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周公神斷陰陽
作者 / 喬正一
在古中國河南的某處村落裡,住著上百戶人家。村中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其中最為人稱道的便是彭、任、石三戶人家。這三戶雖非同姓,卻情同手足,彼此扶持,日子過得雖不富裕,倒也安穩。
第一戶姓彭,家主名喚彭祖,年紀最長,村裡人都尊稱他為「彭大公」。彭大公一生未娶,膝下無兒無女,平日裡靠著替人打雜為生。他為人勤勉老實,深得村民敬重。
第二戶姓任,家主名叫任定,年紀次之,村裡人稱他為「任二公」。任二公有一獨生女,小名「桃花」,年方十六,生得如花似玉,且心靈手巧,尤其擅長刺繡,是村裡有名的巧手姑娘。
第三戶姓石,家主名喚石三公,年紀最小,村裡人稱他為「石三公」。石三公早年因病去世,留下妻子李氏與獨子石留住相依為命。李氏祖籍洛陽,村裡人都稱她為「石婆婆」。石婆婆的兒子石留住今年二十歲,是個勤奮孝順的好青年,平日裡靠著販賣針線雜貨為生,母子二人雖清貧,卻也其樂融融。
這三戶人家感情極好,平日裡互相接濟,宛如異姓兄弟。然而,三戶人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遺憾——人丁單薄。彭大公無兒無女,任二公只有一個女兒,石婆婆也僅有一個兒子。村裡人常說:「這三戶若是能合為一家,那便是天作之合了。」
就在石留住二十歲這年初春,他決定南下經商,希望能為家中掙得更多銀兩,讓母親過上好日子。臨行前,他將平日積攢的資本悉數帶上,告別母親,踏上了南下的路途。然而,這一去竟杳無音信。古代交通不便,通信困難,石婆婆日夜思念兒子,心中焦急萬分,寢食難安。
一日,石婆婆獨坐家中,心中愈發不安,暗自思忖:「唉!真是怪了,村裡出外經商的人不少,怎麼偏偏我兒連個平安信都沒有?對了!我常聽彭大公提起,他的主人周公精通周易八卦,算卦極準,不如我去求他算上一卦,看看我兒何時能回家,也好讓我安心。」
想到這裡,石婆婆便起身前往周公的卦鋪。
周公是村裡有名的術士,自幼研習《周易》,精通八卦與奇門遁甲。他早年喪偶,膝下有一子一女,兒子名喚增福,年方二十一;女兒小名臘梅,年僅十三。周公開設卦鋪已有三十年,憑藉精湛的卜卦技藝,名聲遠播。他對自己的專業極為自負,常說:「陰陽有准,禍福無差。」卦鋪門前掛著一塊招牌,上書:「一卦不著,甘罰白銀十兩。」三十年來,從未有人能拆下這塊招牌。
這一日,周公如往常一般,吩咐彭大公開鋪營業。彭大公將十兩銀子擺在門口,以示誠信。正當他準備招呼客人時,遠遠瞧見石婆婆步履蹣跚地走來。
彭大公迎上前,關切地問道:「石婆婆,您這是要去哪兒啊?」
石婆婆嘆了口氣,道:「我兒南下經商,半年多杳無音信,我心中實在不安。聽你說周公的卦算得極準,我想請他為我兒算上一卦,看看他何時能回家。」
彭大公點點頭,道:「原來如此。周公的卦確實靈驗,您隨我來吧。」
在彭大公的引薦下,石婆婆見到了周公。彭大公代為說明來意:「老爹,這位是我的鄰舍石婆婆。她兒子南下經商,半年多未歸,想請您為他算上一卦,看看何時能回家。」
周公微微頷首,道:「將你兒子的生辰八字報來。」
石婆婆連忙答道:「我兒今年二十歲,三月十五日午時生。」
周公閉目凝神,手指掐算,口中喃喃自語:「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片刻後,他忽然睜開雙眼,嘆道:「唉!陰陽不順人情。妳不必再煩惱了,妳兒子注定壽夭,無法歸來。」
石婆婆聞言,如遭雷擊,顫聲問道:「壽短也罷了,只要他能回來,讓我見他最後一面也好啊!」
周公搖頭道:「卦象顯示,他今夜三更前後將客死異鄉,死於三尺土底下的石板之中。妳們母子注定無法相見。」
石婆婆聽罷,頓時淚如雨下,哭喊道:「老爹,您莫要嚇我!請您再算一次吧!」
桃花聽罷,心中一震,暗自思忖:「周公的卦雖準,但人命關天,豈能坐視不理?」她握住石婆婆的手,柔聲道:「婆婆莫要太過傷心,或許還有轉機。我這就回去想想辦法,您先好好休息。」
桃花離開石婆婆家後,心中思緒萬千。她自幼聰慧過人,對周易八卦也有所涉獵。她決定親自前往周公的卦鋪,一探究竟……
(未完待續)
特別鄭重聲明:本小說使用的一切圖片均係以AI生成,完全符合著作權法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