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辭傳下·第四章

繫辭傳下·第四章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易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原文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 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 2. 白話文 為什麼陽卦中的陰爻較多,而陰卦中的陽爻較多呢? 這是因為陽卦由奇數組成,而陰卦由偶數組成。 這種配置又有什麼德行上的含義呢? 陽卦的結構是一君領導二民,這符合君子之道;陰卦則是二君統治一民,這屬於小人之道。 --- 3. 解釋 (1)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 在《易經》的八卦系統中,陽卦(如乾、震、離等)通常包含較多的陰爻,而陰卦(如坤、坎、兌等)通常包含較多的陽爻。 這是因為陽卦由奇數組成,陰卦由偶數組成。例如: 乾卦(☰)是純陽,但其他陽性卦,如震卦(☳)或離卦(☲),內部都有陰爻。 坤卦(☷)是純陰,但其他陰性卦,如坎卦(☵)或兌卦(☱),內部都有陽爻。 這種陰陽交錯的設計,體現了自然界的平衡法則,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避免極端的狀態。 (2)陽卦奇,陰卦偶。 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 陽卦的總體結構是以奇數為主,而陰卦則以偶數為主,這種數字上的安排反映了《易經》的數理基礎。 這也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的數理概念,即《易經》透過數字規律來表達陰陽變化。 (3)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陽卦的結構是一個君主統領兩個民眾,這代表了合理的統治秩序,符合君子之道。 陰卦則是兩個君主統治一個民眾,形成權力鬥爭的局面,這是小人之道。 這裡的「君」與「民」可以解釋為: 「君」代表領導者,擁有決策權。 「民」代表被統治者,負責執行命令。 陽卦的結構象徵「中庸之道」,領導者適當地引導人民,而非過度干涉。 陰卦的結構則象徵混亂,兩個領導者爭奪權力,導致人民無所適從。 這與《易經》的道德觀有關,認為秩序與和諧來自適當的領導與服從,而混亂則來自過多的權力鬥爭。 --- 4. 總結 陽卦內含陰爻,陰卦內含陽爻,這是為了維持陰陽平衡。 陽卦以奇數組成,陰卦以偶數組成,這符合《易經》的數理結構。 陽卦的統治模式是一君領二民,代表穩定與君子之道;陰卦則是二君領一民,代表混亂與小人之道。 這體現了《易經》的政治哲學,即適當的領導能夠維持和諧,而過多的統治者則容易導致爭權奪利,造成混亂。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44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象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 2. 白話文 《易經》是象,象即是象徵與形象的表達。 彖象徵事物的本質與材料,而爻則模仿天下萬物的變動。 因此,吉凶由此產生,而悔與吝也隨之顯現出來。 ---
1. 原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
1.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
1.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
1.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1. 原文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1. 原文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象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 2. 白話文 《易經》是象,象即是象徵與形象的表達。 彖象徵事物的本質與材料,而爻則模仿天下萬物的變動。 因此,吉凶由此產生,而悔與吝也隨之顯現出來。 ---
1. 原文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
1.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
1.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
1. 原文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1. 原文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