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塑冷知識|可生物分解塑膠,並不能完全分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海龜將塑膠袋當作食物誤食 © Troy Mayne / Oceanic Imagery Publications Troy Mayne / Oceanic Imagery Publications

其實市面上標榜可生物分解的塑膠,並不一定能完全分解,主要可分三種類型

1.在傳統塑膠材質裡添加玉米澱粉或是碳酸鈣,但是無法讓塑膠消失!!
2.添加光敏促進劑,可在自然環境裂解成碎片粉狀,並不是完全分解!!!
3.可堆肥塑膠,這種才可以在自然掩埋或堆肥之下分解變成有機物質、二氧化碳 和水!!

可堆肥或生物可降解塑膠究竟是什麼?3 點了解它的定義與原理

由粟米、大麥等有機物料製成的生物可降解塑膠,丟棄後可轉化成為有機堆肥或自行分解,會否成為 21 世紀輕易解決塑膠污染的辦法?
事實是,沒那麼簡單。

1. 生物降解塑膠的材料是⋯

目前已商業化生產稱為生物可降解材料,主要有聚乙烯醇(PVA)以及聚乳酸(PLA)兩種,另外還有澱粉基(Starch Blends)、聚對苯二甲酸丁酯(PBA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以及聚羥基脂肪酸酯(PHAs)等[1]。

2. 生物降解原理是⋯

在微生物的幫助下,可轉化為水、二氧化碳和生物質,這種轉化稱為生物降解。不過,國際間對生物可降解塑膠的定義不一,而可降解塑膠能否完全降解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包括可降解塑膠中的添加劑類型、物料厚度,更重要的是棄置環境中是否存在有利降解的條件等。
可堆肥塑膠亦包含於生物可降解塑膠的名稱。現時國際市場對可堆肥塑膠的認證各有差異,但一般均指向產品會於 180 天內分解、堆肥不具植物毒性、不含重金屬等。

3. 可降解塑膠如何回收?是否我們想像中簡單?

大多數可降解塑膠不能與傳統塑膠一起回收,主因是它們的化學成分不同。生物可降解塑膠要成功轉化,必須存在有利降解的環境條件,若將可降解塑膠混入一批傳統塑膠可回收材料中,很可能會影響整批塑膠的質量。

臺灣常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有哪些?

臺灣最普遍被討論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為 PLA (聚乳酸 ,Polylactic acid 或 Polylactide,簡稱 PLA),在本次的調查中也發現,有許多的零售業者紛紛採用聲稱「環保材質」做為傳統塑膠包裝的替代方案。
例如家樂福的肉類商品包裝將全面採用所謂環保材質 PLA。然而在缺乏更進一步的配套措施與減塑政策下,這樣做帶來的環境衝擊可能跟傳統塑膠並無二致。
PLA 是利用玉米、馬鈴薯,及其他含碳水化合物的作物為原料製造,經發酵後產生乳酸,將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PLA 分解最後剩下二氧化碳、水與其他殘留物,但是要讓這些聽起來非常「天然」事情發生其實相當耗工,因為 PLA 這些生物可分解塑膠並不會在自然環境下自己分解,而是須在工業堆肥環境,高溫(超過攝氏70 度)、高濕與厭氧菌的環境下,才可能在90天內可分解九成;由於生物可分解塑膠外表和傳統塑膠無差異,消費者難以分辨,若在回收時混入傳統塑膠,可能導致回收材的品質降低。目前臺灣的回收體系與基礎設施尚無法負荷大量 PLA 的終端處理,也無明確的法源來規範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堆肥處理。
  • 生物基質塑膠不等於生物可分解塑膠
生物基質塑膠(Biobased)與生物可分解塑膠(Diodegradable),是兩個不同的觀念,但是常常有消費者搞混,也有廠商故意混淆,大家可要分清楚。
  • 生物基質塑膠
生物基質塑膠指的是以生物來源的成分,再經過加工後製為塑膠。常見的有澱粉發酵為乳酸,再加以聚合的聚乳酸(PLA)塑膠;也有如可口可樂之前曾經使用甘蔗以及甘蔗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料來生產植物寶特瓶(PET);或是前幾年台灣暴起暴落的蔗渣吸管(這點有點爭議,因為其實主體還是PLA);而媒體也報導,捷克車廠Skoda 推出以甜菜渣為原料,透過專利的染色及壓製技術作為內裝裝飾,也以另外一種由蘆葦草成為生物燃料後的殘渣,成為車內門板、A柱等部位材質。這些都是使用生物材料作為聚合物的案例,可以替代來自石油材料的塑膠,但是使用生物材料不等於可以生物分解,這是非常多人誤會的地方。
  • 生物可分解塑膠
生物可分解塑膠指的是在特定條件下,比傳統塑膠更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物質,其來源可以是石油或是生物基質塑膠。但是塑膠的分解是有差異的,有的只是崩解解或是分解,也就是塑膠看似被分解,其實只是因為氧化或光解分解為碎粉等小顆粒,其本質還是塑膠高分子。但是另一類生物可分解塑膠,特別被稱為為「生物可堆肥塑膠」,指分解過程將產生堆肥或腐殖質等生物可利用的較小分子,可以與有機廢物一起添加到工業堆肥中,或是直接降解為二氧化碳。可以想見,這種生物可分解塑膠是很多人心目中環保追求的目標。
  • 生物可分解塑膠(PLA)的盲點
目前市面上最普遍被稱為生物可分解塑膠的就是PLA,PLA常被作為透明的冷飲杯、透明的沙拉盒、透明的蛋盒、刀叉、塑膠袋的形式,PLA材質被歸類為7號的其他塑膠。PLA被某些人相信是種環保材質,之前也有把蔗渣PLA吸管塑造為台灣之光,在群募市場狠狠募了一大筆錢,但是PLA真的如大家所想像的理想嗎?
  • PLA不能與其他塑膠一起回收
PLA與其他塑膠的性質不同,所以不能與其他塑膠混和回收,甚至可以說,其他塑膠混到PLA反而會大大妨礙其回收的價值與可行性,而且目前主要得靠人工把PLA與其他塑膠分類,所以這是現在塑膠回收體系的一大困擾。但是很多消費者不了這點,PLA看起來與其他塑膠又太像,有的民眾堅持自己還有別人都要把PLA丟在回收塑膠區,其實這很困擾。也因為PLA必須走獨立的回收體系,台灣又缺乏PLA再製的機制,所以其實PLA即使分類完,也大多是送去焚化,並無法循環。
  • PLA在自然環境很難分解
PLA造成很多人誤會的地方,是認為他在自然環境中比如說埋在土裡就會分解成大自然的養分或是回歸成二氧化碳,其實那是出自許多人心中的想像,或是源自於廠商的刻意誤導行銷。韋恩之前就有分享過網友對甘蔗吸管的分解實驗,6個月失敗,有人做了實驗,將PLA包裝埋在土裡長達半年的時間,但是PLA外型還是完整好好的,沒有分解的痕跡。事實上,根據之前的日本學者研究,PLA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進行理想的分解,也就是必須在厭氧的環境下,具有足夠高的濕度,55度C以上,60天的時間才能分解90%。所以絕對不是埋一埋就能分解掉這麼美好。
  • PLA在台灣不能作為堆肥使用
目前台灣法規對PLA回收缺乏全面思考,呈現多頭馬車,橫向連結不足的情形。目前法規規範,雖然已經有「可堆肥化塑膠」「用於紙與其他可堆肥基質覆層之生物可分解塑膠」以及「CNS14432 塑膠材料在控制堆肥環境下最終好氣生物分解度測定法-二氧化碳釋出量分析法」的檢驗方法。但是在關鍵的肥料管理法中,PLA還未列為肥料材料,所以無法合法作為堆肥,堆肥業者也因此沒意願收PLA堆肥。
  • PLA包裝在台灣被麥當勞放棄
速食業龍頭台灣麥當勞發現可分解塑膠PLA去化及回收受阻,去年率先和PLA分手,沙拉盒和透明冷飲杯改為紙容器。台灣麥當勞指出,之前許多消費者要回收餐盒容器時,常常分不清PLA和塑膠,後來追查PLA用後的流向,也覺得不妥,促使該公司淘汰PLA容器,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二○二○年五月起,原本PLA材質的沙拉盒、冷飲杯全改為永續林業認證的紙容器,全台麥當勞回收檯投入口與標示也重新設計,回收物只分為「塑膠」與「紙杯/紙盒」兩類,消費者回收意願與正確度都提高,回收量較前一年增加15%。
目前有機連鎖通路「里仁」則選擇繼續擁抱PLA作為塑膠袋用,其配套則是自行建立回收、堆肥體系,致力實踐減塑,但付出昂貴的代價,里仁說明是2018年就開始和銘安科技合作生產PLA可分解袋,有國際可堆肥認證,之前也經過實驗測試確實可以分解才採用。只是韋恩到銘安科技的官網查詢,並沒見到有哪些具體的國際可堆肥認證,也沒見到可分解的實驗測試數據。而里仁有展示實驗的照片,但是看來分解也還沒完全,所以韋恩還是抱持很好奇的態度。

結論:

零售企業開始改以用「生物可分解塑膠」當作是減塑的解方,但生物可分解塑膠在國際標準上須在高溫、高濕、厭氧的工業堆肥環境才能夠分解,分解後也只是變成微塑膠。

不管用什麼材質替代,問題的本質都是「一次性使用」。

綠色和平認為的塑膠污染解決方案是什麼?

拒絕使用低價、一次性的塑膠包裝,採用重複使用、重複填充的商品選項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2018年歐洲議會表決通過:生物可分解塑膠無法解決塑膠污染問題。
2019年歐盟議會通過的一次用塑膠禁用方案,如吸管、攪拌棒、塑膠軸棉花棒與餐具等,在材質方面明確禁止氧化分解塑膠(oxo-degradable plastic)的使用,氧化分解塑膠號稱是生物可降解的塑膠,但事實上氧化分解塑膠只會先分解成小的塑膠碎片成為微塑膠,繼續危害海洋和其他生態系統,並不能算是生物可分解塑膠。
但目前台灣尚未宣布禁用氧化分解塑膠,且因標章不明,消費者也無法辨別差異,更無法選擇使用進而妥善回收。議會也強調生物可分解塑膠不僅不能當做解決塑膠汙染的“萬靈丹”,反而會讓人們無法專注在真正的解決方案上。執行源頭減量,減少塑膠製品的政策才是當務之急。」

目前為止,沒有一種完美的生物可分解塑膠,不是買了哪種宣稱可以100% 分解的塑膠,我們就放心了,因為那可能是一場誤會或廠商的刻意誤導。身為負責任的消費者,還是要盡力做到減少塑膠的使用 (Reduce)、盡量循環使用 (Reuse)、做好回收(Recycle)。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NNORHIN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要特別注意你手上的物品是否為複合材質。若是「複合材質」的塑膠製品,例如有些填裝食物的包裝袋,為了提升防潮性、空氣阻隔性,會需要採用到多種材質組成,玩具經常也都是多種塑膠跟材質混合組成,都是不利回收的設計。 哪些塑膠可以回收?塑膠分類回收又該怎麼做?其實我們日常接觸的塑膠製品上,都有標註1至7號的塑膠
出口歐美包裝標示要注意,標榜不實的回收標示將面臨相關罰則!! 現今社會,環保已成為全球議題,隨著消費者對永續發展的重視,「可回收」已成為包裝產業的關鍵詞。 然而,「可回收」並不再是可以隨意使用的概念,隨著法規的加強,標榜不實的回收標籤可能面臨高額罰款與禁止販售。 因此,確保包裝是否可回收,對於企業來
要特別注意你手上的物品是否為複合材質。若是「複合材質」的塑膠製品,例如有些填裝食物的包裝袋,為了提升防潮性、空氣阻隔性,會需要採用到多種材質組成,玩具經常也都是多種塑膠跟材質混合組成,都是不利回收的設計。 哪些塑膠可以回收?塑膠分類回收又該怎麼做?其實我們日常接觸的塑膠製品上,都有標註1至7號的塑膠
出口歐美包裝標示要注意,標榜不實的回收標示將面臨相關罰則!! 現今社會,環保已成為全球議題,隨著消費者對永續發展的重視,「可回收」已成為包裝產業的關鍵詞。 然而,「可回收」並不再是可以隨意使用的概念,隨著法規的加強,標榜不實的回收標籤可能面臨高額罰款與禁止販售。 因此,確保包裝是否可回收,對於企業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塑膠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不可或缺材料,更成為環境的最大敵人。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100%可生物分解的生物塑膠,該材料可在兩個月內完完全全地分解,並能在自然環境中安全轉化。這一創新科技不僅提高了環保意識,亦為解決塑膠汙染問題帶來新的希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項具革命性的發明及其對未來塑膠產業的影響
Thumbnail
寶特瓶、塑膠袋之後之具有挑戰的輪胎與鞋子,能否再回到原始或者用「反噬」與「併吞」 比如輪胎和鞋子,它們都是由石油塑料製成的,也許我們可以嘗試用天然材料來製作,甚至找到一種方法讓它們能夠自我'反噬'或'併吞',重新變回最初的原料。 的化學合成設備,通過特殊的化學反應,將舊輪胎和鞋子分解成基礎原料。
Thumbnail
生物可降解材料作為綠色替代方案,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和環保價值。本文介紹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特點和應用,並分享其在紡織品等方面的應用案例,推廣綠色生活和消費觀念。最後,呼籲傳統金屬加工產業使用植物性切削液,共同守護自然與家園。
Thumbnail
夜市的食物都很衛生可以放心食用,但問題常出於用來裝油炸食物,例如;油炸雞塊、天婦羅、章魚燒或薯條,的防油紙袋或紙盒,其內層就有可能塗上一層PFAS物質,用來防油、防水或耐高溫。但是PFAS塗層有致癌的危險。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什麼是塑木材質?優點大揭密‼ 塑木 是 #可回收的塑膠 與 #木頭纖維或顆粒 利用各種不同的技術合成 常見的技術有 擠壓、平壓或射出形成的一種環保♻️建材 🏆優點🏆 1.塑木耐用性高 塑木具有較高的 #耐候性 和 #耐腐蝕性 不易受潮💦、變形、腐爛🏚️等問題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可降解行業從業,從現在歐盟關於塑料循環經濟看來,歐盟近期政策主要提倡的思路是鼓勵循環再生塑料的使用,延長塑料的使用生命週期。從市場方面看,歐美市場關於塑料環保的使用邏輯按先後順序是: 1、recycle材料 2、生物基材料 3、可降解材料 - 其中可降解材料中更看重的是海洋降解。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教授張耿崚領導的團隊已成功研發一種能在短時間內自行分解的環保塑膠。這項創新製備方法將酵素均勻分佈於聚L-乳酸(PLA)結構中,使其在一般條件下能夠自行分解。該研究成果在2023年日本JDIE真夏設計創意暨發明展中摘得金牌,並贏得羅馬尼亞特別獎。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塑膠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不可或缺材料,更成為環境的最大敵人。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100%可生物分解的生物塑膠,該材料可在兩個月內完完全全地分解,並能在自然環境中安全轉化。這一創新科技不僅提高了環保意識,亦為解決塑膠汙染問題帶來新的希望。本文將深入探討這項具革命性的發明及其對未來塑膠產業的影響
Thumbnail
寶特瓶、塑膠袋之後之具有挑戰的輪胎與鞋子,能否再回到原始或者用「反噬」與「併吞」 比如輪胎和鞋子,它們都是由石油塑料製成的,也許我們可以嘗試用天然材料來製作,甚至找到一種方法讓它們能夠自我'反噬'或'併吞',重新變回最初的原料。 的化學合成設備,通過特殊的化學反應,將舊輪胎和鞋子分解成基礎原料。
Thumbnail
生物可降解材料作為綠色替代方案,展現出了廣泛的應用潛力和環保價值。本文介紹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特點和應用,並分享其在紡織品等方面的應用案例,推廣綠色生活和消費觀念。最後,呼籲傳統金屬加工產業使用植物性切削液,共同守護自然與家園。
Thumbnail
夜市的食物都很衛生可以放心食用,但問題常出於用來裝油炸食物,例如;油炸雞塊、天婦羅、章魚燒或薯條,的防油紙袋或紙盒,其內層就有可能塗上一層PFAS物質,用來防油、防水或耐高溫。但是PFAS塗層有致癌的危險。
Thumbnail
【社會發生什麼事?】系列第六彈 帶你思考什麼是「塑膠」! 地球環保議題,塑膠究竟造成了什麼環境問題? 家長不曉得如何解釋的社會議題,就讓這本書來幫你!
Thumbnail
什麼是塑木材質?優點大揭密‼ 塑木 是 #可回收的塑膠 與 #木頭纖維或顆粒 利用各種不同的技術合成 常見的技術有 擠壓、平壓或射出形成的一種環保♻️建材 🏆優點🏆 1.塑木耐用性高 塑木具有較高的 #耐候性 和 #耐腐蝕性 不易受潮💦、變形、腐爛🏚️等問題
Thumbnail
國際淨零排放趨勢下,循環經濟成產業供應鏈減碳和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如何將產業鏈中的廢棄物當成材料,再製成可用產品,建構共生共存平台,形成永續循環的生態產業,成為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立的契機,期待更多人能看見資源再利用的價值,解決塑膠垃圾引起的環境污染,達到循環經濟目標。
可降解行業從業,從現在歐盟關於塑料循環經濟看來,歐盟近期政策主要提倡的思路是鼓勵循環再生塑料的使用,延長塑料的使用生命週期。從市場方面看,歐美市場關於塑料環保的使用邏輯按先後順序是: 1、recycle材料 2、生物基材料 3、可降解材料 - 其中可降解材料中更看重的是海洋降解。
Thumbnail
綠潔塑™,一種創新的生物分解塑料,旨在解決傳統塑料製品對環境造成的長期污染問題。我們利用最先進的生物科技,從天然可再生資源中提取原料,製成對人類和自然都友好的塑料替代品。
Thumbnail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副教授張耿崚領導的團隊已成功研發一種能在短時間內自行分解的環保塑膠。這項創新製備方法將酵素均勻分佈於聚L-乳酸(PLA)結構中,使其在一般條件下能夠自行分解。該研究成果在2023年日本JDIE真夏設計創意暨發明展中摘得金牌,並贏得羅馬尼亞特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