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傳·第十章

說卦傳·第十章

雷冥-avatar-img
發佈於易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1. 原文 乾天也,故稱父;坤地也,故稱母。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 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 2. 白話文 乾卦 代表天,象徵父親;坤卦 代表地,象徵母親。 震卦 變化一次後得男孩,因此稱為長男。 巽卦 變化一次後得女孩,因此稱為長女。 坎卦 變化兩次後得男孩,因此稱為中男。 離卦 變化兩次後得女孩,因此稱為中女。 艮卦 變化三次後得男孩,因此稱為少男。 兌卦 變化三次後得女孩,因此稱為少女。 --- 3. 解釋 (1)八卦與家庭結構的象徵 這一章以家庭的父母與子女來象徵八卦,說明八卦在家族關係中的對應關係。這種比喻方式不僅讓八卦更具象化,也反映了古人對於自然與人倫關係的理解。 1. 乾為父,坤為母 乾卦代表陽剛之氣,象徵父親的權威、領導與創造。 坤卦代表陰柔之氣,象徵母親的包容、承載與滋養。 2. 長子與長女 – 震與巽 震卦(☳) 由一個陽爻在下,兩個陰爻在上,象徵剛陽初生,代表長男。 巽卦(☴) 由一個陰爻在下,兩個陽爻在上,象徵陰氣初顯,代表長女。 3. 中子與中女 – 坎與離 坎卦(☵) 陽爻在中間,象徵水流不定,有險阻,代表中男。 離卦(☲) 陰爻在中間,象徵火焰閃耀,光明向外,代表中女。 4. 少子與少女 – 艮與兌 艮卦(☶) 陽爻在上,象徵山的穩定,代表少男。 兌卦(☱) 陰爻在上,象徵澤的愉悅,代表少女。 (2)“索”的意義 文中提到「索」,即變化的次數,這是根據八卦的形成過程來解釋的。 一次變化(震、巽) → 長子、長女 兩次變化(坎、離) → 中子、中女 三次變化(艮、兌) → 少子、少女 這種變化模式可以從「伏羲先天八卦」推導出來,也可以用來理解陰陽消長與生命的發展過程。 (3)八卦的家庭倫理含義 《易經》不僅是自然的象徵,也蘊含了深刻的人倫道理。八卦的家庭結構模式強調了以下幾點: 1. 父母為天地,子女為變化的結果 乾坤為天地,是萬物的根源。 子女(六卦)都是由乾坤變化而來,說明家庭的核心是父母,子女則是父母能量的延續。 2. 家庭內的角色分工 長子(震)主行動與開創,長女(巽)主柔順與協調。 中子(坎)主冒險與困難,中女(離)主光明與智慧。 少子(艮)主穩定與守成,少女(兌)主快樂與交流。 3. 陰陽變化中的生命秩序 長子、長女率先誕生,代表事物的起始。 中子、中女居中,代表事物的發展與成熟。 少子、少女在最後,代表事物的收尾與延續。 這與《易經》強調的變化與秩序一致,說明家庭的結構與天地的運行是相互對應的。 --- 4. 總結 這一章透過家庭成員的象徵,使八卦的排列順序更具體,並反映了家庭倫理與生命秩序。這種象徵關係不僅有助於理解《易經》,也能應用於人際關係與社會結構中。 乾為父,坤為母,代表天地創造萬物。 震、巽為長子、長女,代表家族的開端與發展。 坎、離為中子、中女,代表家族的成熟與成長。 艮、兌為少子、少女,代表家族的延續與變化。 這種象徵關係不僅說明了八卦的生成過程,也展現了《易經》對自然與人倫秩序的深刻理解。

avatar-img
雷冥的沙龍
5會員
46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雷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
1. 原文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時也。《無妄》災也。《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賁》無色也。《兌》見而《巽》伏也。《隨》無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恆》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終遁,故受之以《大壯》。
1. 原文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