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邊露伴在羅浮 日本為什麼很喜歡把動畫真人化, 或許真的有其市場在,這不得而知, 以本人過往經驗來說, 看完這種電影往往讓人皺起眉頭, 除了尷尬沒有其他, 距離產生美感, 但真人版會讓距離消失殆盡。 / 不過,前些日子, 在看過了同為JOJO系列 《不滅鑽石》的真人版電影後, 除了空條承太郎的選角偏老之外, 在劇情和替身後製上都無可挑剔, 認為算是一個真人化後不錯的佳作, 所以決定再給真人版一次機會! ——————————————————
這是一部時間點在古今交織的電影, 電影從主角漫畫家岸邊 在尋找「世界上最黑的畫」開始, 從一開始的明亮開始走入某種陰暗, 漸漸帶觀眾陷入謎團之中。 主角岸邊的能力「天堂之門」, 是能把人的臉打開變成一本書, 藉此讀取他人回憶, 甚至竄改回憶的一種可怕能力。 而在真人版中, 把人的臉翻開這件事, 又為電影增添了一筆驚悚的味道。 / 岸邊在某個機緣之下, 發現了在某個拍賣會場上, 有他尋找良久的「世界上最黑的畫」 於是他毫不在意的喊價將之買下。 在一連串的因緣際會之下, 岸邊才發現, 原來自己手上這幅畫其實是仿畫, 來自一個仿畫大師死前之手, 畫作背後則寫上「我看見了後悔...」 而真正的畫作, 在羅浮宮內一個荒廢許久的倉庫之中, 每個看見這幅畫的人, 都會看見自己過去的悔恨, 並且被這股怨恨所奪取生命... —————————————————
《岸邊露伴在羅浮》是作者荒木老大 參與羅浮宮與漫畫界合作計畫的漫畫作品, 在沒有看過原作漫畫的情況下, 看完這部電影覺得敘事有點混亂。 於是找到網路上的劇情綱要一看, 發現是電影情境敘事有所缺漏, 所以才會看得有點摸不著頭緒。 /
(1)電影中不斷出現的蜘蛛 爬過畫作、爬上花朵、 爬上屍體的臉和耳朵。 似乎代表的是層層隱喻, 但其實是原作漫畫中的設定, 拿來畫「世界上最黑的畫」的顏料, 其實是由某種蜘蛛般的生物構成, 只要遇到人, 就會結合畫家怨念攻擊人。 這才說明了為何看到這幅畫的人 最後都會掛掉的原因。 不過電影卻絲毫未提, 只有頻頻出現蜘蛛的畫面。 / (二)和蒙娜麗莎完全相反的畫 有人曾經提過, 這幅「世界上最黑的畫」 是與蒙娜麗莎完全相反的一幅畫。 既然是與羅浮宮相關的作品, 這麼畫龍點睛、 引人好奇的環節卻沒有提及。 於是觀眾會一頭霧水, 明明岸邊手上的仿畫是「世界黑的一幅畫」, 但為什麼原作最後現身的時候, 這幅畫卻是一個女人的畫像? 電影畫面中的確有出現蒙娜麗莎畫作, 但就此希望觀眾去將之連結, 無疑考驗了觀眾的事物關聯性能力。 /
電影請到了高橋一生主演, 而他飾演的角色是主角「岸邊露伴」 雖然在體格跟氣質上高橋確實適合, 不過岸邊在作品中才27歲, 而高橋臉上則有40年的歲月痕跡。 在《不滅鑽石》中感到最大的可惜, 就是承太郎的選角外貌過分蒼老, 和漫畫印象有所落差, 在這部電影依然有這個問題。 /
日本的電影不管看了多少, 都認為其緩慢的節奏使人有點難按耐。 生活的步調可以慢, 但電影的敘事過慢則容易產生悶感, 尤其JOJO的動畫作品是完全不拖戲, 事件的解決相當俐落, 只可惜電影依然是日影一貫的風格。
以前常常在想, 在看韓劇或美劇從來不會有什麼尷尬感, 但看臺灣影視作品 卻常常皮膚疙瘩全體肅然起敬。 之中最大的原因應該就是聽不聽得懂, 既然不知道何謂正常自然聽不出有無尷尬。 但這個想法今天有了改變, 尷尬就是尷尬, 跟語言無關, 而是跟演技有關。 在電影中, 關於「角色看到悔恨而害怕」的場景, 這個悔恨只有當事人看的到, 旁人是完全看不到的, 旁人只能看見當事人憑空被槍擊、溺斃。 這部電影在呈現這樣驚悚的場景時, 角色的演出使人無法入戲, 略微尷尬。 ———————————————————————
在岸邊「天堂之門」能力的真人化上, 我從中得到了替身如果發生在真實世界 那一定很恐怖的想法。 不過在諸多層面上, 比起《不滅鑽石》的真人版電影, 這部《岸邊露伴在羅浮》就不夠出色,
但我依然會期待下一部JOJO系列的真人版電影。
#電影分享 #荒木飛呂彦 #不滅鑽石 #岸邊露伴 #高橋一生 #電影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