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造訪過埃及,街頭巷尾那些隨處可見、活潑親人的小貓,是否也讓你忍不住停下腳步?
埃及小貓咪,這隻真的好可愛~
(此篇文章由雪莉思 Sherry撰寫,曾發布在旅遊粉絲專頁)
埃及的小貓,以親人、不怕生的特質著稱。走在街頭,只要輕輕呼喚,那隻正在打盹的小貓可能立刻竄起,滿臉好奇地向你跑來。
如果你手中還有食物,它們更會毫不客氣地黏上你,彷彿早已是熟識的老朋友。這些小貓不僅隨處可見,更像是穿越時空的守護者,連結著古埃及的神話與現代埃及的日常
在埃及,愛貓的人很多。常常看到店主會在店鋪門前為貓咪準備水碗和食物,即便再忙碌,也不忘摸摸牠們的頭而在許多公寓大廈,門房經常坐在大門前,幾隻小貓圍繞在他腿邊陪伴他休息,這樣恬淡的畫面,與繁忙的開羅大都市形成鮮明對比。
不過,儘管埃及人普遍愛貓,也有不少人對貓咪感到害怕,尤其是女性們(當然,也有很多女生非常喜歡貓咪~)。
在某些戶外餐廳,你可能會看到女性突然倒吸一口氣,或一群人驚慌失措地抬起雙腳,這時候,往往不是蟑螂,而是桌子下出現了貓咪。年長者通常會用拐杖驅趕牠們,或是用寶特瓶往貓咪身上灑水。
開羅街上的嬌客們
提到貓咪,當然要接著介紹埃及貓神──芭斯特女神!
芭斯特(Bastet)這個名字源自於「bast」,意為「裝滿膏油的容器」,象徵著她與保護、療癒的關聯。在她的形象中,貓是最主要的象徵,代表著溫柔與母性,但同時也具備防禦性與勇猛的力量
芭斯特的形象最初是以獅頭女性的姿態出現,象徵太陽神拉的力量與毀滅性,帶有戰鬥性,和台灣民間信仰中的虎爺有些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形象逐漸轉變為貓頭或全貓身的形象,成為家園與母性的守護者,特別保護孕婦與孩童。
在芭斯特的影響下,貓在古埃及被視為神聖的動物,飼養貓咪的家庭相信會受到祝福。
古埃及人會將死去的貓製作成木乃伊,與主人一起陪葬,以祈求芭斯特的庇佑。考古學家在芭斯特崇拜的中心──『布巴斯提斯(Bubastis)』,發現了大量的貓木乃伊與貓雕像,更證明了貓在古埃及宗教中的重要地位!
布巴斯提斯位於現代埃及的『宰加濟格(Zagazig)』,距離開羅約1.5至2小時車程。如今,布巴斯提斯遺址殘存的紅色花崗岩柱子和基礎結構,讓人得以想像當年神廟的宏大規模,但由於遺址缺乏完善的旅遊設施,對一般旅客而言,參觀價值有限。
左側為腳邊有四隻幼貓的芭斯特女神銅像,象徵著溫柔的母性與生育;右上為古埃及壁畫描繪狩獵鳥禽的貓咪;右下為芭斯特聖城--巴布提斯的遺址。 🔗圖片來源: ➡️左側+右下:National Geographic官網 ➡️右上:British museum官網
古埃及神話中的神聖氣息,似乎透過埃及貓(Egyptian Mau)延續到了今天,讓牠們成為現實生活中的獨特存在埃及貓的血統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牠們最特別的地方,是身上自然生成的斑點花紋~
這些斑點分布在身體兩側,腹部也可能有小斑點。這與大多數貓品種的人工選擇性斑點不同,埃及貓的斑點是基因自然演化的結果。
古埃及人相信貓有保護家園的能力,而埃及貓修長的身形和敏捷的動作,使牠們成為極具獵捕本能的貓咪,這恰好與古埃及人對貓的神聖認知息息相關;牠們親人且溫順,喜歡與人互動,這也解釋了為何貓咪在古埃及社會中,會受到如此推崇!
除了身上的斑點之外,埃及貓的額頭上通常會有一個「M」字型的花紋,在古埃及,這種花紋與貓的神聖性密切相關,被認為是貓咪的高貴標誌。
如果,你在埃及街頭遇見額頭有「M」字型花紋的斑點小貓,誰知道,也許你遇見的那隻貓咪,正是芭斯特女神的後裔呢!
左側為純種的埃及貓,右側為我在路邊捕獲的埃及小貓咪,兩者的花紋是不是很相似呢😉 🔗圖片來源: ➡️左側:Wikipedia-Egyptian_Mau
☕️請雪莉喝杯咖啡:一杯拿鐵的時間,換一場旅行,一場關於世界與生活的對話。
https://vocus.cc/salon/65a3d437fd89780001dfb774/plans/content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坐下來,端起一杯拿鐵,聽朋友聊聊他的旅程與見聞?
每一篇文章,就像是一場我們在咖啡館裡的相遇。我分享著埃及的日常、街頭的喧囂、巷弄裡的驚喜,而你透過文字,像是靜靜坐在對面,偶爾點頭微笑,偶爾發出「原來如此」的驚嘆。如果你喜歡這樣的時光,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拿鐵——這杯咖啡不只溫暖手心,也讓這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能夠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