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被遺忘的最寒冷戰爭 —韓戰釜山保衛戰 " 挺住或戰死 ! Stand or Die ! "-- 26 July 1950, Walton Harris Walker (December 3, 1889 – December 23, 1950) --( 華克將軍,美軍第八軍團司令,在韓國視察部隊時死於吉普車翻車車禍) 在北韓人民軍長驅直入,把南韓軍隊及美軍趕到釜山外圍,面積只占南韓國土面積的10%,只剩下約110公里長,100公里寬的地區,雙方沿著洛東江進行激烈拉鋸戰時,它的弱點也暴露出來。北韓軍隊的主力部隊集中到了第一線,後方空虛; 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困難。這給了美軍抓住弱點反擊的機會.@仁川敵後登陸 (The Inchon Invasion, The Inchon Landing) “We shall land at Inchon and I shall crush them”我們要在仁川登陸並且碾壓他們”1950年9 月15日美軍第10軍團登陸仁川,漢城的外港.此次作戰代號為Operation CHROMITE(鐵鉻行動),戰略目標為建立灘頭堡,迅速前進內陸,奪取金浦機場Gimpo Airport,渡過漢江,重新奪回首都漢城.麥帥為何堅持要以仁川為目標的理由很明顯;仁川位於漢城溪邊32公里,是漢城外港,日本人留下來的鐵路及公路系統由漢城往南北,電話系統及電報網路由漢城輻射,金浦機場位於仁川及漢城之間,是南韓最大及最好的機場.仁川登陸是歷史上重要的兩棲登陸範例,於9/15到9/19間,75000名聯合國部隊改寫了原本被困在釜山周圍,為求生存南韓的命運.仁川是世界上潮汐高度第二高,可以高達10公尺的港口,當年9月只有2天潮汐高度適合大型登陸艇登陸.麥帥認為北韓可能因為地理障礙而沒有預期到聯合國軍會在此登陸,麥帥也想藉此行動切斷北韓的補給線. 麥帥在1950年8月23日在東京45分鐘的會議中,說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U.S. Joint Chiefs of Staff)同意批准此行動.至9月22日止,聯合國部隊已經卸下了超過6,600輛車輛,53,800名部隊,25,500噸補給.6天後聯合國部隊重新奪回漢城.漢城的景象很醜陋殘忍.北韓軍隊及祕密警察屠殺了超過26,000名平民,包括美國戰俘的大型墳墓被發現,這讓麥帥回憶起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人在馬尼拉的暴行.金日成忽略當時中共和蘇聯的警告,盟軍有可能做敵後兩棲登陸,仁川位於南韓首都漢城以西30公里,中共和蘇聯情報人員在日本觀察到,美國在日本港口準備許多兩棲登陸裝備,而且在日本保留兩個海軍陸戰隊師做兩棲登陸演練.中共和蘇聯都曾警告過金日成,美軍可能在仁川登陸.金日成卻過度樂觀戰情,置若罔聞,忽略此重要情報,未能及時應對,竟然沒在仁川港加強防禦及布雷.後果就是1950年 9月15日, 美軍成功在仁川進行敵後兩棲登陸,切斷了北韓軍隊後路及補給線,北韓軍潰敗被趕回38度線以北. 麥克阿瑟將軍為避免和北韓軍隊作陸地正面作戰,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對日本跳島戰術思維,力排眾議,克服潮汐不利高風險因素,仁川港潮水漲退潮落差可高達10公尺,9月15日動用7.5萬部隊(其中約4萬步兵) 在仁川(位於敵後約240公里)實施兩棲登陸,仁川登陸戰作戰代號為“ 鐵鉻行動“(Operation Chromite)。化被動為主動,1.5萬海軍陸戰隊成功登陸後,9月18日攻佔重要的金浦機場作為空軍補給基地,9月25日攻陷漢城,北韓軍隊被攔腰截斷,戰場形勢急劇逆轉。當美軍進入漢城後,發現被北韓處決的平民婦幼集體墳墓,李承晚雖然對政敵及左派份子進行無情屠殺鎮壓 ,但是金日成更為殘暴,在4個月內就處決了南韓平民2.6萬人.10月1日麥帥下令聯合國軍乘勝追擊, 跟隨南韓軍隊繼續跨越過三八度線,向北推進。由於有多達11萬北韓軍隊被俘虜,逃回到北韓的兵力在3萬人以下,麥帥因此躊躇滿志,樂觀的相信這場戰爭基本上已經了結.仁川登陸成功可以說是 麥克阿瑟將軍52年職業軍旅生涯成就的最高峰.--如果他(麥克阿瑟將軍)在仁川登陸的第二天退休,那麼美國每個城市都會出現一所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的學校-- --美國遠東司令部軍官,麥卡佛雷 Lt. Gen. William J. McCaffrey(1914-2006) -- (筆者註:事實上台灣最早的一條收費快速公路於1964年5月2日完工通車,為今日中山高速公路基隆至台北路段的前身,當時命名為麥克阿瑟公路MacArthur Thruway)@ 中共參戰" The first casualty when war comes is Truth "" 真相是戰爭的第一個傷亡者 "-- Hiram Johnson ( USA 1866-1945 ,曾任美國參議員,加州州長 ) -- " In war-time the word patriotism means suppression of truth ."" 在戰爭時期,愛國主義意味著真相的被壓抑 "- Siegfried Sassoon (1886-1967,英國詩人,作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軍官)in Memoirs of an Infantry Officer - 金日成急向史達林和毛澤東求援, 9月28日金日成先向史達林發出求援信,要求蘇聯援助,或由蘇聯方面幫助組織中國等國家的自願人員參戰。史達林當即告知金日成,蘇聯不能參戰,只能設法組織自願部隊。同時史達林致電毛澤東,希望中國方面能派五到六個師出兵救援朝鮮。在此情況下,金日成才於10月1日正式向中國方面求援。此時北韓軍隊只剩下3個師的兵力.史達林甚至通知毛澤東,囑其做好準備,金日成可能到中國東北建立流亡政府. 10月8日,毛澤東簽署《關於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林彪質疑:蘇聯為什麼不出兵?林彪認為:「朝鮮戰爭是史達林挑撥東西方關係的一個陰謀,縱容北朝鮮襲擊南朝鮮,引發聯合國出兵北朝鮮。中共現在入朝,面對的是聯合國軍,從世界輿論和中國本身的國力上看都是不明智的。」 林彪以稱病為由請辭, 其實是他認為沒有勝算且沒有必要和美國作戰, 毛澤東問林彪美國會不會過鴨綠江?林彪認為不會,「美國如果想介入中國,早在解放戰爭後期就該有所動作。而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恢復國力,入朝作戰不是上策。」林彪認為美國對中國並無侵略意圖,對中國沒有領土野心,這點可由美國未介入三年國共內戰得知. 毛澤東不顧黨內、軍內高層大多數人的反對,還是決定出兵朝鮮, 10月8日同日,毛澤東電告金日成中共將以志願軍為名,由彭德懷(1898-1974 )擔任司令員入北韓作戰. 毛澤東執意參戰理由並非是對中國國內宣稱的保家衛國,主要還是在共產世界內爭取地位.對內可鞏固加強自己的領導政治地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反抗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的參戰理由是為了矇騙國內人民的謊言藉口,那麼中共主動參加朝鮮戰爭的主要目的為何?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中共圖的是借助蘇聯的援助,讓軍隊取得現代化戰爭的經驗,並用蘇聯的武器裝備換裝,建立中國自己的技術兵種和軍事工業.至於中共藉由參加韓戰將以前國民黨的降兵送至朝鮮當砲灰,借刀殺人.這只是毛澤東出兵一石二鳥的附帶效益,而非其出兵朝鮮的主要原因.中共本身就是極有效率的殺戮組織機器,根本不需要借刀斬除異己.它在1950年為了要在全國建立鞏固其專制極權制度基礎,開始在國內展開"鎮壓反革命運動",對於遺留在大陸的前國民黨的黨,政,軍,憲警及公務人員及部分 "起義投誠人員", 進行殘酷清算整肅屠殺,根據中共公安部1954年1月的一份報告稱:「鎮反」運動以來,全國共捕了262萬餘名,其中「共殺反革命分子71.2萬餘名,關了129萬餘名,先後管制了120萬餘名。@ 中共軍守株待兔,等聯軍入甕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 --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 善於偽裝的中共軍隊基本上為躲避美軍空中偵察及轟炸,幾乎都是晝伏夜出,只利用夜間行軍,在聯軍逼近鴨綠江時至少已經有12個步兵師,26萬人以上已經悄悄開進北韓,埋伏在北韓崇山峻嶺之中,等待美軍進入包圍圈,意圖以至少3:1的兵力優勢,殲滅美軍及聯合國聯軍. 10月21日,聯合國軍攻佔平壤,麥克阿瑟認為中國出兵的可能性低,宣稱要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佔領北韓。其實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個軍和三個炮兵師共約26萬人早已經在10月19日在黑夜掩護下,渡過鴨綠江,開始進入北韓;埋伏在北韓崇山峻嶺崎嶇山脈中,等待聯軍進入其口袋陷阱.@ 美國輕敵失算,錯估局勢"你從哪裏來?「中國海南島。」中共軍共來了多少?「所有峽谷都佈滿了中共士兵。」"-- 1950年10月25日 南韓軍第1師師長白善燁將軍(1920-2020 )在雲山地區用標準北京話親自審問了中共軍13兵團39軍第一位俘虜 --" 道路被廢棄,舉目無車. 戰爭爆發後道路上的常見難民不見蹤影. 我不禁背脊發涼 ,深感不安. 突然之間由寧邊到雲山的道路變的人煙消失.為何如此寂靜? 我感到莫名的憂慮,當我的部隊向北渡過九龍江 ,我遇到兩位老村民, 我問道:"為何不見人跡? " ,我得到出人意料的回答 : " 許多中國人來了 "-- 白善燁師長 1950年11月於雲山附近回憶 -- 註:白善燁,1941年滿州國軍官學校畢業,曾任滿洲國軍中尉. 1950年擔任隸屬於美國陸軍第1軍(I Corps)的南韓陸軍第1師師長,10月19日成為首支進入平壤的部隊. 1951年,白善燁接任第1軍軍長. 2009年南韓政府推舉白善燁為韓國第一位名譽元帥 (5星上將). 杜魯門說道: " 所有情報官員都顯示中國將準備參戰,如果中國人干預,情況會如何? "麥克阿瑟回答: " 他們不會參戰, 如果他們參戰, 我將會讓他們成為戰爭史上最大的屠殺 "--威克島會議, 1950年10月15日--(麥帥和杜魯門總統在中太平洋的威克島舉行會議討論韓國局勢, 會議只進行了3小時, 麥帥向總統保證,戰爭將在耶誕節前結束. 這是兩人第一次會面,也是最後一次見面.) Truman said: " All the intelligence officers we have indicate that the Chinese are preparing to come into the war. What happens if the Chinese come in? "MacArthur answered and said, " They will not enter the war. And if they do,I shall make of them the greatest slaughter in the history of warfare. "-- Wake Island Conference, October 15, 1950 -- 聯合國聯軍逼近鴨綠江中朝邊境時, 美國未能慎重評估中共介入韓戰的可能性,事實上中國已經宣稱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管.國民黨在中國也有情報顯示,東南沿海的中共部隊大量北調開往中朝邊界.當中國人民解放軍(號稱抗美援朝自願軍)開始出現在北韓,白善燁將軍的南韓第一師被3個師的中共軍隊包圍下,俘擄了第一個中共軍戰俘,並且警告華克將軍前面面對的是中共軍隊, 華克將軍重視此情資,但是卻未能說服麥帥放慢進攻速度.雖然北韓戰場上中共俘擄日益增加,麥帥卻急於解放北韓,東京指揮部有意無意忽視此重大情報,過度樂觀輕敵,嚴重低估了中共軍隊的規模和攻擊力量;造成其有利局勢迅速逆轉,成為韓戰另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聯軍躁進下的雲山之戰 (The Battle of Unsan) The enemy's resistance included "fresh, well-organized, and well-trained units, some of which were Chinese ommunist Forces."--我方遭到一股有組織,高素質隊伍的伏擊與突襲,其中有些是中共軍隊”--第八軍團司令 華克將軍-- 雲山位於北韓西北部平安北道雲山郡的東部,於平壤北邊約120 公里,位於清川江北方,鴨綠江以南約100公里處.控制往鴨綠江的主要道路,是北韓北部的交通樞紐.雲山北側是非常陡峭的狄逾嶺山脈,大規模的中共軍隊即是埋伏在此以躲避空中偵察.雲山戰鬥是韓戰中發生在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4日,於雲山附近的一場戰鬥。算是中共軍首次與美軍的第一次戰鬥, 是中共稱為第一次戰役的首部曲,中方在10月25日開始於雲山附近攻擊南韓第1步兵師。殲滅了南韓戰力最強的第1師12團一部約2000人.此次戰役是志願軍入朝後的第一場戰役,中共因此將10月25日訂為「抗美援朝紀念日」.中共第39軍接著於11月1日在雲山突襲美軍第8騎兵團,導致了美國在韓戰中,其中一次最嚴重的損失。美國第8軍在雲山遭受嚴重損失,在兩天三夜的戰鬥,共軍殲滅美國陸軍王牌第1騎兵師第8團 (8th Cavalry Regiment - 1st Cavalry Division )大部,重創增援的美軍第1騎兵師第5團,美軍第8團死傷大半,這是韓國戰場上美軍傷亡最慘重的一次敗仗之一; 死傷1149餘人(陣亡超過600人). (中共方面紀錄為美軍死傷1800人) 美國人形容這場戰役就像是1876年,冒進的卡士達將軍(George. A. Custer)率領的第七騎兵隊260人,被2500名印地安人在小巨角戰役 (The Battle of Little Bighorn) 襲擊造成全軍覆沒的大屠殺.@ 雲山戰役後聯軍持續犯錯 “正在阻擊你們的敵人不過是正在向北方逃竄的中國軍隊的殘餘。我們正前進在通往鴨綠江的道路上,不要讓一幫中國洗衣工阻止你們的前進!”-- 10軍軍團司令阿爾蒙--"The enemy who is delaying you for the moment is nothing more than remnants of Chinese divisions fleeing north. We're still attacking and we're going all the way to the Yalu. Don't let a bunch of Chinese laundrymen stop you."- Edward Mallory Almond ( 1892 – 1979) - 中共志願軍司令彭德懷吸取了雲山戰役的經驗,持續採取誘敵深入,伏擊、分割包圍,伺機殲滅,偷襲以及夜間作戰的戰術,這也是共軍在北韓對聯軍的基本作戰模式. 麥克阿瑟雖然在雲山戰役遭受挫敗,仍然充滿信心,主觀的認為中國只是派了少量部隊進入北韓以保衛自己的邊防,殊不知當時中共軍隊至少已經有約30萬人進入北韓, 因此他重新集結兵力,在海、空軍的支援下加快北進速度。11月24日,麥克阿瑟宣布,聯合國軍已開始發動總攻,要求他的部隊迅速打到鴨綠江。在耶誕節前結束韓戰. (The Home-by-Christmas UN offensive ) ; (End the war by Christmas Offensive)。殘酷的是,對於許多年輕的美國大兵,1950年的感恩節和耶誕節,卻是他們人生的最後一次節日. 麥克阿瑟未能記取在雲山戰役的慘痛經驗和教訓,忽視了暗藏的危險,在兵力不足且分散的劣勢下繼續北上攻勢, 對於中共干預的資訊情報置若罔聞,樂觀的號稱美軍在聖誕節後可以回家過年,導致了在清川江及 長津湖戰役的災難性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