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石化產業技術日漸進步,相信你我日常生活中早已離不開塑膠製品。使用及製造塑膠產品所帶來相關的負面效應相信你我都不陌生;最近南韓一所知名大學教授的專業團隊研究出一項史無前例的技術,號稱能夠達到零污染、零耗能、零碳排放的「3零技術」,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吧!
作者|彭卉汝
編輯|陳翌庭
—
隨著石化產業技術日漸進步,相信你我日常生活中早已離不開塑膠製品。使用及製造塑膠產品所帶來相關的負面效應相信你我都不陌生,無論是對環境還是人體,其影響皆是弊大於利。為了解決此問題,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正如火如荼、焚膏繼晷地尋找解方;在年初時,南韓科學技術情報通信部宣布,在塑膠回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研發出可在工業環境下,高效分解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的生物催化劑,為解絕塑膠製品所造成的環境及生態浩劫,注入了強大的希望。
什麼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呢?它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化學合成性樹脂,由於其具有韌性佳、重量輕、不透氣、耐酸鹼、耐水、耐油、抗衝擊強度大、耐磨性高,為絕佳絕緣等特點,因此被廣泛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包含飲料瓶、飲料包裝、衣服、安全帶和車用腳踏墊等。
傳統處理過程中,因其耐磨性高、耐酸鹼性強等特性,PET回收通常採機械化製程處理,包括去除相關標籤及外包裝、壓碎、清洗及加工處理等流程。可傳統回收方法常使得最終產出的材料品質大幅下降,導致只能送往焚化廠進行銷毀,在處理流程中及焚燒過程中的碳排放也是十分可觀;隨著近年來國際間的環保意識逐漸上升,化學催化劑則被視為另一種替代方案-「透過催化劑加速分解塑膠的化學反應」,此等新興分解塑膠的技術被科學家們寄予厚望,可同時仍存在原料污染與產生廢棄物等限制。
綜合韓國大報《朝鮮日報》旗下媒體「朝鮮商業」等韓國媒體1月3日報導,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生物催化技術,在塑膠回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由慶北國立大學教授金敬鎮領導的研究人員與韓國CJ第一製糖廠合作,開發出全球最高效的生物催化劑-PET解聚酶,用於分解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韓國科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部宣布了這一成就,強調了研究成果突破性改變塑料回收的潛力,研究成果於1月3日發表在著名雜誌《科學》(Science)上。
為了解決用傳統回收PET過程所造成問題,金教授的研究團隊專注於「生物回收」,即生物催化劑介導分解反應,就像於木材在自然環境中的腐爛方式。金教授的研究團隊們開發了一種高性能生物催化劑(酶),被稱為Kubu-P,針對塑料瓶、衣服、車用腳踏墊等產品中使用的PET塑料來進行催化,加快其分解過程。這種生物催化劑能選擇性地與PET發生反應,在塑料分解過程中產生純淨的反應產物,對環境負面影響最小,回收材料的質量很好,不會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
筆者認為南韓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對塑膠回收及分解相關議題可帶來雙重效應。首先,金教授與團隊的研究成果確實打破多年來關於塑膠回收相關議題的瓶頸;其次,若真能將此技術實際投入運用的話,或許會達到空前絕後的效果,甚至產生許多附加價值,進而減少更多隱藏的社會成本。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任何事情都有一體兩面。若是有不肖業者看準此項對地球可說是零汙染的技術所帶來的效果,進而擴大生產塑膠等相關用品,反而會本末倒置,所以此技術的問世到底是福還是禍,變數仍大。
—
參考資料
—
歡迎大家於留言區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每週六、日14:00準時更新✨
別忘了到我們的主頁查看更多文章😍
臉書、IG、方格子🔍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
#高中生的循環經濟 #高中生課外活動 #學習歷程 #循環經濟 #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