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貶義,但如果看完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毒舌大狀》的話,那我想大概是「當童話故事遇上粵語長片後而所誕生的結晶品」吧。
相信各位對「童話故事」這詞並不陌生,但「粵語長片」又是什麼呢?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粵語長片」指的是香港 40 至 70 年代初製作的粵語長篇電影,多數為黑白畫面,通常以民間傳說和市井生活、人生百態為故事題材,也反映當時底層人民的生活境況。主人公設定正直,劇情公式不外乎是遭到小人陷害,吃盡苦頭,但後來獲得同事、友人幫助,經過一番努力解決問題,最後受人敬仰。其中更傳達有關道德教育理念和正面價值觀的訊息。
這不就恰好跟《毒舌大狀》的精神相當符合嗎?藉由一起冤案和一位對抗上流社會、挑戰貧富懸殊階級、尋求公義及真相的平民百姓人物形象在律政片典型的套路公式之中,交織出一個對現在的香港觀眾來說,是既美麗(虛幻)又殘酷(現實)的「童話故事」。
《毒舌大狀》其故事架構彷彿就像是童話故事和粵語長片的的結合體
而講到故事,可延伸到劇本,當然就不得不提《毒舌大狀》的編導吳煒倫,他同時也是過去十年來賣座港片《激戰》、《寒戰2》、《梅艷芳》的編劇,而《毒舌大狀》則是他首次跨界執導的長片之作。憑著導演的電影處女作就成功刷下多項票房紀錄,更是首部成功突破港幣一億大關的港片,成為影史上當地最賣座的香港/亞洲電影,可見他在商業元素的掌握是及其的精準。
《毒舌大狀》的演吳煒倫(左),同時也是《寒戰2》、《梅艷芳》編劇,近十年來賣座港片的重要人物
除此之外,《毒舌大狀》其演員陣容無疑是一大看點。從觀眾見證著由票房毒藥變成春藥(欸?)的「子華神」黃子華擔任主角林涼水、「金馬影帝」謝君豪飾演霸氣外露的金遠山;已能夠代表新生代演員的廖子妤飾演反派鍾太、楊偲泳飾演連瞪人也很正的方家軍、香港人氣歌唱團體 Error 的「Dee哥」何啟華則是負責搞笑擔當的小師爺太子、王丹妮挑戰更為艱難的角色被告人曾潔兒;到僅有客串戲份卻令人再熟悉不過的資深演員林保怡、王敏德等等。個人會形容為這是集演技、顏值、討喜於一身的組合,算是未演就先替電影加分不少。
《毒舌大狀》的卡司陣容絕對是一大看點,未演就先幫電影加分,演員各有發揮之處
飾演反派鐘太的廖子妤戲份其實並不多,可是依舊搶眼十足
演員的表現同樣功不可沒,尤其是黃子華和謝君豪在片中好幾場的法庭辯論戲,兩人一來一往的防守和回擊,彼此互不相讓,火藥味十足,以及到後來亦敵亦友的關係,都實在是有夠精彩。必須要講,若你是兩位演員其一的粉絲影迷,那麼《毒舌大狀》這部片絕對是不容錯過的。
全片中黃子華和謝君豪(圖)之間的法庭辯論戲尤其最為精彩
當然,前面的好話那麼多,後面還是要稍微說一下,本片的不足之處。特別是《毒舌大狀》在延遲至接近四月才上映,對於又有持續關注的台灣觀眾來說,難免會賦予它更高的期望。只可惜的是,至少對我而言,《毒舌大狀》確實沒有想像中般的如此出色。
像是本片最為令人詬病的劇情邏輯的漏洞和略顯浮誇的橋段之問題,我想在於本片都是以戲劇和表演效果先行,尤其是在相對嚴肅寫實風格的基調下,使得部分的情節鋪墊都缺乏足夠的說服力來作支撐,儘管本片確實有成功拍出大快人心的爽感,但依舊掩蓋不了電影看起來稍嫌兒戲的事實。又或者說,這其實可以視為「童話故事」本質的一部分。
另外,其中最難以忽視而相當明顯的缺陷,莫過於港片或合拍片經常出現配音不對嘴的瑕疵,以及畫面切換過於生硬的剪輯方式。在我看來,才是本片唯二的最大致命傷。因此,很多時候都嚴重影響了演員們在互動時該有的火花和戲味,以及畫面、情緒和氛圍上的連貫性。
雖然《毒舌大狀》在香港口碑和票房雙收,但個人認為仍有不少值得加強的地方
但所幸的是,以上提到的這些問題,反而在最關鍵的幾場法庭戲,出現的機率是少之又少。顯然不難看出創作團隊在處理這些重頭戲時,都有意盡量降低,以避免此類的問題,才成功造就全片中最精彩的部分。
不過,在影像和鏡頭語言的運用,以及敘事節奏的拿捏上,《毒舌大狀》依然有著新手顯而易見的生澀。但就如上述所言,這只是吳煒倫導演的第一部電影而已。憑著現在的絕佳成績,相信接下來會獲得更多更好的機會,或許各位可以期待再看見他的進步。
後記:有關「粵語長片」的補充,由於以前膠卷保養不佳,使得畫質和音效差的關係,後來也有粵語「殘」片之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