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我一直受皮膚問題困擾。脂漏性皮膚炎反反覆覆,頭皮屑、發炎、紅腫,甚至影響到髮量。醫生開的類固醇雖然能短暫控制症狀,但停藥就復發,像是身體不斷提醒我:「這不是表面的問題,而是更深層的訊號。」
染燙頭髮變成一種掙扎,不只是維持外在形象的需要,更是一種「無論如何,我還是要讓自己看起來正常」的執著。但當每次照鏡子,都看到越來越明顯的紅腫與掉髮時,我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單純的皮膚病嗎?
直到 2022 年,我做了一次 MRI,原本只是健康檢查時的突發奇想,卻意外發現腦部有多處血栓痕跡。接下來的幾個月,我來回奔波於醫院,做了一連串的檢查,最後確診為 「抗磷脂抗體症候群」——如果指數再高一點,就會進入紅斑性狼瘡的範圍。
這個結果讓我震驚,也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狀況。更糟的是,2023 年確診 COVID-19 後,我的免疫系統出現更多狀況,誘發了蕁麻疹,皮膚問題更加嚴重。
「為什麼我的身體狀況一直在失控?」
我開始思考,這一切真的只是生理問題,還是長年累積的壓力、情緒、生活方式已經在向我抗議?
在反覆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內觀」。這是一種長時間的靜坐觀察,讓人回到內在,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確定這對我有沒有幫助,但內心有個聲音告訴我:「試試看吧,至少,讓自己安靜下來。」
內觀期間,我經歷了身體的疼痛、情緒的浮現,甚至回憶起許多過去忽略的壓力與創傷。我才發現,原來我的身體一直在承受,卻從來沒有被理解。
內觀之後,我並不是突然痊癒,皮膚問題也沒有奇蹟般消失,但我對待自己的方式變了——
✅ 我開始認真覺察壓力來源,不再忽視情緒。
✅ 我學會放慢步調,而不是在壓力下強迫自己「繼續撐著」。
✅ 我開始思考,健康不只是「醫生給的診斷」,而是身心靈的總和。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把「治好皮膚炎」當成唯一目標,而是學會與它共處,理解它的訊號,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
內觀並沒有讓我的皮膚炎馬上痊癒,但我更能覺察自己的壓力反應,並試著用不同方式調整生活習慣。如今,我的症狀不像以前那麼頻繁,當發作時,我也能更快找到誘因,而不是只能靠藥物壓制。
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健康不只是吃藥或調整飲食,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如果你也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問題,或許可以試著靜下心來,看看你的身體正向你傳遞什麼訊號。
如果你也有長期無法根治的身體問題,或許可以試著問自己:
💡 這只是單純的生理問題,還是壓力、生活方式、情緒的綜合影響?
💡 除了治療症狀,我有真正聆聽身體想告訴我的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