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說馬修史卡德是按照勞倫斯卜洛克真實年紀而撰寫的偵探角色,那,這個在一九八九年被翻譯為《刀鋒之先》的故事應該是在馬修史卡德以及勞倫斯卜洛克都約略跟我在同樣為五十歲的當下所發生的,萬萬沒想到,在體力走下坡的當下被人生歷練積累的喘不過氣的厭世感中,這本名字並不怎麼引起我興趣的《刀鋒之先》,竟然讓我在睡眼惺忪的感冒睡前,一再地撐著眼皮硬是要讀完才肯睡去。

勞倫斯從《父之罪》開始就隱約又瀟灑地表達馬修史卡德根本就是一把亦正亦邪雙面刃,從我上一本《酒店關門之後》到這一個《刀鋒之先》根本就是不間斷地把豁達人生觀與同理心同情心傲慢發揮到極致,同時又不失去鬆散人性觀點的種種集合,你要說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不愛讀馬修史卡德,那我還真不知道沈迷於本格趣味推理的安樂椅讀者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生境遇,才能有這種以哈哈之歌為背景的人生況味。

直覺那個奔赴紐約追尋星夢的多嘴鳥,最後會有著此等淒涼的下場也是天公地道,哎~我允許記憶遊蕩浮現,可是讓我浮想聯翩的竟是那段毀了我的世界且莫名其妙的愛情

因為前妻是個活潑好動的三八,所以針對失蹤女性被老大喝令閉嘴的恐嚇,本人覺得十分受到鼓舞與安慰,原來這個世界不只是我這種呆若木雞的人會痛恨這種三八,黑道老大也不例外呀!
這本集合了冷硬偵探,甚至你可以說是不過就是個長篇大論地講述寂寞中年人生的故事,其中頂多是悄悄地把一個拜金女尋夢不果而魂斷異鄉的悲情劃上句點的傳統故事而已,但,事實上最後本格派的驚爆解答,卻有著讓我這樣讀者回味無窮的惆悵感慨,對於我們定義的善與惡,是與非,吸毒或抽菸,殺人焚屍或分屍餵豬?究竟那個是天真,何者為人世間的巧妙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