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與孩子】爸爸是蠶豆症患者,為何女兒也有可能患病?

【基因與孩子】爸爸是蠶豆症患者,為何女兒也有可能患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是一位從事基因檢測的媽媽,自己沒有蠶豆症(G6PD 缺乏症),

但我先生是確診患者,理論上,我們的兩個女兒應該只會是「帶因者」

而不是實際表現出酵素不足症狀,對吧?


爸爸一直以來都很小心,也總是擔心這個問題會影響孩子

我非常理解爸爸的心情,畢竟這是一個牽涉到家庭和基因的複雜話題

我們都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照顧,但檢查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

——兩個孩子的酵素活性都偏低,一個是 9 U/g Hb,另一個甚至只有 6 U/g Hb

醫師判定她們都屬於 G6PD 缺乏者,也就是俗稱的「有蠶豆症」

這怎麼可能?


你可能聽過「蠶豆症不能吃蠶豆」、「吃藥前要先查 G6PD」這類提醒,

但蠶豆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些人從小就要注意這麼多東西?

深入研究了一番,想把這些資訊整理清楚分享給大家

這篇文章將帶你從遺傳根源出發,了解這個既常見又讓人擔心的疾病——蠶豆症



🔬蠶豆症是什麼?

「蠶豆症」其實是 G6PD 缺乏症

(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的俗稱,

是一種先天性的 酵素缺乏症,G6PD 是紅血球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酵素,

能幫助紅血球在氧化壓力下維持穩定,

若缺乏這個酵素,紅血球容易受損甚至破裂,造成溶血性貧血


簡單來說,蠶豆症的紅血球比較「脆弱」,

一旦遇到某些刺激(如蠶豆、特定藥物或感染),

就可能「破掉」, 導致黃疸、臉色蒼白、尿變深、疲倦等症狀。


那麼,為什麼我家的兩個女兒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我們得先來了解 G6PD 缺乏症的遺傳模式。

🧬遺傳模式:為什麼多數是男孩?


G6PD 缺乏症是 X 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疾病,

這意味著一般來說,這個基因變異在女性擁有兩條缺陷的X染色體時,才會表現出來

假設爸爸是患者(X⁻Y),媽媽是健康者(X⁺X⁺),

  • 兒子:兒子會繼承媽媽的 X⁺,因此不會發病
  • 女兒:會是帶因者X⁺X⁻,因為一條X⁺來自正常媽媽,一條X⁻來自患病的爸爸


但也有例外情況,例如媽媽其實是帶因者卻未曾檢出,

或女性帶因者因「X 染色體偏差失活」,

導致體內主要表現的是缺陷的 X⁻,就有可能出現 G6PD 活性偏低。


所以即使是女兒,也有可能被診斷為 G6PD 缺乏者。

這也是為什麼蠶豆症患者大多是男孩,因為拿到一條X⁻就會發病

根據台灣新生兒篩檢的數據,大約每 100 位男嬰就有 1~2 位是 G6PD 缺乏症,

每年約有 3000 位新生兒被篩檢出 G6PD 缺乏症。

透過新生兒篩檢能提早發現,

家長也能更早學習避開誘發因子, 減少溶血危機的發生。


👶新生兒為什麼要做 G6PD 篩檢?

因為 G6PD 缺乏症在新生兒期可能引發「嚴重黃疸」,

若未即時治療,可能造成腦部受損

新生兒篩檢能早期發現高風險寶寶,讓家長及醫師提早介入、避免危機


蠶豆症雖然不能根治,但只要知道該怎麼照顧,孩子依然可以健康長大

這是一種基因決定的紅血球疾病,男孩風險高於女孩,主要與 X 染色體遺傳有關

了解疾病、避開誘發因子,絕大多數孩子都能與一般人無異地生活


帶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是父母能給的最珍貴保護

蠶豆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它不了解。


📊輕型與重型的差異

並非所有 G6PD 缺乏症患者都一樣嚴重,

這取決於突變的種類和酵素活性剩下多少

2022 年 WHO 推出四級制,將舊的Class II/III合併為Class B


⚠️重型/慢性型(Class A )

  • 酵素活性低於 20%
  • 很容易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溶血,例如輕微發燒或接觸到未標示的藥物就可能引發症狀
  • 新生兒期容易有嚴重黃疸,甚至引發腦部傷害(核黃疸)

✨中度/誘發型(Class B)

  • 酵素活性小於45%
  • 平時幾乎無症狀
  • 避開誘發因子(蠶豆、部分藥物、強烈感染)就能一生安然
  • 是台灣最常見的型別(如 G6PD Viangchan、G6PD Kaiping)


✨正常型(Class C):

  • 酵素活性 60–150%,臨床無溶血風險


❓不確定型(Class U):

  • 酵素活性介於 45–60%,需進一步檢測與研究


因此,即使同樣是 G6PD 缺乏症,實際影響可能從輕微到非常嚴重不等

🚫常見的誘發因子

避免誘發是蠶豆症管理的關鍵,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地雷」:

1️⃣ 蠶豆

  • 蠶豆(Fava beans)是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最大禁忌。對於重症患者來說,食用蠶豆可能會直接引發急性溶血反應,這是 G6PD 缺乏症最知名的誘因之一。
  • 這種反應可能會導致急性貧血、黃疸、呼吸急促,甚至器官衰竭。

2️⃣ 某些藥物

  • 抗瘧疾藥物(如 氯喹(Chloroquine)奎寧(Quinine)):這些藥物已知會干擾 G6PD 酶的功能,導致紅血球破裂。
  • 某些抗生素(如 磺胺類藥物氯霉素(Chloramphenicol)):這些藥物會增加 G6PD 缺乏症患者的溶血風險。
  • 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像是 阿斯匹林(Aspirin),這類藥物在部分 G6PD 缺乏患者中也可能引發溶血。

3️⃣ 某些果實與植物

  • 綠豆黃豆:部分 G6PD 缺乏者在攝取大量綠豆和黃豆後,可能會出現溶血反應,雖然這不是普遍情況,但需要小心。
  • 槐豆(Jelly bean)與豆類:如蠶豆類相似,這些豆類也有引發問題的潛力。

4️⃣ 藥用草本植物

  • 金銀花(Honeysuckle)、**甘草(Licorice)**等某些草藥也被認為對 G6PD 缺乏症患者有潛在危險,儘管這些反應並不常見。

5️⃣ 高硝酸鹽的食物

  • 加工肉類(如熱狗、香腸等)和其他含有 亞硝酸鹽硝酸鹽的食品也可能對 G6PD 缺乏者有害,尤其是在攝入過多時,可能增加溶血風險。


那為什麼,我們的兩個女兒應該只會是「帶因者」,最後卻判定為蠶豆症呢?

​這跟X染色體的特色有點關係,叫做X 染色體失活(X-inactivation)


🔍 關鍵一: X 染色體失活🧬女生的遺傳世界不簡單

女性的兩條 X 染色體不會同時活躍,

在胚胎早期會隨機關閉其中一條,這稱為「巴爾氏體(Barr body)」現象

大多數人這種失活是隨機的,這個「隨機」關閉的過程,在每一個細胞裡是獨立決定的

但若剛好偏向關閉正常的那一條,身體表現出來的酵素就會更低


因此,對一個 X⁺X⁻ 的帶因女生來說:

  • 理論上會有一半細胞用的是正常的 X⁺(酵素正常)
  • 一半細胞用的是缺陷的 X⁻(沒酵素)


理論上加總起來酵素活性應該足夠,

但有些人失活比例不是 50:50,而是偏向不平均

例如 70:30 或更極端。


這種情況叫做 「偏斜性 X 染色體失活」(skewed X-inactivation)


如果剛好大多細胞都啟用了缺陷的 X⁻ 染色體,

整體酵素活性就會大幅下降,甚至低到像是有蠶豆症一樣。

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為什麼醫生還是會診斷為蠶豆症?

因為從功能上來說,這些女生的紅血球確實脆弱,

遇到誘發因子也會溶血、出現症狀

即使她們的基因型是「帶因者」,

在醫學實務上還是會列為蠶豆症患者進行管理

這是為了保護她們不受誘發因子傷害


一開始醫生以為是X 染色體失活偏斜機制導致女兒酵素偏低,

如果是這種情形,桃子應該就會是健康帶因寶寶了對吧?

結果桃子她也是蠶豆症患者!

讓我推論更可能的原因是爸爸本身的突變屬於 重型變異


🔍 關鍵二:為什麼女兒還是酵素偏低?

➤ 一個重要因素是:爸爸攜帶的突變型可能屬於「重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分類,G6PD 缺乏突變大致分為五級,其中:

  • Class I – II 為嚴重型(酵素活性幾乎完全喪失)
  • Class III 為中度
  • Class IV – V 幾乎正常

如果爸爸攜帶的是 Class II 嚴重型,

那麼傳給女兒的那條 X 染色體幾乎「沒有功能」

因此,即使女兒另一條 X 是正常的,

整體酵素活性也可能只有 50%,甚至更低


🔢 酵素活性數值怎麼看?

這是台灣臨床常用的解讀標準(實驗室可能略有不同):

酵素活性(U/g Hb)解讀

< 3嚴重缺乏(高風險)

3 – 6中度缺乏(需注意)

6 – 10輕度偏低(可能為帶因)

> 10正常


我的兩個女兒是:

  • 一個 6:剛好在中度邊界,臨床會判定為 G6PD 缺乏
  • 一個 9:輕度偏低,有些醫院也會列為 G6PD 列管對象


所以她們是帶因,也是蠶豆症患者,

這件事不是意外,是遺傳與酵素活性交織的結果

基因的遺傳並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即便我們都很小心

這不代表爸爸或任何人有錯,而是基因的奇妙與偶然

如果爸爸的突變是嚴重型,那麼女兒即使只是「帶因者」,也可能因為整體酵素活性偏低而被列為 G6PD 缺乏者。

這件事讓我更深刻理解到:

基因不是絕對,表現型還受到許多其他機制調控

X 性連疾病的女孩,不是完全沒事,只是風險比較難預測

有時候,我們都知道基因的世界就像是隨機挑選的寶盒,

誰知道裡面會有什麼?

無論如何,孩子的健康,總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avatar-img
桃梨媽咪的知識庫(科學X育兒筆記)
12會員
34內容數
桃梨媽媽在基因檢測公司多年,從不孕到懷孕,基因檢測到育兒等等,雜七雜八什麼都有~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文字可以帶給大家溫暖與希望~喜歡我的話,請記得追蹤並給我一個愛心哦<3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有聽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嗎?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像泡泡一樣? 但放心,它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只是一種影響女性荷爾蒙、月經和排卵的常見症狀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PCOS」, 並且告訴你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育!
其實有一種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能從沒聽過,也完全沒症狀——地中海型貧血 台灣約有 110 萬人是帶因者, 帶因者兩人結婚,每胎 25% 機率生出重型患者 你聽過 –α³·⁷、CD41/42 嗎? 你知道報告寫「帶因」但到底是輕型還是有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次看懂地中海型貧血!
桃梨媽咪跟大家聊聊年齡與卵子品質,以及紡錘絲功能老化,導致染色體異常的關係 現代醫學已經讓早期產檢成為主流,幫助你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準備 如果你喜歡這種把基因知識說得淺白又有點趣味的風格, 歡迎追蹤桃梨媽咪!
你有聽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嗎? 這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像泡泡一樣? 但放心,它不是什麼奇怪的東西, 只是一種影響女性荷爾蒙、月經和排卵的常見症狀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PCOS」, 並且告訴你它怎麼影響我們的生育!
其實有一種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你可能從沒聽過,也完全沒症狀——地中海型貧血 台灣約有 110 萬人是帶因者, 帶因者兩人結婚,每胎 25% 機率生出重型患者 你聽過 –α³·⁷、CD41/42 嗎? 你知道報告寫「帶因」但到底是輕型還是有風險? 今天這篇文章,用最簡單的方式,帶你一次看懂地中海型貧血!
桃梨媽咪跟大家聊聊年齡與卵子品質,以及紡錘絲功能老化,導致染色體異常的關係 現代醫學已經讓早期產檢成為主流,幫助你及早發現問題、及早準備 如果你喜歡這種把基因知識說得淺白又有點趣味的風格, 歡迎追蹤桃梨媽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