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影音串流平台 都有「加入收藏」的功能, 可以把想看的電影先加入後來再看。 但慢慢的自己發現, 在選擇哪些電影要加入的時候很有趣, 「這個我也要、那個我也要」的心情。 但等真的有空要看的時候, 反而又不想看收藏夾裡的電影。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 現在乾脆就隨便點隨便看, 尤其專門點那些基本上不會看的題材, 這應該算是跳脫舒適圈吧?哈 ——————————————
談判專家是一部充滿復古味道的警匪片, 片頭由傳奇歌手黃家駒的新聞作引, 將大家拉回那個似遠非遠的年代。 電影由劉青雲與吳鎮宇領銜主演。 / 卓文偉(劉青雲飾) 是一名警方的談判專家, 專門在歹徒挾持人質時負責出面, 以人質安全為主與歹徒談判的人。 自己的弟兄阿嘉 某次跟卓談到警隊的貪污事件之後, 就在碼頭被黑衣人槍殺。 卓文偉到場後發現阿嘉已死, 警隊隨後忽然就到, 發現現場只有卓文偉一人, 同時他又在爾後的搜查中被陷害, 於家中與車中被發現「證據」 因此以其為殺人嫌疑將之拘捕。 卓文偉被補後, 發覺連自己的老長官都懷疑自己, 覺得事出有詐, 當下判斷警隊內共犯一定很多, 以目前狀況看來沒一個能信任的。 於是卓文偉在逃脫之後, 以他過去的經驗以及技術, 轉頭挾持了一些相關人士, 訴求是要替他的弟兄阿嘉報仇, 同時揪出這起警隊福利基金貪污案 背後的主嫌究竟是隊上何人... ——————————————
對於鬥智的電影內容 我通常沒辦法當下就反應過來, 只覺得卓文偉能夠 當下解析層層結構關聯性謎團很厲害。 (雖然是電影但一定就是有這樣的人)
本片是由劉德華飾演的陳大來 與其妻挾持人質作為電影開頭, 訴說了兩個弱勢的無奈之人犯下的過錯。 同時也由身為談判專家的謝家駿 (吳鎮宇飾)與之談判。 電影高招的點就是一開頭就不馬虎, 一般在電影開頭觀眾都需要摸索一番, 等著引導慢慢進入正題。 而劉德華的現身, 一個沒人不認識的巨星 一開始就挾持了一個人, 觀眾馬上就被迫進入狀況, 同時也因為吳鎮宇的談判加入, 觀眾很快就能理解何謂談判專家的職責。
/
謝家駿在第一場戲中, 強烈感受到工作跟自身抱負有落差。 於是之後便辭去談判專家去當社工, 他希望能從源頭幫助弱勢族群, 或許這些悲劇能少一點。 另一個原因, 是因為他跟警隊的理念完全不合, 他是真心希望能藉由對談和平解決, 或許需要比較久的時間, 但出自人本關懷能真正處理事情。 只是警隊或許也有對上跟對外的壓力, 會以效率作為第一優先, 常常做出與談判內容不一的行動, 導致談判專家說一套, 警隊做一套的矛盾現象產生。 警隊想迅速了事的狀況下, 那談判專家還能有什麼籌碼? 因為跟歹徒說的跟實際行動都不一樣, 歹徒怎麼信任談判專家呢? 在這種結構之下, 人沒有依照理念行動所產生的無力感, 就是人會越工作越枯萎的原因。 這種礙於×××而無法照自己的意識辦事 產生的巨大失望與無力感, 是電影中詮釋個人認為最精彩的部分。 /
在卓文偉展開一系列行動之後, 警隊幕後貪污黑手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管, 陸續就殺掉不少人。 看完電影的當下 我在想卓文偉行動的正確性與否。 雖然他為的是正義, 但挾持人質終究是不良手段。 只是, 如果用的正當手段, 能有辦法解決事情嗎? 黑白在前後兩端, 事情多半還是發生在中間, 對或錯, 模模糊糊的。 ——————————————
如果畫質跟音質稍微再差一點就完美了... 開玩笑的! 以刺激性跟結構性來說都很完美的作品, 這點從看完電影的空虛感中可以證明。 空虛感分成兩種, 一種來自於看完電影後 覺得自己浪費了兩個小時; 另一種則是因為 精彩的電影在結束後觀眾就得馬上面對 相對之下太過素調與平靜的現實世界, 於是就會迎來越大的空虛。 《談判專家》則是後者。
—————————————— 另外備註: 顏卓靈飾演的Maggie這個角色, 除了外型本身俏麗之外, 髮型還原了當時年代的流行, 很大程度加強了觀眾對於港風的既定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