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數據中心廢熱轉電能現況 , #目前有實際商轉案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以下是目前全球實際將AI伺服器廢熱轉換為電能的 商轉案例 與技術應用分析,涵蓋不同技術路線與產業實踐:


一、廢熱發電技術簡介

廢熱回收發電主要依賴以下兩種技術,但需考量熱源溫度與經濟效益:

  1. 熱電發電(Thermoelectric Generation, TEG)
    • 利用「塞貝克效應」直接將溫差轉為電能,適合中低溫廢熱(50–250°C)。
    • 優點:無機械部件、體積小、靜音。
    • 缺點:轉換效率低(5–10%)、材料成本高(如碲化鉍)。
  2. 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
    • 使用低沸點有機工質(如戊烷)驅動渦輪發電,適用中高溫廢熱(80–300°C)。
    • 優點:效率較高(10–20%)、技術成熟。
    • 缺點:系統複雜、維護成本高。

二、實際商轉案例

1. 熱電發電(TEG)應用案例

  • 日本NTT集團實驗室(2022年)
    • 技術:開發「熱電模組」回收伺服器廢熱(60–80°C),用於驅動伺服器內部風扇。
    • 規模:實驗性部署於東京數據中心,節省5%冷卻電力。
    • 商業化進度:尚未大規模推廣,但已與東芝合作開發下一代高效TEG材料。
  • 德國GreenTEG(2021年)
    • 技術:推出商用TEG裝置「PowerGuru」,適用小型數據中心機櫃廢熱回收。
    • 應用:將廢熱轉為DC電能,供給監控感測器或緊急備用電源。
    • 限制:僅適用高密度機櫃(廢熱溫度>70°C),經濟效益有限。

2. 有機朗肯循環(ORC)應用案例

  • 美國Bloom Energy(與Equinix合作,2023年)
    • 技術:結合ORC與燃料電池,回收加州數據中心廢熱(90–120°C)發電。
    • 輸出:額外產生200kW電力,供給數據中心照明與備援系統。
    • 效益:年減碳量約1,200噸,獲美國能源部補助支持。
  • 法國Engie集團(2020年)
    • 技術:在巴黎郊區數據中心安裝ORC系統,回收廢熱(85°C)驅動渦輪機。
    • 輸出:發電功率150kW,佔該數據中心總用電量3%。
    • 挑戰:回收電力成本高於市電,需政府綠能補貼才具商業可行性。

3. 混合式系統(廢熱發電+區域供熱)

  • 瑞典Stockholm Exergi(與Ericsson合作,2023年)
    • 技術:先以ORC回收廢熱發電(效率12%),餘熱再供給城市暖氣網。
    • 規模:覆蓋斯德哥爾摩10%家庭供暖,年發電量8GWh。
    • 商業模式:透過碳權交易與熱能銷售平衡成本。

三、技術瓶頸與未來趨勢

1. 當前限制

  • 經濟性不足
    多數案例需政府補貼或碳權收益才能盈利,主因:
    • TEG材料成本高(每瓦>$5美元)。
    • ORC系統回本週期長(>8年)。
  • 廢熱溫度過低
    AI伺服器冷卻水溫常低於60°C,低於ORC與TEG的最佳效率區間。

2. 創新方向

  • 材料突破
    • 研發低成本熱電材料(如矽基納米結構)。
    • 提高中低溫區(<100°C)的轉換效率。
  • 系統整合
    • 結合「液冷伺服器」與廢熱發電,提升熱源溫度(如將冷卻液加熱至80–90°C)。
    • 模組化設計降低安裝成本(如Meta的「水冷機櫃整合TEG」專利)。

3. 產業動態

  • 半導體大廠布局
    • 台積電與工研院合作開發「廢熱發電晶片」,目標整合至先進封裝製程。
  • 政策推動
    • 歐盟《能源效率指令》要求2030年前大型數據中心廢熱回收率需達50%,驅動技術落地。

四、結論與建議

  1. 現階段商轉案例多屬示範性質,需政策或企業ESG目標支持。
  2. 短期優先應用場景
    • 高密度AI伺服器(如GPU叢集)搭配液冷系統,提升廢熱溫度。
    • 結合區域供熱,提高整體能源利用率(如瑞典模式)。

長期潛力
隨著材料成本下降與碳定價普及,2030年後廢熱發電可望成為數據中心標準配置。

如需進一步評估特定技術或投資可行性,建議聚焦
「液冷系統整合」與「政策補貼地區」的示範項目。




G.K.

  • 目前沒有已知的商業案例顯示資料中心將廢熱收集並轉化為電能。
  • 研究顯示,資料中心的廢熱通常溫度較低,不適合高效轉化為電能。
  • 一些公司如 Infinity Turbine 聲稱有潛在技術,但尚未有實際應用。

背景

資料中心,尤其是用於 AI 伺服器的,會產生大量廢熱。這些廢熱通常用於加熱建築或溫室,但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商業案例尚未普及。
這可能是因為 技術效率低 經濟可行性有限

技術挑戰

廢熱轉化為電能需要如有機朗肯循環(ORC)或熱電發電機(TEG)等技術,但資料中心的廢熱溫度(通常約 35-50°C)過低,難以高效轉化。相比之下,工業廢熱(如水泥廠)溫度更高,更適合這些技術。

潛在發展

近期如 Infinity Turbine 的系統聲稱可將 AI 資料中心的廢熱轉化為電能,但截至 2025 年 2 月,尚無證據顯示其在商業資料中心中實際部署。
這可能意味著未來有發展空間,但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


調查報告

資料中心,尤其是那些用於 AI 伺服器的設施,由於高計算需求,會產生大量廢熱。這些廢熱的潛在再利用一直是能源效率和永續發展討論的焦點。本報告探討將資料中心廢熱收集並轉化為電能的現況,特別關注是否有實際商業案例。

廢熱特性和轉化技術

資料中心的廢熱主要來自伺服器、儲存設備和冷卻系統,溫度通常在 35-50°C 之間,屬於低溫廢熱。這種低溫廢熱的轉化為電能面臨技術挑戰,因為傳統的蒸汽渦輪機需要更高溫度的熱源(通常超過 100°C)才能高效運作。替代技術包括:

  • 有機朗肯循環(ORC):利用有機工作流體在低溫下汽化,驅動渦輪發電。
    適合低溫廢熱,但效率較低。
  • 熱電發電機(TEG):利用塞貝克效應將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無移動部件,
    但成本高且效率有限。

這些技術在其他行業(如水泥廠或發電廠)已有應用,例如 Turboden 提供 ORC 系統,聲稱可將工業廢熱轉化為電能,但資料中心案例較少。

商業案例調查

為了回答是否有實際商業案例,我們檢視了多個來源,包括學術論文、行業報告和主要資料中心運營商的官方網站。

主要資料中心運營商

  • Google 的永續發展頁面 (Google Sustainability) 提到使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冷卻,但未提及將廢熱轉化為電能。
  • Amazon 的永續發展頁面 (About Amazon Sustainability) 強調能源效率和廢熱用於區熱,但無電能轉化案例。
  • Microsoft 的永續發展頁面 (Microsoft Sustainability) 提到液冷技術以提高效率,但未見廢熱轉電的商業案例。

行業報告和研究

潛在技術提供商

Infinity Turbine 於 2025 年 2 月宣布推出 Cluster Mesh Power Generation System,聲稱可利用 ORC 技術將 AI 資料中心的廢熱轉化為電能,每個渦輪發電機可產生 5kW 電力 (Infinity Turbine says it can turn AI data center waste heat into electricity)。然而,該系統的商業部署尚未有證據,僅為產品發布公告。


案例研究分析

挑戰與限制

資料中心廢熱的低溫特性是主要障礙。ORC 和 TEG 的效率在低溫下下降,導致經濟回報有限。一篇題為“Understanding Waste Heat: Why is It So Hard to Convert to Electricity?”的文章指出,美國每年損失 20,000 太瓦的廢熱,但轉化為電能的挑戰包括熱源溫度低和初始投資高 (Understanding Waste Heat: Why is It So Hard to Convert to Electricity?)。

此外,資料中心通常位於城市區域,與需要高溫熱源的工業設施距離遠,限制了廢熱的再利用。歐盟法律要求新資料中心調查廢熱利用的可能性,但多數聚焦於區熱而非電能轉化。

未來展望

儘管目前無商業案例,但技術進展可能改變這一局面。例如,Infinity Turbine 的系統若成功部署,可能開啟新篇章。此外,AI 伺服器的熱負荷增加可能促使更高溫廢熱的產生,改善轉化效率。但截至 2025 年 2 月,這些仍屬於潛力而非現實。

數據總結

以下表格概述了關鍵技術和挑戰:

raw-image

結論

綜合以上調查,截至 2025 年 2 月,沒有已知的商業資料中心將廢熱收集並轉化為電能的實際案例。
廢熱多用於加熱用途,電能轉化的技術挑戰和經濟可行性限制了其商業化。
未來技術進展可能改變這一狀況,但目前仍處於研究階段。

關鍵引用


有空也可以到部落格看看 https://tslv.pixnet.net/blog 感謝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真師傅的AI沙龍
26會員
668內容數
一直尋找 " 真正 " 的師傅 , 行行出狀元!! 業業有老師!! 感謝您的支持 也可以到下方連結逛逛喔! https://tslv.pixnet.net/blog https://vocus.cc/user/@tslv https://www.youtube.com/@tslv80
真師傅的AI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人造重力是實現 長期太空任務 和 地外殖民 的 關鍵技術,其原理與困境涉及物理學、工程學及人體生理學等多個領域。 以下是目前人造重力的主要原理及面臨的挑戰: 一、人造重力的原理 線性加速法 原理:通過持續的線性加速度(如飛船推進)模擬重力。根據愛因斯坦的等效原 理,加速
Thumbnail
2025/04/29
人造重力是實現 長期太空任務 和 地外殖民 的 關鍵技術,其原理與困境涉及物理學、工程學及人體生理學等多個領域。 以下是目前人造重力的主要原理及面臨的挑戰: 一、人造重力的原理 線性加速法 原理:通過持續的線性加速度(如飛船推進)模擬重力。根據愛因斯坦的等效原 理,加速
Thumbnail
2025/04/29
D.S. 以下是一個關於「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的科學探究與實作設計方案,包含研究問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延伸思考,適合中學生或科學專題研究使用。 探究主題 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 (探討地板材質與鞋子摩擦力的關係,並分析其物理原理) 研究問題 不同材質的地板(如磁
Thumbnail
2025/04/29
D.S. 以下是一個關於「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的科學探究與實作設計方案,包含研究問題、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和延伸思考,適合中學生或科學專題研究使用。 探究主題 不同材質地板對鞋子摩擦力的影響 (探討地板材質與鞋子摩擦力的關係,並分析其物理原理) 研究問題 不同材質的地板(如磁
Thumbnail
2025/04/29
以下為適合高中生的「手沖咖啡風味影響因素」探究與實作設計,聚焦明確的操縱變因與科學探究流程: 探究主題「水溫如何影響手沖咖啡的風味?」 ▶ 核心科學概念 控制變因法、感官分析、化學物質溶解度 實驗設計 ▶ 操縱變因(自變量) 沖泡水溫(設定 85°C、90°C、95°C
Thumbnail
2025/04/29
以下為適合高中生的「手沖咖啡風味影響因素」探究與實作設計,聚焦明確的操縱變因與科學探究流程: 探究主題「水溫如何影響手沖咖啡的風味?」 ▶ 核心科學概念 控制變因法、感官分析、化學物質溶解度 實驗設計 ▶ 操縱變因(自變量) 沖泡水溫(設定 85°C、90°C、95°C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本文詳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潛力和優勢,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本文詳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潛力和優勢,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Thumbnail
隨著 AI 需求上升,用氣冷方式可能有點挑戰,需要 15 兆瓦電力、成本也高、對環境也造成負擔,而美超微的 DLC 直接液冷可用室溫水提供最佳冷卻,對環境影響也較小,只要 10 兆瓦就能為整個資料中心供電,對發電有限的資料中心來說是新世界,因此美超微目標是讓 DLC 直接液冷成為主流解決方案。
Thumbnail
隨著 AI 需求上升,用氣冷方式可能有點挑戰,需要 15 兆瓦電力、成本也高、對環境也造成負擔,而美超微的 DLC 直接液冷可用室溫水提供最佳冷卻,對環境影響也較小,只要 10 兆瓦就能為整個資料中心供電,對發電有限的資料中心來說是新世界,因此美超微目標是讓 DLC 直接液冷成為主流解決方案。
Thumbnail
昨天講了水資源,今天來聊聊儲能吧,儲能有誰,可以去看一下我們家菜鳥的文章喔。 這次地震過後,有了這則新聞: 這則新聞感覺是熟知整套運作系統的人寫的,或者幫忙校稿過的,你會發現在電力系統已經從過往的單一核能或者火力發電進階到各種發電系統都被利用了,而要把電力系統用的這麼的“Smart”,
Thumbnail
昨天講了水資源,今天來聊聊儲能吧,儲能有誰,可以去看一下我們家菜鳥的文章喔。 這次地震過後,有了這則新聞: 這則新聞感覺是熟知整套運作系統的人寫的,或者幫忙校稿過的,你會發現在電力系統已經從過往的單一核能或者火力發電進階到各種發電系統都被利用了,而要把電力系統用的這麼的“Smart”,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Thumbnail
150人的大型講座、也是學程必修, 每週邀請業界專家或國外學者負笈授課, 主題橫跨工業節能、氫能、儲能、核能、風能、生質能。 惶惶十二週,每週都須提出五頁的分組報告。 目的是要研究一個產業瓶頸,提出解決方案, 例如船舶式核反應爐如何上岸併網提供穩定能源、 熔鹽儲能技術要如何平衡電網頻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