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的媒體引用外電報導,說美國派遣了5000名海軍陸戰隊與海軍,搭乘三艘兩棲艦艇,部署到第一島鏈,以遏阻中國的武力擴張。只是嚴格說起來,這備說法並不太正確。美國的確有5000名的海軍陸戰隊與海軍在第一島鏈,並搭乘三艘兩棲艦艇在進行演習訓練,但這支部隊從過去一直就在西太平洋活動,並非近期才出現。遠從冷戰時期開始,美國就一直維持了一定數量的海軍陸戰隊駐紮在日本沖繩,並由第七艦隊下轄的兩棲艦艇中隊,一起擔任戰備任務,隨時可以發動兩棲登陸作戰,擔任這個地區的快速反應部隊,以維護美國的利益。
美國海軍陸戰隊下轄三個遠征軍,第一遠征軍駐紮在美國西岸,第二遠征軍駐紮在美國東岸,第三遠征軍的總部則在日本沖繩。不過第三遠征軍平日只有下轄一個海軍陸戰隊遠征隊(MEU),人數約在2200人上下,包括了地面作戰人員、後勤支援單位與空中運輸直升機與武裝攻擊直升機。只有在出現特殊情況時,美國才會從本土,增援更多的海軍陸戰隊,依情況編成海軍陸戰隊遠征旅或遠征軍。不過增援更多的兵力需要時間,因此在平日,第三遠征軍下轄的海軍陸戰遠征隊,就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唯一能快速出動並跨海投射兵力的地面作戰單位。
當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只有海軍陸戰隊是不夠的,還要有海軍艦艇配合,才能讓海軍陸戰隊進行兩棲作戰。因此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地區維持了一支隨時待命的兩棲戰備艦隊(Amphibious Ready Group , ARG)。通常會由一艘兩棲突擊艦領軍,另外搭配兩艘大型船塢登陸艦,與相關的支援補給艦,隨時能出動去搭載海軍陸戰隊遠征隊。而從新聞報導可以得知,這此輪值的ARG是由美利堅號(USS America , LHA-6)兩棲突擊艦做為旗艦,加上聖地牙哥號(USS San Diego , LPD-22)船塢登陸艦與另一艘拉什摩爾號(USS Rushmore , LSD-47)船塢登陸艦。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的2025年2月3日追蹤圖,可以看到美利堅號領軍的兩棲戰備艦隊(America ARG)正在台灣東部的菲律賓海活動。
美利堅號是美利堅級(America class)兩棲突擊艦的首艦,美利堅級還在興建中,目前下水服役的只有2艘,與另外一型胡蜂級(Wasp class)兩棲突擊艦,是美國海軍最重要的兩棲艦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利堅級與胡蜂級的中文雖然都譯成兩棲突擊艦,但兩者在美國海軍的分類與名稱其實不太一樣。美利堅級更為重視空中攻擊能力,因此分類是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 (LHA),最前面的2艘甚至連讓登陸艇使用的活動船塢都沒有,而胡蜂級則是屬於Landing Helicopter Dock(LHD),更為重視艦上的船塢空間,以容納更多的登陸艇、氣墊船與兩棲突擊載具。
同樣的情況也一樣出現在船塢登陸艦上,雖然中文名稱一樣,但地牙哥號是屬於聖安東尼級(San Antonio class),分類為Landing Platform , Dock(LPD),雖然也擁有船塢,但更重視運輸能力與空中運輸直升機、武裝攻擊直升機的操作。而拉什摩爾號則屬於惠德比島級(Whidbey Island class),分類為Landing Ship , Dock(LSD),雖然也有飛行甲板,但艦上擁有更大型的船塢,主要任務是運送與施放登陸艇與兩棲突擊載具。通常輪值的ARG,除了兩棲突擊艦外,還會由一艘LPD與一艘LSD組成,以做為互補,平衡空中攻擊與兩棲登陸能力。
一般來說,美利堅號上面可以容納1600名左右的海軍陸戰隊員,而聖地牙哥號可以搭載近700名,拉什摩爾號則能搭載500名,加起來剛好可以容納一個海軍陸戰隊遠征隊,與依據每次不同任務需求而同行的作戰單位。如這一次就有陸軍的特戰部隊一起上船,據媒體報導,應該是要與日本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一起進行演訓。當然在空間有限下,如果搭載更多的兩棲突擊載具、運輸車輛、各式火砲與彈藥,那能搭載的人員數量就會下降。因此每一次的搭載組合都會略有不同,要看那一次的任務重點是什麼。
除了少數的例外,幾乎每一年,在西太平洋的ARG都會搭載在沖繩輪駐的海軍陸戰隊遠征隊,進行各項訓練,最常見的就是與日本、南韓、菲律賓、泰國的部隊,進行聯合演習。由於人員與裝備都已經在船上,萬一出現任何狀況,這支部隊也能立刻轉往衝突地點,進行登陸作戰。一般來說,西太平洋冬季的海況多數不佳,夏天又多颱風肆虐,因此春、秋兩季是這支部隊進行演訓的重點時段。除了是要維持部隊戰力,也是在西太平洋部署一支隨時待命的快速反應部隊,不需再從美國本土調動部隊,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介入區域衝突。
由於美國在西太平洋通常還會維持一支航空母艦打擊群(CSG),做為空中掩護與火力支援,因此ARG與CSG的組合,已足以應付中小型的緊急事件。如目前在西太平洋,除了以美利堅號為中心的ARG外,還有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所組成的CSG。通常美國在歐洲或中東地區,也會視需要維持另外一支ARG,同樣會與CSG配合。而在比較特殊的情況下,如情勢已經升級,需要進一步嚇阻敵國,美國海軍還會將ARG升級成為戰力更強的遠征打擊群(Expeditionary Strike Group , ESG),就是ARG再加上更多的水面作戰艦艇,以因應較大規模的衝突。
美國海軍協會新聞在2018年8月13日的追蹤圖,在西太平洋除了有艾塞克斯號(USS Essex)領軍的ARG,還出現由胡蜂號(USS Wasp)領軍的ESG。
而美利堅號本身就需要1000名左右的船員操作,聖地牙哥號需要350名,拉什摩爾號也需要近350名,這3艘艦艇就已有1700人,如果再加上支援補給艦艇上的人,這支ARG有超過2000名海軍士兵。搭載的海軍陸戰隊遠征旅最少也有2200人,還有隨行的陸軍特戰部隊與其他支援單位,總共的人數差不多就是外電所報導的5000人,但不是5000人都是海軍陸戰隊。在外電報導中其實有說明這5000人中,還包括ARG上的海軍水手,這一點在中文媒體轉載下,似乎產生了一點語意誤差,並沒有那麼精確。
不過,無論如何,你喜歡或不喜歡,這一支美軍部隊從冷戰時期開始,就一直在西太平洋活動,年復一年裝船、卸載、參與各種演習,若出現任何違反美國利益的事情,就會立刻調轉船頭,前往衝突地點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