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卵🥚的危險性:那些醫生不會跟你說的小秘密

取卵🥚的危險性:那些醫生不會跟你說的小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你正在考慮凍卵🥚,或者只是好奇「取卵到底有多可怕?」

取完卵到底會不會提早衰老呢?

那這篇文章就是為你準備的!

桃梨媽咪告訴你 取卵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1. 這不是小手術,但也不是生死關頭

取卵聽起來有點嚇人,畢竟是要拿針「戳進去」,從卵巢裡把卵子取出來。

雖然整個過程大多數人都是全身麻醉(所以你不會有感覺),

但麻醉本身就是個風險——有些人醒來會頭暈噁心不舒服,或是有點呼吸困難

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大部分人只是睡一覺,醒來後「卵🥚」就到手了。


2. 針戳進去,會傷到其他器官嗎?

這個問題讓人不寒而慄……但別擔心,醫生不是隨便戳戳的!

他們會用超音波引導細針進入卵巢,把成熟的卵子🥚吸出來保存

雖然聽起來有點像在玩夾娃娃機,但實際上是個非常精細的操作,

相信台灣的生殖技術非常先進,各位可以很放心~


不過,還是有極小的機率(大概 0.1% 以下)

可能傷到附近的血管或腸道,導致內出血或感染,

所以如果你覺得手術後肚子劇痛、發燒不退,

一定要趕緊去看醫生!


3. 取完卵,肚子會變成氣球嗎?

很多人取完卵後,會覺得小腹腫脹、悶痛,

甚至走路像懷孕五個月一樣——

這不是錯覺,而是所謂的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


因為取卵前,你會打排卵針刺激卵巢,讓它一次能讓更多卵子同時成熟,

讓他們同步發育成熟的時候,還會打一種針防止它們提早排出,

不然就可能會發生『跑卵』,就是它們自己偷跑出來啦!

不過這個機率比較低,配合醫生回診就不用太煩惱


有時候,卵巢會「過度熱情」,結果產生大量的液體,

這些液體會堆在肚子裡面,導致腹部腫脹,

甚至胸悶、呼吸困難,嚴重的話,可能要住院打點滴

不過現在醫療技術進步很多,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醫生通常會根據你的狀況調整排卵針劑量,降低 OHSS 風險。

如果你本身是 瘦瘦的小仙女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患者

風險會稍高一點,建議術後多休息、喝點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4. 會不會讓卵巢提早「退休」?

有些人擔心取卵會不會讓自己的「卵子庫存」一下子見底,導致更早停經?

放心,不會的!人體每個月其實會「浪費」一堆卵子

取卵只是把本來會消失的卵子收集起來,並不會加速衰老


簡單來說,卵巢的庫存不是提款機,而是具有自動報廢機制的倉庫

每個月本來都會有一批卵,排出一顆,剩餘會自動報廢,由身體吸收

醫生只是提前把即將報廢的卵子撈起來,不會動到你的庫存的。


5. 會不會影響以後懷孕?

大部分人取完卵後,月經會在幾週內恢復正常,生育能力也不會受影響。

但如果你的卵巢已經有問題(例如:功能衰退、手術受傷等),取卵可能會加重負擔。


另外,如果有家族性卵巢早衰的遺傳背景

建議跟醫師好好討論,看看是否需要分批凍卵,

避免對卵巢造成過大壓力。


取卵不是一件完全無風險的事,但也不至於可怕到讓你卻步

只要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控制好排卵針的劑量,

並且術後多休息、觀察身體狀況,大多數人都能順利取卵,

開開心心帶著「未來的可能性」回家!

raw-image


桃梨媽咪認為,最適合凍卵的年紀,

果然是出社會工作個兩三年之後就可以考慮的吧!

趁年輕,一次取的卵多,費用相對較低,而且年輕的卵有更高的成功率!

但是年紀稍長,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如果你還在猶豫,不妨找個時間去生殖中心聊聊,

反正諮詢又不會懷孕(誤)

先了解自己的狀況,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畢竟,卵子保存得好,未來才有更多選擇哦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13會員
34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從不孕到懷孕,基因檢測到育兒等等,雜七雜八什麼都有~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也以為,女兒只是「蠶豆症帶因者」,不會發病嗎? 我是一位從事基因檢測的媽媽,先生確診 G6PD 缺乏症,我們以為孩子只是遺傳帶因,卻沒想到——兩個女兒都被診斷為蠶豆症患者。 這是怎麼發生的?蠶豆症到底是什麼? 這篇文章,讓我們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一起解開這個看似單純卻充滿變數的健康謎團。
你有聽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嗎?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像泡泡一樣? 但放心,它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只是一種影響女性荷爾蒙、月經和排卵的常見症狀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PCOS」, 並且告訴你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育!
其實有一種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能從沒聽過,也完全沒症狀——地中海型貧血 台灣約有 110 萬人是帶因者, 帶因者兩人結婚,每胎 25% 機率生出重型患者 你聽過 –α³·⁷、CD41/42 嗎? 你知道報告寫「帶因」但到底是輕型還是有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次看懂地中海型貧血!
你也以為,女兒只是「蠶豆症帶因者」,不會發病嗎? 我是一位從事基因檢測的媽媽,先生確診 G6PD 缺乏症,我們以為孩子只是遺傳帶因,卻沒想到——兩個女兒都被診斷為蠶豆症患者。 這是怎麼發生的?蠶豆症到底是什麼? 這篇文章,讓我們從遺傳基因的角度,一起解開這個看似單純卻充滿變數的健康謎團。
你有聽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嗎?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像泡泡一樣? 但放心,它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只是一種影響女性荷爾蒙、月經和排卵的常見症狀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PCOS」, 並且告訴你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育!
其實有一種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能從沒聽過,也完全沒症狀——地中海型貧血 台灣約有 110 萬人是帶因者, 帶因者兩人結婚,每胎 25% 機率生出重型患者 你聽過 –α³·⁷、CD41/42 嗎? 你知道報告寫「帶因」但到底是輕型還是有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次看懂地中海型貧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
你所失去的,本就不屬於你 你正經歷的,皆在淬煉未來的自己 別急,事緩則圓,人緩則安 允許自己慢慢來。 ▉為什麼我們總是這麼著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即時滿足。 一封訊息沒有立即回覆,就開始焦慮; 努力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果,就覺得自己白費力氣; 看到別人比自己更快成功,便懷疑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