執行佔領任務,直到1945年12月14日離開前往舊金山,並於1946年1月4日抵達。 1946年6月14日,貝爾號退役並加入太平洋預備艦隊聖地牙哥船團,她於1972年11月1日從海軍艦艇名冊中除名,並於1975年5月11日拆解。


|獎項

貝爾號驅逐艦因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而獲得十二顆戰鬥之星。


碧藍航線 貝爾 同人創作

碧藍航線 貝爾 同人創作



(部分內容參考於網路資訊)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7.7K會員
958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
蘇維埃聯盟級戰艦(Советский Союз,編號23號海軍計劃)是蘇聯海軍於1930年代末至1940年代初建造的戰艦項目,屬於大型遠洋艦隊建設計劃的一部分。如果計劃順利執行,這些新戰艦將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威力最強的戰列艦,但該項目下建造的所有艦船均未完工。
伏加爾號(SN Volga)是存在與圖紙計劃中的航母,原型來自於72號專案的航母設計,1920年,蘇聯就考慮過將多艘其他級別的船艦改裝成航空母艦的可能性,但這些計劃通常因缺乏資金或造船能力而受阻,在1930年代後半期,蘇聯開始製定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大型現代化艦隊的計畫。
蘇維埃俄羅斯號(SN Sovetskaya Rossiya)於1939年晚期在莫洛托夫斯克海軍船廠開始建造;工程代號為102。1944年1月船體幾乎是一個空殼子,連主甲板也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