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律和道德層面來看,祖克柏確實應該對 Facebook(Meta)上氾濫的詐騙廣告負一定責任,但現實中,他的責任通常難以直接追究,原因如下:
1. 法律責任:Meta 是否要為詐騙廣告負責?
🔹 目前法律大多不直接追究平台責任
- 根據美國《通訊端正法案》第 230 條(Section 230),科技平台(如 Facebook、X、YouTube)不需要為使用者在其平台上的行為負責,這讓 Meta 在法規上有一定保護。
- 除非 Meta 明知某些廣告是詐騙仍允許上架,否則難以以法律手段讓祖克柏負責。
🔹 各國政府開始介入
- 澳洲和英國已經要求社群平台對詐騙廣告負更大責任,例如澳洲政府要求Meta 必須賠償受害者。
- 2023 年歐盟《數位服務法案(DSA)》 也規定,大型科技公司必須加強審查,否則會面臨高額罰款。
➡️ 總結: 目前祖克柏沒有直接的法律責任,但各國政府正在推動新法規,未來 Meta 可能會被追究更大責任。
2. 道德責任:祖克柏真的管不了嗎?
🔹 Meta 有能力解決,但選擇不完全解決
- Meta 內部擁有最強大的 AI 演算法,但審查詐騙廣告的力度明顯不足。
- 為何不全面封鎖詐騙廣告?
- 廣告收入太高:詐騙廣告帶來的收益不低,Meta 內部可能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態度**。
- 廣告系統自動化:Meta 主要依靠 AI 過濾詐騙,但 AI 很難 100% 準確,騙子變換手法太快,而 Meta 可能也不願意投入足夠人力進行手動審查。
- 廣告商需求 vs. 用戶安全:Meta 內部優先考慮的是「如何增加廣告收入」,而不是「如何讓平台更安全」。
🔹 名人受害案例
- Meta 曾因允許「假冒李嘉誠投資廣告」在 Facebook 上流傳,而被李嘉誠的律師正式提告。
- 2023 年,Meta 還因「詐騙假廣告問題」被澳洲監管機構起訴,要求支付罰款。
➡️ 總結: 祖克柏不是「完全沒責任」,他至少應該為Meta 過於寬鬆的審查機制、放任詐騙廣告橫行而負責。
3. 祖克柏可能面臨的未來壓力
- 監管法規加嚴:未來歐盟、美國、澳洲等國家可能會強制 Facebook 強化審查,甚至對受害者提供補償。
- 用戶信任下降:如果詐騙廣告持續增多,可能導致更多人離開 Facebook,影響 Meta 的品牌形象與收入。
- 集體訴訟風險:若有足夠多的受害者聯合起訴,Meta 可能會面臨大規模賠償壓力。
結論:祖克柏應該負責,但目前還不會直接受到懲罰
- 法律上,目前還沒有明確法規強制 Facebook 對詐騙廣告負責,但這個趨勢正在改變。
- 道德上,Meta 有能力減少詐騙廣告,卻選擇在「獲利」與「安全」之間妥協,這讓祖克柏難辭其咎。
- 未來,監管趨勢將逐步加強,祖克柏與 Meta 可能會面臨更多法律與市場壓力。
簡單來說,祖克柏不是主謀,但他確實默許了這些問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