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冥的沙龍
論語
21
免費公開
房間資訊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誨,共20篇,內容涵蓋倫理、道德、政治與教育。它強調「仁」為核心價值,提倡孝悌、忠信和禮義,並主張「仁政」治國理政。全書語言簡潔,貼近生活,對中國及東亞地區的文化、政治與倫理有深遠影響,是了解儒學思想的基礎讀物。
全部
全部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雷冥
2025/04/07
堯曰
一、 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7
堯曰
一、 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7
子張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子張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微子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微子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陽貨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7
陽貨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6
季氏
一、 1.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6
季氏
一、 1.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6
衛靈公
一、 1. 原文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2. 注釋 1. 衛靈公:衛國國君,孔子曾在衛國任職。 2. 問陳:詢問軍政或戰事上的問題。 3.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這裡代指禮樂制度、典禮之事。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6
衛靈公
一、 1. 原文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2. 注釋 1. 衛靈公:衛國國君,孔子曾在衛國任職。 2. 問陳:詢問軍政或戰事上的問題。 3.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這裡代指禮樂制度、典禮之事。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5
憲問
一、 1.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 注釋 1. 憲:指宰我,孔子的學生。 2. 恥:指羞恥之事,宰我請教孔子關於恥辱的問題。 3. 邦有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5
憲問
一、 1.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 注釋 1. 憲:指宰我,孔子的學生。 2. 恥:指羞恥之事,宰我請教孔子關於恥辱的問題。 3. 邦有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4
子路
一、 1.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 注釋 1. 子路:孔子的學生,名仲由,性格剛直勇敢。 2. 問政:詢問治國之道。 3. 先之:「先」作動詞,意思是以身作則,領先示範。 4. 勞之:「勞」在此指關心民生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3
雷冥
2025/04/04
子路
一、 1.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 注釋 1. 子路:孔子的學生,名仲由,性格剛直勇敢。 2. 問政:詢問治國之道。 3. 先之:「先」作動詞,意思是以身作則,領先示範。 4. 勞之:「勞」在此指關心民生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3
雷冥
2025/04/03
顏淵
一、 1.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注釋 1. 克己復禮: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制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3
顏淵
一、 1.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注釋 1. 克己復禮: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制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先進
一、 1. 原文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2. 注釋 1. 先進於禮樂:「先進」指較早接受禮樂教化的人,這裡指春秋時期的鄉野之人,他們雖然質樸,卻早已接受傳統禮樂的薰陶。 2. 野人:指鄉野之人,相對於貴族或仕宦階層來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先進
一、 1. 原文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2. 注釋 1. 先進於禮樂:「先進」指較早接受禮樂教化的人,這裡指春秋時期的鄉野之人,他們雖然質樸,卻早已接受傳統禮樂的薰陶。 2. 野人:指鄉野之人,相對於貴族或仕宦階層來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鄉黨
一、 1. 原文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2. 注釋 1. 鄉黨:指鄉里,亦指日常生活中與鄉人相處的場合。 2. 恂恂:恭謹、和順的樣子。 3. 似不能言者:看起來像是不太會說話的人。 4. 宗廟:供奉祖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2
鄉黨
一、 1. 原文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2. 注釋 1. 鄉黨:指鄉里,亦指日常生活中與鄉人相處的場合。 2. 恂恂:恭謹、和順的樣子。 3. 似不能言者:看起來像是不太會說話的人。 4. 宗廟:供奉祖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2
子罕
一、 1. 原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罕言:很少談論。 3. 利:指功利、利益。 4. 命:指天命、命運。 5.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仁愛、道德。 3. 白話文 孔子很少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子罕
一、 1. 原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罕言:很少談論。 3. 利:指功利、利益。 4. 命:指天命、命運。 5.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仁愛、道德。 3. 白話文 孔子很少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1
泰伯
一、 1.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2. 注釋 1. 泰伯:周太王之長子,因將王位讓給弟弟季歷,後來避居江南,成為吳國的始祖。 2. 至德:「至」為極致,「德」為道德,指最高尚的道德。 3. 三以天下讓:「三」指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4/01
泰伯
一、 1.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2. 注釋 1. 泰伯:周太王之長子,因將王位讓給弟弟季歷,後來避居江南,成為吳國的始祖。 2. 至德:「至」為極致,「德」為道德,指最高尚的道德。 3. 三以天下讓:「三」指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4/01
述而
一、 1.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 注釋 1. 述而不作:傳述先人的學說,而不自己創造新理論。 2. 信而好古:忠實地信守古代的道理,並且喜愛古代文化。 3. 竊比於我老彭:「竊」是謙辭,表示自己私下比擬;「老彭」指古代的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1
述而
一、 1.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 注釋 1. 述而不作:傳述先人的學說,而不自己創造新理論。 2. 信而好古:忠實地信守古代的道理,並且喜愛古代文化。 3. 竊比於我老彭:「竊」是謙辭,表示自己私下比擬;「老彭」指古代的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3/31
雍也
一、 1.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注釋 1. 雍也:指仲弓,名冉雍,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稱。 2. 可使南面:「南面」指為官或為君,因為古代君王坐北朝南,因此「南面」象徵統治者的地位。 3. 白話文 孔子說:「冉雍可以擔任領導者。」 4. 總結 這句話表達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31
雍也
一、 1.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注釋 1. 雍也:指仲弓,名冉雍,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稱。 2. 可使南面:「南面」指為官或為君,因為古代君王坐北朝南,因此「南面」象徵統治者的地位。 3. 白話文 孔子說:「冉雍可以擔任領導者。」 4. 總結 這句話表達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30
公冶長
一、 1. 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謂:稱讚、評論。 3. 公冶長:孔子的弟子,品行端正但曾被誤判入獄。 4. 可妻也:「可」指可以,「妻」指娶妻,意思是「適合娶妻」。 5. 雖在縲絏之中:「縲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30
公冶長
一、 1. 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謂:稱讚、評論。 3. 公冶長:孔子的弟子,品行端正但曾被誤判入獄。 4. 可妻也:「可」指可以,「妻」指娶妻,意思是「適合娶妻」。 5. 雖在縲絏之中:「縲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30
里仁
一、 1. 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注釋 1. 里仁:居住在有仁德之人的地方,或指實踐仁德的生活環境。 2. 為美:是最好的選擇。 3. 擇不處仁:選擇居住卻不選擇仁德之地。 4. 焉得知:怎能稱為有智慧呢? 3. 白話文 孔子說:「居住在充滿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30
里仁
一、 1. 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注釋 1. 里仁:居住在有仁德之人的地方,或指實踐仁德的生活環境。 2. 為美:是最好的選擇。 3. 擇不處仁:選擇居住卻不選擇仁德之地。 4. 焉得知:怎能稱為有智慧呢? 3. 白話文 孔子說:「居住在充滿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29
八佾
一、 1. 原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注釋 1. 孔子謂季氏:「孔子」指孔丘;「謂」指評論;「季氏」指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當時掌握魯國政權。 2. 八佾舞於庭:「八佾」指周朝天子所專用的八列舞隊(每列八人,共六十四人);「庭」指庭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29
八佾
一、 1. 原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注釋 1. 孔子謂季氏:「孔子」指孔丘;「謂」指評論;「季氏」指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當時掌握魯國政權。 2. 八佾舞於庭:「八佾」指周朝天子所專用的八列舞隊(每列八人,共六十四人);「庭」指庭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29
為政
一、 1.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 注釋 1. 為政以德:「為政」指治理國家;「以德」指依靠道德,意思是「以道德來治理國家」。 2. 譬如北辰:「譬如」指比喻;「北辰」指北極星,古人認為北極星恆定不動,是眾星環繞的中心,意思是「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3/29
為政
一、 1.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 注釋 1. 為政以德:「為政」指治理國家;「以德」指依靠道德,意思是「以道德來治理國家」。 2. 譬如北辰:「譬如」指比喻;「北辰」指北極星,古人認為北極星恆定不動,是眾星環繞的中心,意思是「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3/28
學而
一、 1.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注釋 1. 子曰:孔子說。 2. 學:指學習知識或道理。 3. 時習之:「時」指時常,「習」指溫習、實踐,意思是經常復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
論語
#
孔子
#
誠信
1
雷冥
2025/03/28
學而
一、 1.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注釋 1. 子曰:孔子說。 2. 學:指學習知識或道理。 3. 時習之:「時」指時常,「習」指溫習、實踐,意思是經常復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
論語
#
孔子
#
誠信
1
加入
全部
全部
全部類型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
最新發佈
雷冥
2025/04/07
堯曰
一、 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7
堯曰
一、 1. 原文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7
子張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子張
一、 1. 原文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2. 注釋 1. 子張:孔子的學生。 2. 士:有志於道義之人。 3. 見危致命:遇到危難時能捨身赴義。 4. 見得思義:看到利益時想到是否合於道義。 5.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微子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微子
一、 1. 原文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2. 注釋 1. 微子:商紂王的兄長,名啟,見國將亡而離去。 2. 去之:離開他,指離開紂王、離開朝廷。 3. 箕子:商代貴族,紂王的叔父,因直諫被貶為奴。 4. 為之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4/07
陽貨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7
陽貨
一、 1.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2. 注釋 1. 陽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6
季氏
一、 1.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6
季氏
一、 1.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6
衛靈公
一、 1. 原文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2. 注釋 1. 衛靈公:衛國國君,孔子曾在衛國任職。 2. 問陳:詢問軍政或戰事上的問題。 3.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這裡代指禮樂制度、典禮之事。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6
衛靈公
一、 1. 原文 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2. 注釋 1. 衛靈公:衛國國君,孔子曾在衛國任職。 2. 問陳:詢問軍政或戰事上的問題。 3.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禮器,這裡代指禮樂制度、典禮之事。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5
憲問
一、 1.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 注釋 1. 憲:指宰我,孔子的學生。 2. 恥:指羞恥之事,宰我請教孔子關於恥辱的問題。 3. 邦有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5
憲問
一、 1. 原文 憲問恥。子曰:「邦有道,穀;邦無道,穀,恥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 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 2. 注釋 1. 憲:指宰我,孔子的學生。 2. 恥:指羞恥之事,宰我請教孔子關於恥辱的問題。 3. 邦有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4
子路
一、 1.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 注釋 1. 子路:孔子的學生,名仲由,性格剛直勇敢。 2. 問政:詢問治國之道。 3. 先之:「先」作動詞,意思是以身作則,領先示範。 4. 勞之:「勞」在此指關心民生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3
雷冥
2025/04/04
子路
一、 1. 原文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2. 注釋 1. 子路:孔子的學生,名仲由,性格剛直勇敢。 2. 問政:詢問治國之道。 3. 先之:「先」作動詞,意思是以身作則,領先示範。 4. 勞之:「勞」在此指關心民生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3
雷冥
2025/04/03
顏淵
一、 1.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注釋 1. 克己復禮: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制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3
顏淵
一、 1. 原文 顏淵問仁。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2. 注釋 1. 克己復禮: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制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先進
一、 1. 原文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2. 注釋 1. 先進於禮樂:「先進」指較早接受禮樂教化的人,這裡指春秋時期的鄉野之人,他們雖然質樸,卻早已接受傳統禮樂的薰陶。 2. 野人:指鄉野之人,相對於貴族或仕宦階層來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先進
一、 1. 原文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2. 注釋 1. 先進於禮樂:「先進」指較早接受禮樂教化的人,這裡指春秋時期的鄉野之人,他們雖然質樸,卻早已接受傳統禮樂的薰陶。 2. 野人:指鄉野之人,相對於貴族或仕宦階層來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鄉黨
一、 1. 原文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2. 注釋 1. 鄉黨:指鄉里,亦指日常生活中與鄉人相處的場合。 2. 恂恂:恭謹、和順的樣子。 3. 似不能言者:看起來像是不太會說話的人。 4. 宗廟:供奉祖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2
鄉黨
一、 1. 原文 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2. 注釋 1. 鄉黨:指鄉里,亦指日常生活中與鄉人相處的場合。 2. 恂恂:恭謹、和順的樣子。 3. 似不能言者:看起來像是不太會說話的人。 4. 宗廟:供奉祖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1
雷冥
2025/04/02
子罕
一、 1. 原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罕言:很少談論。 3. 利:指功利、利益。 4. 命:指天命、命運。 5.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仁愛、道德。 3. 白話文 孔子很少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2
子罕
一、 1. 原文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罕言:很少談論。 3. 利:指功利、利益。 4. 命:指天命、命運。 5. 仁: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指仁愛、道德。 3. 白話文 孔子很少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1
泰伯
一、 1.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2. 注釋 1. 泰伯:周太王之長子,因將王位讓給弟弟季歷,後來避居江南,成為吳國的始祖。 2. 至德:「至」為極致,「德」為道德,指最高尚的道德。 3. 三以天下讓:「三」指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4/01
泰伯
一、 1. 原文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2. 注釋 1. 泰伯:周太王之長子,因將王位讓給弟弟季歷,後來避居江南,成為吳國的始祖。 2. 至德:「至」為極致,「德」為道德,指最高尚的道德。 3. 三以天下讓:「三」指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4/01
述而
一、 1.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 注釋 1. 述而不作:傳述先人的學說,而不自己創造新理論。 2. 信而好古:忠實地信守古代的道理,並且喜愛古代文化。 3. 竊比於我老彭:「竊」是謙辭,表示自己私下比擬;「老彭」指古代的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4/01
述而
一、 1. 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2. 注釋 1. 述而不作:傳述先人的學說,而不自己創造新理論。 2. 信而好古:忠實地信守古代的道理,並且喜愛古代文化。 3. 竊比於我老彭:「竊」是謙辭,表示自己私下比擬;「老彭」指古代的
#
孔子
#
論語
#
學習
雷冥
2025/03/31
雍也
一、 1.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注釋 1. 雍也:指仲弓,名冉雍,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稱。 2. 可使南面:「南面」指為官或為君,因為古代君王坐北朝南,因此「南面」象徵統治者的地位。 3. 白話文 孔子說:「冉雍可以擔任領導者。」 4. 總結 這句話表達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31
雍也
一、 1.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2. 注釋 1. 雍也:指仲弓,名冉雍,孔子的弟子之一,以德行著稱。 2. 可使南面:「南面」指為官或為君,因為古代君王坐北朝南,因此「南面」象徵統治者的地位。 3. 白話文 孔子說:「冉雍可以擔任領導者。」 4. 總結 這句話表達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30
公冶長
一、 1. 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謂:稱讚、評論。 3. 公冶長:孔子的弟子,品行端正但曾被誤判入獄。 4. 可妻也:「可」指可以,「妻」指娶妻,意思是「適合娶妻」。 5. 雖在縲絏之中:「縲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30
公冶長
一、 1. 原文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絏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2. 注釋 1. 子:指孔子。 2. 謂:稱讚、評論。 3. 公冶長:孔子的弟子,品行端正但曾被誤判入獄。 4. 可妻也:「可」指可以,「妻」指娶妻,意思是「適合娶妻」。 5. 雖在縲絏之中:「縲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30
里仁
一、 1. 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注釋 1. 里仁:居住在有仁德之人的地方,或指實踐仁德的生活環境。 2. 為美:是最好的選擇。 3. 擇不處仁:選擇居住卻不選擇仁德之地。 4. 焉得知:怎能稱為有智慧呢? 3. 白話文 孔子說:「居住在充滿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30
里仁
一、 1. 原文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2. 注釋 1. 里仁:居住在有仁德之人的地方,或指實踐仁德的生活環境。 2. 為美:是最好的選擇。 3. 擇不處仁:選擇居住卻不選擇仁德之地。 4. 焉得知:怎能稱為有智慧呢? 3. 白話文 孔子說:「居住在充滿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1
雷冥
2025/03/29
八佾
一、 1. 原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注釋 1. 孔子謂季氏:「孔子」指孔丘;「謂」指評論;「季氏」指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當時掌握魯國政權。 2. 八佾舞於庭:「八佾」指周朝天子所專用的八列舞隊(每列八人,共六十四人);「庭」指庭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29
八佾
一、 1. 原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 注釋 1. 孔子謂季氏:「孔子」指孔丘;「謂」指評論;「季氏」指魯國的大夫季孫氏,當時掌握魯國政權。 2. 八佾舞於庭:「八佾」指周朝天子所專用的八列舞隊(每列八人,共六十四人);「庭」指庭
#
孔子
#
論語
#
白話文
雷冥
2025/03/29
為政
一、 1.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 注釋 1. 為政以德:「為政」指治理國家;「以德」指依靠道德,意思是「以道德來治理國家」。 2. 譬如北辰:「譬如」指比喻;「北辰」指北極星,古人認為北極星恆定不動,是眾星環繞的中心,意思是「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3/29
為政
一、 1. 原文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 注釋 1. 為政以德:「為政」指治理國家;「以德」指依靠道德,意思是「以道德來治理國家」。 2. 譬如北辰:「譬如」指比喻;「北辰」指北極星,古人認為北極星恆定不動,是眾星環繞的中心,意思是「
#
論語
#
孔子
#
學習
雷冥
2025/03/28
學而
一、 1.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注釋 1. 子曰:孔子說。 2. 學:指學習知識或道理。 3. 時習之:「時」指時常,「習」指溫習、實踐,意思是經常復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
論語
#
孔子
#
誠信
1
雷冥
2025/03/28
學而
一、 1.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注釋 1. 子曰:孔子說。 2. 學:指學習知識或道理。 3. 時習之:「時」指時常,「習」指溫習、實踐,意思是經常復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
論語
#
孔子
#
誠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